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大义如山铸精魂——追记王新法

2017年03月20日 10:02   来源:湖南日报   

  ——追记牺牲在石门县薛家村扶贫一线的共产党员、老兵王新法

  

    王新法带领群众修筑河堤。(资料图片) 周勇军 摄

  

    2月26日下午,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上千名村民自发来到“山河圆”烈士墓园,送“名誉村长”王新法最后一程。 湖南日报记者 李健 摄

  湖南日报记者 杨又华 周勇军

  通讯员 李飞 廖化

  他静静躺在六塔山上,武陵山余脉壶瓶山逶迤环护,葱郁如黛。白色的、水红色的、粉红色的野樱花一簇簇、一片片,怒放在六塔山谷,如霞似雾。薛家村的村民说,这些花是为我们的“名誉村长”开的。

  他的离去,在石门县人们心中留下了难以言说的伤痛。20多天过去了,从县委书记到驻村干部,从村干部到普通群众,从老人到小学生,面对媒体记者采访,他们依然语带哽咽,难掩悲伤。

  他的故事,像一波波春潮,激荡在三湘四水和他的老家燕赵大地。无数人的心被感动着、震撼着。很多人心中在思考、在追问:王新法,这位普通的共产党员、转业军人,他的身上究竟有着怎样一种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

  “当年他捧着一颗心来,而今却拼尽最后一滴血走”

  你站在乡亲们的中间,把他们多年的梦想画成圆……老百姓把你围在中间,是因为你有火一样的温暖。千里扶贫献出自己的所有,等到花开你却独自飘远。

  ——引自石门县退休干部张楠的歌词《你别走》

  今年2月23日,是一个令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人感到悲痛的日子。这天下午3时许,他们的“名誉村长”王新法在查看关沙田河道、第6次动手修改桥梁图纸时,突发心梗,猝然倒下,再也没有醒来。

  这一天,离王新法来到薛家村安营扎寨已过去1000多个日子。

  这些天来,村委会主任贺顺勇吃过晚饭,总要来到王新法住过近3年的老木板房前的石板上坐坐。这栋木板房是村民曾德义家弃置多年的老房子。3年前,王新法拖着一车行李、铺盖、餐具来到村里,谢绝了村里为他安排的两间楼房,坚持住在这里。他以军人特有的严谨,将老木板房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洁洁。生活、办公、组织村民开会,都在这里。王新法洗衣做饭,自己打理自己的生活。每天清早出门,天黑回家,然后在灯下“做功课”到深夜:或学习文件,或为村里项目写规划、绘图纸。他的生活就像一架钟摆;一天只吃两顿饭,大多是馒头就着咸菜,过得就像个苦行僧。

  望着远处朦胧的山影,回忆起过去的点点滴滴,贺顺勇心中既温暖又哀伤。他喃喃自语:“‘名誉村长’啊,这几年,你领着我们轰轰烈烈干了多少大事,想起来真像梦一样啊!”

  3年多来,王新法带着村民披荆斩棘,劈山炸石,在海拔1200米高的六塔山顶,建起了“山河圆”烈士墓园和村民公墓;拓宽村道10多公里,修建山道5公里,把通组道路修到了30多户村民的家门口;加固河道,架起了6座桥梁;爬山越岭,铺设管道引来山泉水,修建蓄水池,解决了6组20余户人家的安全饮水问题,还同步解决了100多亩茶园的灌溉问题。

  拔穷根,拓富路。他组织村民开垦荒地,栽种了600多亩油茶,建成了1100亩生态茶园。兴办茶叶产业,成立湖南薛家村(土家族)共同富裕合作社和茶叶专业合作社,与湖南高校茶叶专家团队合作成立湖南五行缘农业科技公司,注册“名誉村长”茶叶商标,推出功能茶系列。茶园真正成了乡亲们的“绿色银行”。

  他帮助薛家村移风易俗,推动精神上脱贫。他每月组织一次新型农民培训班;买来60台摄像机送给村里的小学生,组织他们开展“我看是非我看美”摄像活动,让孩子们开办村广播,表扬村民真善美,鞭笞纠正陈规陋习;他推动绿色生态殡葬,白喜事不放鞭炮不烧纸钱,不办酒席不收礼金,村容村风焕然一新……

