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七八天,等硬化路面过了保养期,就能跑机动车了”,身着迷彩服的范惠声说,“这可是咱班列村历史上第一条水泥路!”班列村地处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勐来乡,冬日晴好,记者一行出县城在山路上绕了近两小时才到。司机卫师傅介绍,以前雨季时这车进不来村!勐来乡乡长靳涛插话:“路铺好那天立冬,班列人心里却跟春天来了一样,亏了范处长他们。”
“范处长”他们远道而来,是云南省物价局派的驻村工作队。省物价局一共6个处室,派了7个人,范惠声是收费管理处处长。沧源是国家级贫困县,班列村是建档立卡贫困村,阿佤山上来了扶贫“省城队”,源自云南的扶贫动员:今年全省派出7000多支驻村工作队,平均每个贫困村5名队员。
雨季“出门基本靠走”,修路是班列村民们最期盼的事。“靳乡长的一只鞋永远留在了路基底下”,范惠声笑谈:一次靳涛夜里忙完从班列返乡,路上被陷入泥泞的拖拉机堵住了,等大家把拖拉机拖出来,他的一只鞋埋在泥巴里不见了。
公路通,百业兴。云南省物价局连续两年为班列村共协调了上千万项目款,加上其他投入,班列村收到投资近1800万元。以前村上一支像样的工程队都没有,如今村上施工队有10多支。今年,村里将完成机耕路50公里。易地扶贫搬迁的房子封顶了,为村里旅游做准备的“佤山人家”客栈修起来了,烘干核桃、魔芋的设备拉来了,供村民打歌的小广场建好了。范惠声说:“最重要的是群众的思想变了,对班列充满希望。”
班列村有10个村民小组534户,218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90户,1036人。“看出什么问题没有?”范惠声考起记者。“贫困户家人口相对较少啊”,记者答。“对了!”范惠声分析说,有的贫困人口“转城”了,但人还在村里;有的孩子还没上户口。他还说,佤族是“直过民族”,还有“原始共产主义思想”,养的猪过年就分着吃了,很少有“商品猪”。他一个劲感慨:“‘边境民族落后地区’以前常挂在嘴边,到这里体会才真切!”
记者提议到队员宿舍看看,范惠声面露难色。原来,一间十来平方米的村委会办公室,挤下三张铁架子床和简易衣橱,像乡村中学的学生宿舍。队员有三个军人出身,两个女同志,家里各有各的难处,但没人退缩。男队员还可以到村民家“蹭洗澡”,女队员就麻烦了。范惠声笑言:“我们把军人作风也带进村了,杨尚强每天起床在村里跑步,如今他哪天不跑,村民还不适应了。”
工作队在村里开伙食,特意请贫困户家里的佤族妇女来做饭,每人每月发工资1000元。队员教她们做番茄炒蛋、麻婆豆腐,还蒸起了馒头。“为村里发展旅游招待外地游客做准备”,范惠声道出了小心思,“她们已经办了健康证,还学会了记账、铺床叠被、摆桌子。”
临走,范处长拉记者到村内一截硬化的“连心路”走了走。修这条路时,工作队员和村民们到河里捡来鹅卵石,在路面上拼出“六畜兴旺”中六畜的图案,拼出了佤族图腾葫芦,一枚“党徽”郑重其事地拼在了最前面。
(责任编辑: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