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编者按:脱贫攻坚进入攻坚拔寨的关键之年。中宣部启动精准扶贫驻村调研采访活动,组织120名中央新闻单位记者,到全国109个贫困村采访扶贫工作,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推出“金记者扶贫日记”系列报道,为您带来脱贫攻坚一线的真实见闻,敬请关注!
时间:2017年5月8日
地点: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向化藏族乡上滩村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不少贫困户产生的重要原因。季存儿就是上滩村因病致贫的一个贫困户。
回忆起致贫的原因,季存儿惭愧地摇着头,悔不当初,“说起来是病,其实根本就没病”。她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女儿读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在学校突然晕倒,送到乡里医院检查被确诊为癫痫病。
同样的“不幸”也落到了李德良家。李德良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两年前,突然接到女儿学校的电话,说女儿突然晕倒送医院了,还在家里种地的他赶紧放下活计赶去医院,得到的答复竟是女儿患上了癫痫病。
一时间,村里迷信的传言四起,人心惶惶。2015年10月,青海省国土资源厅派驻大通县向化乡上滩村的第一书记周丹文的到来,彻底扭转了季存儿、李德良家的生活状态。
西宁市有关专家正在对8名疑似癫痫病的女娃娃会诊。(资料图片)
经过走访查证,周丹文发现全村疑似癫痫病的女娃娃竟然高达8人,其中已有两名女娃辍学在家,而这些患病女娃娃家基本上都是贫困户。为了帮助这些女娃娃查出病因,让贫困户从困境中走出来,周丹文联系上帮扶单位西宁市卫生监督所,前后两次组织专家对这8名女娃娃进行了免费会诊。经过全方面的检查最终确定,其中7名女娃娃根本不是癫痫病,换句话说根本就没病。
现在读六年级的女儿成绩名列前茅,这让季存儿十分欣慰,女儿说,长大想当一名医生。(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吉蕾蕾/摄)
“当得知女儿根本就没病的时候,一块压在全家人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3年没睡过踏实觉、没过过安稳年的季存儿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这几年为了给女儿“治病”欠下了3万多元的外债,不过现在好了,再也不用花冤枉钱了,丈夫今年也可以放心外出打工。
满墙的奖状是季存儿女儿聪明健康的最好例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吉蕾蕾/摄)
“家里今年还参加了村里的养鸡合作社,收到了80羽鸡苗,顺利的话,再过几个月等鸡苗长大,算上鸡蛋和肉鸡的收益,到年底再赚个八九千元应该没问题。”季存儿说,除了养鸡,今年家里还能享受到人均5400元的产业发展扶贫资金,“算上这次政府分发的4头牛,家里就有10头牛了,不算母牛生的小牛,公牛养到8个月至少也能卖到5000元左右,今年脱贫肯定没问题。”
去年已经脱贫的李德良回忆起女儿“病情”仍有些激动,“我们一家人的生活就是从那时候才有了动力。”李德良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他去年外出打工挣回来2万元,媳妇在家还养了4头牛,日子也过得去,“所以去年我就主动跟村里申请脱贫,把政府的一些好政策留给更困难的贫困户。”
曾经辍学在家的女娃娃如今都已经回到学校上学。(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吉蕾蕾/摄)
据了解,上滩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83户,其中有50户是因病致贫。周丹文说,“娃娃生病,全家士气都不振,父母对生活也十分颓废,这样的恶性循环也致使家庭生活一蹶不振,家庭脱贫都很难,更别说致富了。”
尝尽没文化苦头的村民,都希望自己的娃娃能好好读书。(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吉蕾蕾/摄)
如今,7名女娃娃的“病”终于澄清了,还有1名确诊病例也在继续跟踪问效,两名辍学女娃娃也已经回到学校继续上学。娃娃的病排除了,全家人的精神状态焕然一新,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在上滩村也蔚然成风。(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吉蕾蕾)
(责任编辑: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