  2015年,薛家村摘掉了贫困帽。村民年收入由2013年的不足2000元,增加到2016年的7720多元。今年,又进入了省级文明村行列。

  王新法千里扶贫的义举,让他的战友们怦然心动。2014年春,王新法正式成立“薛家村帮民共富军人团队”,先后有140余名志同道合的退役、现役军人、军属和社会志愿者加入进来,捐钱捐物支持薛家村的扶贫事业,其中3人常驻村里。

  军转女参谋谢淼,就是常年驻村军人团队的一员。这些天来,她一直在整理王新法的遗物。王新法仅有的几身衣服,除了迷彩服还是迷彩服,鞋子也是那几双军用半筒靴,背心和外衣都磨破了,大洞连小洞。入殓时,竟找不出一身像样的衣服。而在谢淼掌管的流水账簿上,王新法的开支却是那样“大方”:修“山河圆”,他拿出64万元;修下河通村通户路,他拿出10多万元;成立“五行缘”公司,他为前期启动拿出30万元;修后湾石桥,他又拿出2万元;给乡亲们免费赠送节能灯、节能燃气灶,他掏出1万多元……

  3年多来,“薛家村帮民共富军人团队”共为薛家村各项事业捐出170多万元,其中王新法个人捐款超过100万元。王新法捐的这些钱,是他补发的20多年的工资和退休金。

  石门县驻薛家村扶贫工作队原队长张清平说,与县里投入薛家村的900多万元扶贫资金相比,军人团队的捐助只是小头,但王新法以他的行动,激发了村里干部群众脱贫攻坚的激情,这种感召力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自王新法去世后,村党支部书记覃遵彪就没睡过一个安稳觉。王新法和薛家村人一起走过的那些日子,一遍遍在他脑海里“过电”,午夜梦回,他常常泪湿双眼。

  2013年冬,王新法刚来村里时,很多人用怀疑的眼光看他,以为他是来开矿或建电站的,都叫他“王老板”。王新法没有顾及这些,不声不响地忙开了:花两个月时间踏遍了薛家村的山山岭岭、沟沟坎坎,并挨家挨户找人拉家常,了解情况,制定了一份全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规划。同时,访贫问苦,为两位低保老人拉通了生活用电,购置了100支节能灯和30多个烤炉,免费发放给村里困难群众。

  渐渐地,王新法赢得了大伙的信任。2014年4月,在村委会换届大会上,他被干部群众推举为“名誉村长”。这年的农历小年,村支两委干部和群众吹着唢呐、敲着锣鼓、提着慰问品,来到王新法住的地方给他拜年。村民白芳梅手提连着缨子和根的萝卜,对王新法说:“我没有什么好送给你的,这是我自己种的萝卜,缨子代表我们像亲人一样亲,根代表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

  王新法泪流满面。他给乡亲们敬了个庄重的军礼:“有生之年,我就待在这里了,我没有别的要求,只要给我在六塔山留个坑就行了。”

  没想到,竟一语成谶。

  2月23日,覃遵彪得知王新法去世的消息,急匆匆从县城赶回村里,跪倒在他的遗体旁,放声大哭:“老伙计啊,我们亏欠你的太多了!”按土家风俗,男人一辈子只跪天跪地跪父母。覃遵彪说:“从感情上讲,他是和我们父母一样的亲人;而从精神上讲,他远远超过了我们的父母。”

  在王新法遗体告别仪式上,早就熟悉王新法的省扶贫办副主任黎仁寅感叹:“当年他捧着一颗心来,而今却拼尽最后一滴血走,王新法同志真是鞠躬尽瘁为扶贫啊!”

  “我是共产党员,你还不相信我吗”

  3年多来,许多朋友在问我:为什么来湖南?为什么在薛家村?为什么又出钱又出力?今天我想用我们做过的事告诉大家:因为我们是有信仰的共产党人,因为我们是忠诚于自己祖国和人民的军人!

  ——引自王新法同志在2016感动常德十大人物颁奖典礼上的演讲

  2014年11月的一天,王新法找到薛家村安家片区的片长唐德成家,指着门前的溪河跟他说:“你看,一下雨就涨水,老人孩子过河多危险啊,我要在这里修座桥。”

  唐德成长期在外打工,第一次见到这个穿迷彩服的异乡人,怀疑他借修桥搞集资,便不客气地问:“你要是骗了我们,我们怎么办?”

