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脱贫攻坚,潮涌高原

2018年07月09日 11:15   来源:青海日报   孙海玲

  本报记者 孙海玲

  春华秋实,绿浪起伏。夏日高原,乡村沃野处处显生机,牧区草原处处新气象;各个易地扶贫搬迁点建设热火朝天,一个个新农村雏形显现;扶贫产业园区企业机器轰鸣,产销两旺……

  伴着“决胜脱贫攻坚战”的嘹亮号角,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动下,青海,用“增收”、“减支”、“补短”三把钥匙打开了贫困群众奔小康的幸福之门。

  增收——让群众更有幸福感

  “人均收入较低,危旧房随处可见,是外人很少知晓的偏僻贫困村。”说起两年多前第一次来到包勒村的情况时,湟中县上五庄镇包勒村原第一书记戴航感慨道。

  包勒村位于湟中县西北部,处于水峡森林公园边缘,森林覆盖率90%以上。凭借这一资源优势,包勒村在戴航的带领下找穷根,思对策,走上了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子,叩开了脱贫攻坚的大门。

  产业兴了,山村活了。包勒村也从一个远在深山无人知晓的山村,变成依托青山绿水,吸引游客观光体验、度假消费的好去处。两年累计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实现农民旅游收入200万元,年农民人均旅游增收3000余元。

  打好攻坚战,增收是关键。为了能拓宽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让困难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我省稳步实施专项扶贫,从发展到户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发挥扶贫产业园扶贫效益等多维度展开工作。

  发展到户产业。目前,全省贫困人口到户产业资金中种植业占5.8%、养殖业占42.4%、购置商铺占16%、发展个体经济占5%、入股企业占19.4%、运输占3%;整合使用占4.3%、其他产业占4.3%。

  支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投入12.9亿元,按贫困村50万元,非贫困村40万元的标准建立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帮助全省4024个行政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其中包括贫困村1625个贫困村和有贫困户的非贫困村2399个。

  发挥扶贫产业园扶贫效益。扶贫产业园扶贫带贫效益显现,经测算,39个县区扶贫产业园直接带动511个村、4.84万户、12.56万人增加收入,通过资产收益方式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在900元左右,务工人员工资收入每月在2000元以上。

  减支——让群众更有安全感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打好扶贫攻坚战,是头等大事,是第一民生工程。没有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三保障”的扶贫,不能叫真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重要的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减少支出是减轻贫困群众负担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贫困群众安全感的有效途径。比如通过制度保障和政策兜底,让贫困群众在教育、医疗、社保方面少支出、甚至不支出,以此减轻脱贫压力,增强脱贫信心。”省扶贫局社会处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场输不起的“政治仗”“民心仗”,从百姓最关心的教育、医疗、社保着手,织就了一张有温度的扶贫民生网。

  社会保障全覆盖,民生逐渐改善。聚焦兜住底线,让贫困地区教育普惠更有“温度”。实施15年免费教育,累计投入资金36.2亿元,每年有80余万名学生受益。

  健康扶贫方面,我省持续推进健康扶贫“三个一批”行动,落实好“一免六减”“十覆盖”等帮扶措施,加快推进村级标准化卫生室改造,选准配强村级卫生力量,全面落实“双签约”服务模式,让贫困群众能够就近看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将全省6.4万特殊困难群体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突出出来,对重度残疾贫困群众和“三无”孤寡老人,要多措并举,综合运用民政低保、商业保险、资产收益等手段,保基本、保生活,做好“托底”工作。

  为了不让一名贫困家庭孩子因贫失学辍学,不让一名群众因病致贫返贫,不让一名贫困户住在危房里担惊受怕,乡乡有标准中心校、有达标卫生院、有便民服务中心;村村有硬化路、有卫生室、有文化室、有宽带网;户户有安全住房、有生活用电和饮用水……这几乎是全省各贫困村的民生“标配”。

  补短——让群众更有获得感

  说一千、道一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要找准“穷根”、开对“药方”。贫困村、贫困户贫困是共性,但贫困原因不尽相同。牧区的穷根与农区不一样,脑山的贫困与河谷不相同。面对千差万别的致贫因素,找出短板、补齐短板、缺啥补啥成为这场脱贫攻坚战的主攻方向。

  “2017年,我们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全面整合投入5.7亿元资金,在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上聚力、使劲,贫困户层面实现了‘六个全覆盖’。”近日,记者在平安区采访时,听到最多的词语是“全覆盖”,这三个字不仅仅是脱贫攻坚量化的工作指标,更是补短板的有力佐证。

  据平安区扶贫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区已完成“六个覆盖”,即自来水入户全覆盖、道路硬化到户全覆盖、危旧房改造到户全覆盖、安全用电到户全覆盖、有意愿的技能培训到户全覆盖、因病致贫临时救助到户全覆盖。

  从先天致贫因素分析,受经济社会发育程度低、地理条件限制等因素制约,我省普遍存在“行路难、住房难、就业难、增收难、就医难、上学难、用电难、饮水难”等问题。面对全省脱贫攻坚短板,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全力推进十个行业扶贫专项行动方案落实,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增进贫困群众的幸福感。

  教育、科技、通信、残联等行业部门通过召开会议专项部署,制定政策专项推进,下大力气着力解决教育扶贫、科技扶贫、电子商务扶贫、因残致贫、“防贫保”推广等工作中的短板弱项,不断推进行业扶贫向纵深开展。

  另外,着眼下半年工作,我省制定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协调省农牧、人社等相关行业部门分别牵头制定产业扶贫、就业转移、生态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交通扶贫、水利扶贫、电力扶贫、通讯扶贫、科技扶贫、电商扶贫、危旧房改造等三年行动专项方案,为打赢脱贫攻坚奠定坚实基础。

  乘风破浪,决胜在即。自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我省取得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非凡成就,让人倍感温暖。距离2020年还有2年时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承载着全省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向往。面对贫困这块“硬骨头”,只有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让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