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崇信县培育富民产业助农增收 田野奏响富民曲

2016年12月08日 09:09   来源:甘肃日报   

  本报通讯员李桂红记者陈泳

  果树修剪火热进行,大棚蔬菜长势喜人,养殖场里牛猪成群……进入冬季,在崇信县的田间地头,一幕幕充满希望的场景,汇聚成富民产业助民增收的美好画卷。

  近年来,崇信县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按照“川区蔬菜、塬区苹果、全县养牛”的产业布局,通过建基地、抓示范,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改善贫困地区民生、加快贫困地区发展,打造生态文明特色农业发展示范区,多元富民产业为农民群众开辟了一条精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建成13万头现代畜牧业基地、10万亩标准化果品生产基地和8万亩绿色蔬菜产业基地和10万亩油用牡丹基地,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确保2018年消除绝对贫困……”成为崇信县新一届领导班子坚持的农业主攻方向。

  “一亩菜,五亩粮”

  初冬,崇信县新窑镇赤城村农民张世刚的日光温室里温暖如春。“这一棚是‘崇信芹菜’,栽植成本低,能长到50厘米,就赶着元旦、春节期间上市了。”指着眼前丛丛簇簇、密密匝匝的芹菜,张世刚介绍道。

  今年46岁的张世刚,过去一直在外打工。2013年,经镇里农业技术人员的“点拨”,他回到家乡,搭建起大棚,种起了温室蔬菜,找到了致富的门道。张世刚笑着说:“去年,这一棚芹菜卖了1.2万元。”

  “一亩菜能抵得上五亩粮。”锦屏镇于家湾村农民刘永军说。这位远近闻名的种菜能手,不仅带头在自家的承包地里搭棚种菜,还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先后承包了8座钢架大棚,规模种植西红柿、番瓜、辣椒、黄瓜等蔬菜。由于他注重引进新品种,采用先进的配方施肥、生物防治病虫害、自动卷帘机等技术,提高了科技含量,每棚蔬菜收入超过1万元,年收入8万元。

  像张世刚和刘永军一样,崇信县有5000多农户“变身”菜农,发展无公害蔬菜产业,累计建成高效日光温室6876座,钢架大棚2550座,种植大棚蔬菜7万亩,户均年收入过万元。

  为进一步鼓励和支持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崇信县不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县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以上资金,全力扶持蔬菜产业开发,建成了于家湾、九功塬子、冉李千亩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和方盛百万棒香菇生产基地,带动发展蔬菜专业村8个,培育了崇信甘蓝、甜瓜和香菇等名优品牌。目前,全县累计建成日光温室1676亩,蔬菜大棚1.47万亩。仅今年,全县种植蔬菜面积达到7.2万亩,蔬菜总产12万吨以上。

  当“牛倌”奔小康

  这几年,新窑镇周寨村农民毛忠堂靠养牛挣了钱。“我现在养牛主要是育肥。”毛忠堂指着一头体格粗壮的红牛说:“这头牛今年5月底买来时还是一头小牛,再喂三四个月,少说也要值个1万元。”话语间,透出他养牛致富的自信。

  今年46岁的毛忠堂,以前长期在县城周边打零工。“后来听说县里支持养牛,并给农民贴息贷款,我就打起养牛的主意来。”2013年,毛忠堂用多年积攒的积蓄加上贷款开始养牛,当起了名副其实的“牛倌”。如今,他养的牛已发展到18头,按每头均价8000元计算,价值近15万元。

  近年来,崇信县确定了以牛为主导的草食畜牧业发展方向,为了充分调动农户养牛积极性,政府加大了财政扶持、项目争取、招商引资和信贷支持工作力度,吸引客商办企业,鼓励能人办实体。县里先后建成了一批大型龙头企业和一批肉牛养殖(区),初步形成了“南繁北育,川区加工”的产业布局。同时,还建成一批分布全县各乡镇的肉牛养殖小区,年出栏肉牛2.25万头,占全县总量的48.5%以上。

  目前,在龙头企业和肉牛养殖场的带动下,全县肉牛生产保持了稳中有增的势头,牛饲养量达到11.65万头,畜牧业总产值达到了1.99亿元,农民人均来自畜牧业的纯收入达到了1640多元,占人均纯收入的19.4%。

  “新产业”前景广

  “我家有20多亩地,全部种成玉米和小麦,累死累活一年也就收入五六千块钱。去年9月,村里栽植木本油料用了我家的13亩地,一年给我7300元的流转费。今年,我们老两口还在地里打工80多天,又挣了近1万元。我老汉像这么挣钱的话,明年就再不是贫困户了。”在黄花乡黄花塬村,贫困户陈虎记说起栽植木本油料带给他家的好处时,把大家都逗笑了。

  今年,为了加快推进全县油用牡丹种植和产业发展,崇信县出台相关政策,把发展油用牡丹产业与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建设等国家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以及林业重点工程紧密结合,统筹各类扶贫项目和财政资金,加大对油用牡丹基地建设和良种繁育的扶持力度。县里还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对具备发展油用牡丹产业条件的贫困村,统筹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建档立卡,扶持贫困户发展油用牡丹产业。并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对农户、企业、技术推广机构、专业合作组织等生产经营主体给予扶持,带动地方投资和各类社会投资积极参与,做大做强油用牡丹产业。

  如今,在崇信县的黄花乡、锦屏镇、黄寨乡等地,已集中连片落实油用牡丹种植基地9192亩。油用牡丹迅速成为全县继传统的“牛、果、菜”主导产业之后的又一新兴优势产业。

  铁皮石斛也是崇信县今年重点引进的一项“新型产业”。试种成功后,崇信县积极组织群众学习铁皮石斛栽植技术,通过公司示范带动群众大力发展人工铁皮石斛栽植,努力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扩大铁皮石斛的种植面积。

  在新丰园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孙行录告诉记者:“铁皮石斛的栽植期为5年,收获期为3年,按照当前的市场价格,预计每座日光温室年收益在30万元左右。”

  下一步,崇信县还将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发展西枫斗、铁皮枫斗露、铁皮枫斗晶等铁皮石斛深加工项目,进一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