  王新法瞪着唐德成好久没说话,最后蹦出一句:“我是共产党员,你还不相信我吗?”

  没过几天,王新法就带着铲车、拉石头的汽车和铺盖、液化气灶,直接开到唐德成家门口。王新法一边卸车,一边跟唐德成说:“这会总相信了吧,你快帮我安排住宿的地方啊!”唐德成这才相信,这个人动真格了。他赶紧去发动群众来帮忙。

  结果,王新法出钱,乡亲们出力,仅仅20天就把桥修好了。

  薛家村的乡亲们谈起对“名誉村长”最初的印象,有一点最深刻:他不大爱说话,但见到谁都敬军礼,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是共产党员,我是军人。”

  “我是共产党员,我是军人。”对王新法来说,这是庄重的宣言,真诚的信仰,也是如山的责任。

  王新法1969年12月入伍,197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春转业回到故乡,成为石家庄市公安局二处的一名公安民警。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王新法对党的信念和忠诚是烙进了他的血脉里的。在他写给妻子的信中,有这样的字句:“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找到比共产党更值得信仰的信仰!”王新法经常跟军人团队成员说,一个党员的职责,就是为人民服务,为老百姓做实事,办好事。

  翻开王新法泛黄的档案,五好战士、优秀学员、市公安战线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一年年一串串,记录着他不断追求进步、不懈奋斗的激情岁月。

  1988年7月,王新法被其抓获的盗窃犯罪嫌疑人诬陷,蒙冤入狱一年半,并被“双开”。出狱后,他成了“社会人”。此后,他在为自己奔波申诉的同时,并没有忘记自己曾是党员和军人的身份。1992年,他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了一名被困4楼的3岁儿童;2001年开始,他连续11年资助石家庄市井陉县贫困孩子张朝红,让他顺利完成了从中学到本科、硕士、博士的学业;2002年,他收养孤儿张恩来,一直抚养他到成家立业……

  在漫长的年月里,他从未失去对组织的信任。

  2012年,他获得平反,恢复了工作和党籍。那天,他一个人关起门大哭一场,出来后对爱人说:“党组织没有抛弃我,共产党万岁!”第二天,他就跑到单位,将300元党费交给组织。

  2013年7月,办完退休手续的第二天,王新法对爱人孙景华说:“老伴,我再也耽搁不起了,得抓紧时间好好为党为国家再做点事。”

  到贫困山村扶贫,是王新法埋在心底的一个夙愿。退休前,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战友利用假期,先后考察过云南、贵州、甘肃等地。最终,是他爱人的好姐妹曾德美的一句话,让他和薛家村结下了生死之缘。曾德美是薛家村人,是一位落户到石家庄的随军家属、街道办干部、市人大代表,曾为王新法多方奔走、仗义执言。听说王新法要去扶贫,便跟他说:“我的家乡是革命老区,山清水秀,但老百姓穷,不如你到那里去看看吧。” 就这样,王新法来到了薛家村。

  在薛家村,王新法用自己的行动,让群众看到了什么叫真正的共产党员。

  2014年5月,50多岁的单身汉申大红因病去世,他的母亲、84岁的田生秀老人急得团团转。申大红是他大儿子,还有一个儿子在外打工。因为他们家平时在村里从不“做人情”,此时也就没什么人上门。王新法知道这个情况后,非常生气,他对村干部说:“我一个人背也要把他背上山,然后我就离开这里!如果大家只讲金钱,不讲情义,我待在这里还有什么意义呢?”村支书覃遵彪问他该怎么办?王新法大声说:“先把党员叫来!”结果,村里广播一喊,在家的党员都来了,其他村民也慢慢跟来了,热热闹闹把死者送上了六塔山顶的村民公墓。

  王新法有几句话牢牢刻在薛家村党员干部的心里,那是他生前讲过多次的几句大白话:一个党员,就是要有党员的责任感,就是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什么事都不办,什么事都办不好,群众就不相信你,你就没有荣誉感。

  在薛家村,有一位“名誉党员”,叫唐弟育,今年53岁,“名誉党员”是王新法给他取的绰号。“老实说,我过去只是一心过自己的日子,没什么高境界。王新法来了后,他做的那些事,件件都是为老百姓着想,我确实受了很大的教育,觉得自己应该向他学习。”唐弟育对记者说。

