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贵州六盘水: 易地扶贫搬迁的“和”与“活”

2018年06月06日 11:07   来源:贵州日报   

  “哟!老郭,大包小包买这么多啊。我帮你提点”。

  还没来得及将拒绝的话说出口,热情的邻居就接过了郭胜太手边的重物。

  家住六枝特区新窑镇那玉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郭胜太,原本住在十几公里以外的鸭塘村。2016年12月,带着一家五口,住进了现在的新房子。

  “一开始我并不情愿,来了后发现这里特别热闹,大家互帮互助,亲如一家。”如今郭胜太已经完全融入了这个新的环境,自己在附近打临工,孩子就近求学,老人颐养天年,一家三代其乐融融。

  那玉坝,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也是新窑镇中心的有机组成部分,建档立卡的232户1164位贫困群众被安置在这里,走出大山,融入城镇。

  为让搬迁群众尽快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新窑镇聚焦打造和谐社区,将安置点纳入那玉社区,同管理、同服务,经群众推举组建成立了“那玉希望新村理事会”,形成了搬迁群众互助共论、“有事找理事”的便民利民原则,让搬迁户无后顾之忧。

  同时,新窑镇还把支部建在移民安置新村上,成立“那玉希望新村党支部”,通过党建引领,让搬迁群众时刻都能找到“主心骨”。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认同,是那玉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给外界最深刻的印象,群众对环境的认同、对邻里关系的认同、对党委政府政策的认同,让这个全新的安置点“邻里和睦、守望相助、平安稳定、精神充实”。

  故土虽难离,明天更美好!

  水城县陡箐镇搬迁安置点“东关e寨”旁的“黔之英”鞋服有限公司,搬迁户正一针一线“缝出”自己的好日子。

  王福云是“东关e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一名搬迁户,之前一直在福建打工。返乡后,曾经打工学会的技能,让他成了“黔之英”的骨干,工作之余还承担了技能辅导的工作。

  “试用期每月3500元工资,以后计件拿到5000元不成问题。”家门口就是上班处,王福云坦言这个新家真正有“活力”。

  群众有活力,安置点才有生命力。

  六盘水围绕“入住充分、就业充足、生活便利、内外相连”的“活力社区”做文章,解决搬迁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实现人口全入住,确保社区人气活跃,深化“三变”改革,确保资产全利用,解决搬迁群众后顾之忧。

  同时,六盘水还积极整合培训资源,开展劳动力全培训,提升搬迁群众就业技能;多方式提供就业岗位,落实搬迁户全就业。

  六盘水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易地扶贫搬迁,“搬”是前提,认同感和成就感才是最终归属,只有把群众搬入新居后的融入与生计作为重点,创建“和谐社区、活力社区”,才能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