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专稿 > 正文

【金记者扶贫日记】在海拔3100米的上滩村,瓜果蔬菜不再是奢侈品

2017年05月15日 11:35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脱贫攻坚进入攻坚拔寨的关键之年。中宣部启动精准扶贫驻村调研采访活动,组织120名中央新闻单位记者,到全国109个贫困村采访扶贫工作,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推出“金记者扶贫日记”系列报道,为您带来脱贫攻坚一线的真实见闻,敬请关注

  时间:2017年5月14日

  地点: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向化藏族乡上滩村

  坐落在大坂山南麓脑山区的上滩村,平均海拔3100米,每年的霜冻期长达6个多月。特殊的气候条件,使得在原本就偏僻的小山村,很难寻觅到瓜果蔬菜的踪影。村民纷纷发出这样的感慨:一入冬,地里庄稼都没有,更别说瓜果蔬菜了。

  村会计魏文统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以前交通不方便,村民手上也没有闲钱,吃得最多的蔬菜就是洋芋,“如果实在想吃点绿叶菜的话,过了4月,村民就会到山上去挖点马英子、苦苦菜等野菜给家里加餐”。

马英子是上滩村最常见的一种野菜。(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吉蕾蕾/摄

  这几年,村民养牛养羊、外出打工都赚了点钱,生活条件有所好转,一下子开着小车到处流动的菜贩都来了,日常生活中,特别是霜冻期吃点瓜果蔬菜不再是一种奢望。魏文统说:“现在不仅可以买,家家户户也会利用这个时间种上点各种蔬菜。”

开着小车每天流动的菜贩是村民获得新鲜果蔬的重要渠道。(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吉蕾蕾/摄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走访发现,为了充实冬季食粮,每年清明节后,勤劳的村民都会抓住气候回暖的时机,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种点大葱、菜瓜、甘蓝等冬季好储藏的蔬菜。魏文统说:“今年雨雪太多,进入5月还下了3场雪,许多村民的地里这两天才种上蔬菜。”

天气好转,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也加入到种植蔬菜的队伍中

  耐得住性子的人家这几天刚刚种上蔬菜,一些迫不及待、想早点吃上自家蔬菜的村民,已想尽了办法。走进村民马得荣家门口的简易大棚,不到10平米的大棚里,香葱、生菜、菠菜、油麦菜郁郁葱葱,长势喜人。马得荣喜滋滋地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从4月下旬开始,家里绿叶菜就没断过,“大棚是今年清明节后搭的,我们这边天太冷,不搭大棚的话,现在的地里根本长不了蔬菜。自己家种着,吃着也方便”。

不到10平米的简易大棚足够一家6口人日常的蔬菜需求。(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吉蕾蕾/摄

  为了让村民学习大棚种植基本知识,村第一书记周丹文费尽心思。前不久,村里组织有意向种植大棚蔬菜的村民代表,前往帮扶单位武警海北藏族自治州支队学习相关种植技术。如今,在上滩村,瓜果蔬菜不再像从前那么匮乏,也不再是奢侈品了。(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吉蕾蕾)

村民代表到武警海北支队去学习大棚种植技术。(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吉蕾蕾/摄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