  在王新法感召下,唐弟育写了入党申请书,但组织还没有批准。“没关系。你看,前不久我特意买了本《中国共产党章程》,我想,就算入不了党,学党章,向‘名誉村长’学习,总可以吧。”唐弟育说,他现在事事向“名誉村长”学习,过去开农用车,经常热心帮别人拉东拉西,现在换成了面包车,就更方便做好事了,他特意做了块牌子,写上“湖南薛家村土家族共同富裕合作社服务车”,常年放在车上。

  在六塔山顶,常年迎风猎猎飘扬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五星红旗的下方,是“山河圆”烈士墓园和村民公墓。烈士墓园里,埋葬着70多位为共和国英勇献身的英烈。

  86年前,中共澧县县委副书记、县游击大队政委李光文,在薛家村以教师身份作掩护从事地下工作时,被敌人抓住,他临死不屈,最终,他和两个儿子(一个8岁,一个11岁)惨遭杀害。同年,贺龙麾下红四军一个连,弹尽粮绝后与敌人展开白刃战,最后退到“剪刀峡”绝壁顶上,舍身跳崖,壮烈牺牲。当时,薛家村的农会会员趁着夜色,偷偷地寻找到烈士们的遗体,将他们草草掩埋在村里的6个地方。

  王新法来薛家村后听到这些故事,热血沸腾,决心为烈士们建个永久的“家”, 取名“山河圆”——寓意烈士回家、山河梦圆。他个人捐资为烈士们置办棺木、为墓园购买茶树苗。村支两委和乡亲们积极响应,男人们上山开荒,妇女们在家赶制覆棺的五星红旗,还有人捐献名贵树苗。就这样,大伙恭恭敬敬把烈士们“请”上了山。

  王新法去世后,村里64岁的老支书王承梅常坐在家门口,抬眼望着六塔山顶出神。见有人来,她就会说:“你们要经常上去拜拜,那是我们薛家村人的魂啊!”

  “攻坚克难,百折不挠,他每天像个军人一样在冲锋”

  啊,迷彩服上,绘满百姓的希望。抖落白天疲惫,忘掉静夜惆怅,战天斗地挖穷根,齐心合力奔小康。

  ——引自石门县退休干部马攸君的诗歌《永远的军魂》

  今年86岁的田玉树是薛家村的一位退伍老兵,因为年纪大了,加上手受过伤,无法参加义务劳动,但每当王新法带领大家修路、架桥时,他都要去施工现场,向王新法敬一个军礼。

  田玉树老人说:“王新法把部队的作风和精神带了来,不图名,不图利,身先士卒,百折不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军人的榜样。我不能和他一起战斗,但我们人不亲褂子(军服)亲,我就用军礼向他致敬,用这种方式和他站在一起。”

  2014年10月,薛家村下河路修筑到了最艰难的时候,一座大山挡住了去路,必须开山炸石,打通隧洞。一时间,炮声隆隆,碎石乱飞,施工人员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为了激励士气,王新法决定叫军人团队的几位成员带头签下“生死状”。他对他们说:“一个军人、一个军人团队,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

  王新法第一个签下名字,按下红手印。军人团队的几位成员、村里10多位党员纷纷签名,按下手印,连王新法18岁的侄儿张华健(因病休学,被王新法拉来协助他工作)也把名字签上了“生死状”。

  在修安家片第二座桥时,王新法临时住到了离工地最近的村民白芳梅家里。“他每天早上7时准时起床,每天晚上修改图纸,工作到凌晨两点。我就在火塘旁添火,免得他冻着。”白芳梅老人回忆,“有一次我问他,你这样一天到晚不得休息,累不累呀?他回答我说,我在前面走,只要我回头,后面还有人跟着,我干起来就有了劲头。”

  “一身迷彩服,一双半筒靴,手机铃声是冲锋号。王新法攻坚克难,百折不挠,他每天像个军人一样在冲锋。”石门县民政局局长林华回忆起与王新法交往的点点滴滴,泪水溢满眼眶,“对这位英雄老兵,我除了敬佩,就是感动!”

