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青海省政协主席多杰热旦和7位副主席组成的视察组,在省政协相关专委会前期深入调研、协调联系的基础上,对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行视察。
政协主席集体视察是十二届青海省政协强化民主监督职能建立的一项制度。今年3月,省政协主席会议、常委会议研究决定,在青海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的关键阶段,选择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展监督性视察,推动省委、省政府重要决策部署和重要项目建设落到实处。
为做好准备工作,5月上旬,省政协经济委员会编印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参阅资料》,对前期调研中了解到的问题建议等内容进行了归纳梳理。同时,主动加强与省扶贫开发局等对口部门的联系,了解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进展情况。
5月中下旬,省政协副主席杜捷带领由省政协委员和民建青海省委组成的调研组,入户走访、座谈交流、实地考察,了解掌握了易地搬迁的具体情况和实际困难。
调研中,每到一处,主席们随机走进老乡的家里,倾听群众的声音。在湟中县大、小卡阳村和马昌沟村集中安置点,主席们认真询问村民家的情况。
“根据我们前期调研和视察的情况看,老百姓已经实现了‘搬得出、留得住’,老百姓要实现小康还要‘能就业、有保障’。”在主席们看来,易地扶贫搬迁不单是“挪穷窝”,更重要的是“换穷业”,发展后续产业,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实现可持续的脱贫致富。
“搬下来住得怎么样,对以后的发展有什么打算?”在尖扎县昂拉乡易地搬迁安置点德吉村,多杰热旦和村民达巴拉起了家常,“现在在政府的帮助下,我准备开农家乐,让来我们这玩的客人不但玩得开心,还要住得干净、吃得放心,像我这样计划开农家乐的,在我们村里还有29家。”
“资金从哪里来?”“资金由谁来监管?”“这些旅游项目由谁来开发?”在德吉村旅游项目建设现场,视察组了解到,尖扎县为使德吉村安置点群众“能就业、有保障”,整合发改、扶贫、旅游专项资金4000余万元,开发实施了露天沙滩、水上游乐码头、农家乐等旅游基础设施,能带动全村251户,946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据了解,2016年以来,青海省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为脱贫攻坚的“当头炮”,按照人口梯度转移、土地流转经营、产业集约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思路,通过财政补贴、银行融资、群众自筹的方式,对38个县的5.2万户20万农牧民实施了易地搬迁。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搬迁安置4.8万户18.3万人。
“后续产业发展比较薄弱。”“项目建设进展不够平衡。”“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安置点社会管理相对滞后。”一天半的视察结束后,主席视察团随即与省扶贫开发局、省住建厅、西宁市政府、黄南藏族自治州政府等相关单位召开座谈会,提出建议。相关部门负责人均现场回应,表示将积极推动问题的解决与意见建议的落实。
多杰热旦在座谈会上表示,希望通过政协主席集体视察这种民主监督形式,了解掌握全省扶贫搬迁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议,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真正做到“挪穷窝、拔穷根”和“脱真贫、真脱贫”,圆满完成脱贫攻坚战任务。
(责任编辑: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