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编者按:脱贫攻坚进入攻坚拔寨的关键之年。中宣部启动精准扶贫驻村调研采访活动,组织120名中央新闻单位记者,到全国109个贫困村采访扶贫工作,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推出“金记者扶贫日记”系列报道,为您带来脱贫攻坚一线的真实见闻,敬请关注!
【镜头一】美!这一片希望的莲藕
时间:2017年5月5日
地点: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东源村
夏荷连天碧,农人采藕梢。在东源村,莲藕种植已具规模,满目的碧荷承载着丰产的希望。
按照江西东源村委会与鸿雨合作社签订的协议,鸿雨合作社除了支付村民田租外,每年还需支付每亩25公斤稻谷的市场价格给村委会作为土地流转管理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意到,鸿雨合作社还须每年支付东源村24户贫困户累计24000元的帮扶资金。2016年,东源村贫困户都得到了莲藕种植每户1000元的补助。产业扶贫不仅给贫困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而且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走上了致富路。待到荷花盛开,约起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万祥)
【镜头二】瞧!这一场“头脑风暴”
时间:2017年5月3日
地点: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向化藏族乡上滩村
产业扶贫如何帮扶到位?青海省国土资源厅环境地质勘查局局长许伟林今天下午来到定点帮扶的上滩村村委会,和大通县、向化乡、上滩村两委班子一起,就如何依托产业帮扶脱贫致富展开了一场“头脑风暴”。
v.cen.ce.cn/video_info/2017-5-5/1493966536614.json,553,450
上滩村坐落在青海大通县向化藏族乡,位于大版山南麓脑山区,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全村251户,贫困人口达83户、338人。这几年立足村域优势扩大养殖规模,确立了把“生态畜牧业”作为当家产业,2016年新增养牛140头左右,“专业合作社+农户+市场”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得到广泛认可。先后已有36户、145人申请退出贫困户行列。今年,全村要实现脱贫摘帽的目标。(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吉蕾蕾)
【镜头三】红火!这一山醉人的风景
时间:2017年5月3日
地点: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界牌镇将军村雷钵岭
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吸引游人驻足观赏,旅游已成为当地产业脱贫的重要支撑之一。
雷钵岭,为南岳最奇伟、秀美的山峰。来到雷钵岭,“春观花潮”是界牌雷钵岭最赏心悦事。近日,雷钵岭上映山红红得热烈奔放,天空湛碧瓦蓝白云若絮,远处田畴村舍尽收眼底。醉美雷钵岭,醉红醉人的映山红。一条条道路正在拓宽硬化,一坡坡猕猴桃已经定植成型;400多头黄牛在草场觅食,5000余只土鸡在山林间嬉戏……在湖南省衡阳县界牌镇将军村,村内的三大产业: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已经逐渐成为了全村的“钱袋子”。(中国经济网记者 郝红波)
(全文整合:中国经济网编辑 景远)
(责任编辑: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