  王新法的冲锋号是吹给自己的。老支书王承梅说,“名誉村长”虽然是我们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但他从来不指挥人,都是用行动来影响和带动大家。干活时,他总是挑最重最累的,往往是刚丢了钢钎,就抡起大锤。村民程世显还记得,为六组村民找水时,下溶洞,他总是第一个下去,确定没有危险才让其他人下;查找水源,他跑在最前面爬山蹚水。最后,也是他最先找到好水源。

  有一帧画面,永远定格在南北镇党委书记段少帅脑海里:那是2014年8月的一天,王新法正带领村民拓宽上六塔山的路。只见这位“名誉村长”脸晒得像一团炭,黑里透着红,泥水和着汗水在脸上开出一条条沟壑;上身穿的一件白背心被泥水、汗水染成了灰黄色,满是破洞;他的手臂上、后背上,到处是一层层脱皮,新的连着老的……段少帅泪水顿时就下来了。他生怕王新法看见,赶紧跑进了旁边的厕所……

  王新法去世以来,村民曾德平的眼泪就没干过。而最初,他却想把王新法“赶走”。“当初,我看这个人干劲太足了,跟着他干,我们会有的是苦受。”曾德平回忆,“王新法拿出来的村里发展蓝图也太大了,我想根本不可能实现,因为跟他关系比较好,我就想不如趁早‘赶’他走,免得他到时候下不来台。”没想到,短短3年多,就这么不要命地苦拼苦干,那张蓝图一项项都实现了!“唉!现在就是想赶他走,他也走不了了!”说着,曾德平又哽咽了。

  老支书王承梅曾劝王新法,你也是60来岁的人了,何必这么吃苦?王新法回答她:“我吃点苦,就是希望薛家村人今后能赚点轻松钱,不用再这么苦。我拼着老命也要把薛家村建设好,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他用坚定的语气说,这个梦想,10年就可以实现。

  “薛家村帮民共富军人团队”成员徐书真大姐是位现役军人,说起王新法,她的眼里满满都是敬意:“新法生前常跟战友们说,一个军人的职责就是报效祖国,无论是在役军人还是退伍军人,都应该听党指挥,出现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新法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大写的人。”

  “他为我们做的那些事,堆起来就是一座山”

  如果你还在,我一定应你相邀,重走一遍这里的山山水水,感受你对异乡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的别样情怀。

  ——引自薛家村农民漆开渊的诗歌《如果你还在》

  走进薛家村家家户户,去听听乡亲们喃喃数说王新法生前对他们的好,你会发现,对这些刚刚失去“亲人”的人们,这是一种心灵的慰藉。76岁的贺宗云说:“他为我们做的那些事,说起来大多是平平常常的事情,可一件件一桩桩,堆起来就是一座山啊!”

  与薛家村相邻的贺家台村,有一位叫游平儿的打工者,2015年患了癌症,回到家里很绝望。王新法听说后,马上登门拜访,鼓励他要有战胜病魔的信心,并开车四处为他求医问药。只要有空,还带着他到处看风景。后来,游平儿还是被病魔夺去了生命。讲起这件事,村民们说,就是自己的父母,也难以做到这样啊!

  村里人多,难得记住每个人的名字,王新法便给许多人取了有趣的绰号,如“捞鱼兄弟”“砍刀兄弟”“楠树兄弟”“时尚大姐”“蜜蜂妹子”等等。“不知怎么的,这些绰号从王新法嘴里叫出来,听着特别亲切。”“捞鱼兄弟”傅薄衣说。

  这些“兄弟”“姐妹”,大多得到过王新法的关心和照顾。38岁的“媳妇兄弟”彭新华,与老父亲相依为命,住在六塔山半山腰两间破败的小木屋里,王新法趁修建“山河圆”的机会,为他争取到危房改造补助资金2.4万元,帮助他在清官渡小镇上修了新房。42岁的“光棍兄弟”田启元与父亲在一起过日子,村里修路时要拆迁他家的破木板房,王新法送给他们6000元钱,用于给新房打地基。

  村民田时秀老人说,“名誉村长”对老百姓哪个都好,对老弱病残尤其上心。

  村里70多岁的田美莲老人生活困难,唯一的女儿多年前远嫁湖北。王新法听说后,只要有时间就登门看望,还经常带给老人饭菜。老人逢人便夸王新法比自己的女儿还亲。

  村里年纪最大的赵梅姑老人,今年100岁,和儿子住在山间。儿子是过继的,也60多岁了,身体比母亲还差。王新法经常上山到老人家里坐一坐,每次都要给老人几百块钱,去年还讲过,今年要给老人庆祝百岁生日。

