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一年减贫20余万人 云南“最贫困州市”的2016脱贫记

2017年01月22日 09: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胡远航 王艳龙

  中新网昆明1月21日电 题:一年减贫20余万人 云南“最贫困州市”的2016脱贫记

  作者 胡远航 王艳龙

  一面是人多地少、山高坡陡、江河纵横、地质脆弱、灾害频发的现实,一面是“5年13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军令状”。当这两面集中在云南省“最贫困”的州市上,其脱贫攻坚的每一步都有着可借鉴性。

  昭通,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处,是云南省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全市11个县区中,有10个县区被列入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云南每5个贫困人口中,就有1个是昭通人。

  21日,在昆明举行的云南“两会”上,昭通市委书记范华平给出了昭通市2016年的“脱贫成绩单”:13个贫困乡镇、231个贫困村、24.02万贫困人口有望率先脱贫。

  总数字的背后,有着更为丰富的内容:精准锁定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为308956户1119488人;共选派6296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组建929支驻村扶贫工作队开展帮扶工作,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一支5人以上的工作队;建成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农村扶贫信息化系统,全市825个贫困村均统一制作挂图作战电子牌;农村危房改造5万余户,易地搬迁3万余户;行政村通畅率达75%以上;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347个,实现农业产值57亿元、销售收入55.5亿元;累计实现转移就业人数168.45万人,可实现务工收入300亿元以上;对镇雄、彝良、威信3个革命老区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实行14年免费教育……每一项成果,都对应着一种脱贫方法。

  “中国在乌蒙山区打响一场脱贫攻坚战,这是一次新的长征。”中新网记者在云南“两会”召开前夕曾赴昭通就脱贫问题进行采访,乌蒙山区的的贫困,及不愿服输的昭通民众和官员决战贫困的力度均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

  这里的个别偏远地区,仍有民众栖息在茅草房中,家徒四壁,一年都吃不上几顿肉。6000余名官员和普通职工进村入户开展精准帮扶。像昭通芒部镇余春凯这样的官员称,几乎把全部时间都投入到脱贫工作,“人瘦了六七斤”。

  “与穷魔的斗争,不能纸上谈兵,只能实事求是,稳扎稳打。”范华平称,一年20余万人脱贫,对昭通而言,并不容易却也并非“天方夜谭”。他将一年来的决战脱贫工作,概括为一句话:“脱贫攻坚,交通先行,产业是‘根’,教育是‘神’。‘精准’,‘高位推动、层层压实’,和统筹协调三者缺一不可。”

  2016年,昭通筹措6亿元前期工作经费以及10亿元高速公路建设资本金,先后开工了昭乐、昆巧、宜毕、昭泸等4条高速公路和新机场连接线,在建高速公路里程达252公里;7条普通国省道的改造提升和9000多公里的建制村公路硬化基本完成;水富港扩能工程已开工建设,白鹤滩水电站进入国家核准阶段;并积极做好成贵铁路、隆黄铁路援建工作。

  预计全市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0亿元,增长8.5%;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3514元、8005元,分别增长8%、11%。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旅游业等均取得不错成绩。

  但范华平也坦言,率先脱贫的231个贫困村、24.02万贫困人口,是5年脱贫攻坚战中最好啃的“骨头”,真正的难题还在后面。“脱贫攻坚只是针对‘相对贫困’”。

  同时,他还对贫困动态管理、产业脱贫“低端同质化”现象、移民后期扶持等问题提出思考。

  “消除贫困是世界性难题,大的方法就那几样,关键是实干。”范华平说,“不管外界对中国脱贫攻坚战持担忧态度还是赞赏,都正常。正如贫困是一个相对的、会变化的概念,脱贫也是一件‘在路上’的工作,如今‘新的长征’才刚刚开始。”(完)


(责任编辑 :高原)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