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专稿 > 正文

【金记者扶贫日记】“邋遢老汉”变身种瓜好手 触网卖西瓜

2017年06月07日 16:04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脱贫攻坚进入攻坚拔寨的关键之年。中宣部启动精准扶贫驻村调研采访活动,组织120名中央新闻单位记者,到全国109个贫困村采访扶贫工作,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推出“金记者扶贫日记”系列报道,为您带来脱贫攻坚一线的真实见闻,敬请关注

  时间:2017年6月3日

  地点: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城关镇堡子社区  

  今天,石泉县下起了小雨。在城关镇堡子社区的西瓜棚里,一颗颗碗口大的西瓜被网兜包着,吊长在竹制的架子上,54岁的谢仕江正忙着打理这一亩半西瓜。

  “老谢可是个有故事的人。”堡子社区支部书记蒋永林说,以前的谢仕江可不像现在这么精神。双亲20年前就去世了,家里的土坯房也在几年前塌了,他一个人、一只猫生活在一间500元买来的、只有8平方米的简易房里,“房子脏乱不堪,他都不打扫,就那么住着”。不光不打扫房子,他也不打理自己,不洗脸,不理发,衣服穿得泛黑光。

  这几乎是一个对生活失去了希望的人啊!变化始于2016年4月,石泉县工业集中区管委会招商部部长李晨成了谢仕江的包联干部。

  “开始时,我怎么劝说他都不听,每次来他家,屋子里还是脏乱差。”李晨说。谢仕江的家就在李晨的上班路上,她隔个三五天就来这里看看。2016年4月28日,正好赶上谢仕江生日,李晨把他拉到县城,为他从头到脚添置了一身新衣服,还带他去理了发。头一次,她在谢仕江脸上看到了笑容。

李晨(左)在谢仕江(右)生日那天为他买了一身新衣服(李晨供图

  从那之后,谢仕江开始把这位年轻包联干部的话“听到了心里去”。他开始拾掇自己的小房子,屋子变得干净整齐起来。他开始每天洗脸,梳理头发,看上去年轻了许多。

  2016年,堡子社区为了帮扶困难群众脱贫,整理起一块荒废了几年的荒地,打算在这建设水果大棚。社区干部劝说谢仕江去包大棚、种西瓜,他不听,依然守着自己的一点地,种点花生、地瓜,打点零工,一年下来,也就有2000元收入。

  李晨知道这事后,马上来到谢仕江家,耐心地询问缘由,为他讲解种植大棚西瓜的好处。得知他的顾虑后,驻村工作队帮他平整了土地,建好了大棚,连瓜苗都帮他买好了。这让谢仕江深受触动,那几天,他不光把自己棚里的田垄整理好,还帮忙整理了另外两个大棚。这一切被李晨看在眼里,“别提有多欣慰了”。

李晨在谢仕江的瓜棚里和他聊天(李晨供图

  如今,谢仕江种的吊秧西瓜还有一周就要成熟,一亩半地能产8000斤西瓜,按照一斤4.5元的市场价格,纯收入能有1万元。谢仕江手里有了存款,新房子也很快要有着落。蒋永林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城关镇为贫困户建的安置房年底就能入住。

  今天,谢仕江还迎来了另一位朋友,她叫陈雯,是石泉县小有名气的电商能人。她这次来谢仕江的大棚,是为了查看西瓜的长势,准备把堡子社区西瓜成熟的信息发到“石泉农品”微店里。谢仕江高兴地带着她查看大棚里的西瓜,“我这吊秧西瓜虽然个头小,但光照均匀,没有阴阳面,可比那种皮糙肉厚的大个西瓜甜多了!”

陈雯(左)在谢仕江的瓜棚里查看西瓜长势(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蓉/摄

  驻村工作队队长赵仁东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陈雯的微店主要售卖石泉县的土特产,石泉特有的绿色食品,由于她勤奋努力,很快有了稳定的客户群。今年5月,赵仁东主动找到陈雯,和她合作建立石泉县扶贫产品推介部。虽然堡子社区的西瓜、草莓不愁卖,他们还是希望通过电商平台造造势。“今年通过网络卖西瓜,也是为以后发展大规模种植打基础。像谢仕江这样有经验的瓜农,我们会帮扶他再包上几个大棚。” 赵仁东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蓉)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