  村民游来安家是个特困户,40多岁了还是单身,家门前有一条小溪沟。游来安在外打工后,去年买了一辆摩托车。为了把摩托车开回家里,他找了几根木棒一拼凑,就算搭了个木桥。王新法走访时看到这种情形后,当即拿出钱让他去买水泥钢筋,把进出的通道修起。现在,游来安的摩托车穿梭溪沟,来去方便多了。

  王新法在薛家村过了3个年,除了忙村里的大事,其他时间都是陪村里老年人过的。

  “1月27日晚上,在南北镇敬老院,和吴光荣院长、敬老院的全体老人共进年饭”“1月28日农历正月初一,看望薛家村65岁残疾村民孙红登,送上节能灯泡。看望薛家村90岁老村民赵德梅老人,送上节能灯泡”“1月29日农历正月初二,看望薛家村86岁抗美援朝老兵田玉树,并送上节能灯泡;看望残疾村民王腊英,送上节能灯泡;看望生活困难村民唐培汉,并送上节能灯泡”……这是王新法今年春节期间,通过微信发给朋友的文字。

  不要小看了这一盏盏节能灯泡。对于在昏暗的灯泡下过惯了的老人来说,一盏又节能又明亮的新灯泡,点亮的是他们对生活的希望啊。

  转业军人刘大毛也是王新法军人扶贫团队的一员,自己不能来村里,便送给扶贫团队一台长城越野吉普车。这台车,成了村民的“公共车”,还经常充当“救护车”。王新法开车在路上,只要遇上乡亲,不管认不认识,他总会停下来问一问,需不需要搭他的车。农村人出门一脚泥,还带着背篓之类的工具,有些人不好意思。碰到有人因为这个讲客气,王新法就会生气。遇到老人,他还会下车帮着提背篓。谁家有事需要用车,他只要知道,准会主动去帮。这车,好几次关键时刻救了村民的命。

  王新法把身边群众当亲人,无微不至地关心着、爱护着。对于自己的亲人,他却亏欠得太多。

  王新法自从来到薛家村,有3个春节是在村里过的。3年多来,他和亲人待在一起的时间还不到60天,其中有一部分时间还是妻子、女儿、女婿来薛家村看他。

  2014年7月,独生女儿王婷要结婚了,王新法和亲家一起定好了婚期,并答应家人一定会参加。不料碰上村里修建下河路,正在打最难一段路的攻坚战,他实在走不开。结果,他爽约了。

  去年底,他和家人约定农历腊月廿八去海南过年,并订好了常德飞海南的机票。后来他一算,要抢在汛期前修好村里的第7座桥,几天时间实在耽搁不起,只好再次硬着头皮跟家人说抱歉。

  其实,在王新法内心,自有一份对家人的思念和柔情。来薛家村安营扎寨时,他把历年来写给妻子的信打印了一套,压在箱底,夜深人静时,就拿出来看看,以慰相思。要出远门了,女儿临产卧床,他把两大箱苹果整理好,放在她床头够得着的地方;离开家时,一次次回头望向女儿房间的窗口。住在薛家村,手机信号好的时候,是他最开心的时候,因为他又可以通过手机视频,逗逗千里之外那个刚满两岁的宝贝外孙女儿了。

  可王新法能做的也就这么多了。为了薛家村的乡亲们,他只好把对家人的亲情压在心底。

  妻子孙景华理解他,从没抱怨过他。在送别老伴的路上,她只是一个劲地哭着说:“咱家新法过得太苦了,过得太苦了!”

  女儿王婷原来并不完全理解老爸。直到王新法过世,她在石门县、在薛家村看到人们对父亲的那份爱、那份情是那样深厚,才真正懂得了父亲的心。王婷说:“爸爸是一个有信仰的人,一个有大爱的人,爸爸走了,我的心却离爸爸越来越近了!”

  王新法,一位千里扶贫、献身湘土的燕赵义士,他的大义,承传千载,又超越了历史;他的精神,光昭日月,永励来人!


(责任编辑 :高原)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