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风好扬帆为脱贫——湖南省澧县西北片区扶贫攻坚纪实

2018年06月25日 09:3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张新佩 万传文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小康路上绝不能让一个贫困户掉队!”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省澧县打响了一场脱贫攻坚战,迎来了历史性的跨越和巨变。

  “截至2017年底,全县共脱贫10771户34813人,贫困发生率降低为1.94%,贫困村出列19个。部分脱贫人口的增收步入快车道,有些地方人均收入高达3万元。西北片区更是处处涌动着发展热潮,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湖南澧县县委书记邹如龙如数家珍。一个个扶贫攻坚新举措、新亮点、新成效扑面而来,一群群党员干部携手农民奔小康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

  产业是脱贫重要支撑

  澧县脱贫攻坚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看西北片区的发展。作为拥有农业人口76.3万人的澧县,共19个镇(街),42个贫困村,其中甘溪、码头铺、火连坡、王家厂的西北片区有31个,共有贫困人口5931户19311人。

  产业发展,无疑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为此,澧县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果敢决策,把西北片区开发作为新澧州新跨越“六大板块”的重中之重,并把茶叶、纽荷尔脐橙作为脱贫增收的特色产业。

  回龙峪村是码头铺镇的一个偏远村,典型的丘陵山区,经济落后。但这里群山连绵,植被丰茂,日照充足,雨水风沛,是专家公认的茶叶生产的黄金地带。为了让茶叶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尽快提升“造血”功能,镇党委镇政府采取典型引导、党员示范、大户带动等举措,致力打造“万亩茶乡”。在实际工作中,镇政府还采取统一供苗、统一技术、统一销售、补贴培管工资的模式,一时间,无论是村民还是大户,种植茶叶的积极性起来了。

  然而,产业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2013年,遭遇水涝,2014年,又恰逢旱灾,有些丘块茶苗死亡率高达70%。睿智的县乡村三级干部与扶贫工作队一道携手广大茶农打响了抗灾补损攻坚战。两年来,该镇茶园面积不仅没有减少,而且由2013年3000亩增加到2015年的6800亩。

  为了推进产业配套,提升茶叶产业附加值,2017年4月,码头铺镇青年农民刘锋等人在回龙峪和龙洞峪两个村买断1050亩茶叶基地10年经营权,领衔成立了华阳茶叶有限公司,新建了两条黑毛茶生产线,并于当年投入运行。一方面,华阳公司将生产的黑毛茶半成品委托华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加工,制成安化砖茶。一方面,公司精准施策,打造“富晒云针”名优茶,注册了“沅澧”绿茶商标,70%以上的茶叶通过电商,让澧县的茶叶真正走出去,产品行销全国,出口欧美。

  华阳茶叶有限公司还常年安置了9名贫困人口就业,灌溉施肥、防治病虫害、采摘茶叶等季节用工2000多个,仅支付劳务报酬就达20多万元,流转土地租金近30万元。

  回龙峪村1组村民庹朝大,是2013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华阳公司的带动和影响下,将3.5亩责任田种上了有机茶,亩产平均收入2000多元。2017年底,全家不仅脱贫,还维修了房子,添置了新家具。

  华阳公司的成功为西北片区种茶兴茶提供了范例,不仅带动周边的杨家坊、平和等村产业兴旺,还“波及”了甘溪、火连坡、王家厂等镇,昔日荒芜的土地更是成了一些新兴经营主体争抢的“香饽饽”,一些能人纷纷前来投资,租土地,建加工厂。截至目前,4个镇共种植茶叶2.55万亩,年总产茶叶1500吨,茶叶产值近亿元。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12家,茶叶加工企业8家,“富晒云针”“碧桥春”“墨庄韵”等绿茶以其天然品质和精湛工艺享誉全国。

  纽荷尔脐橙、香桃也在刻木山村结出脱贫致富“果”,全村种植纽荷尔脐橙、香桃3810亩,去年销售额达1570万元,今年可望达到1700万元。5年后将进入丰产期,果园将成为名副其实的金土地、万元地,产值利润能实现倍增,该村许多贫困户因种植水果走上了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

  “治标必须治本。要彻底摘掉这些贫困户头上的‘穷帽子’,就必须分类精准施策,抓好抓实产业支撑,做强做大产业品牌。今后茶叶和水果产业效益必定会越来越好。”码头铺镇党委书记刘元林深有感触,信心满满。

  农企对接求共赢

  毋庸置疑,个体产业的发展是脱贫致富主要途径,但产业规模小、无法有效对接市场的诟病还是在所难免。湖南省委省政府推出的“资金跟着扶贫对象走、扶贫对象跟着能人走、能人和扶贫对象跟着产业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四跟四走”模式,则为澧县翻开了产业扶贫的又一崭新篇章,农产品加工业、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企业在西北片区犹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在助力脱贫攻坚新征程上各显神通。

  位于火连坡澧淞村的湖南常德正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种植、养殖、能源、地产、餐饮、农副产品深加工、产品推广与示范及文化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生态科技农业综合开发企业,常年用工需求量较大。而这个村是该县第一大的移民村,全村4092人口中,有2419人是1958年来自洈水水库的移民。移民中,贫困户60户197人。近些年,县扶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积极对接,用就业提升贫困户“造血”功能。正新公司共为贫困户常年解决就业岗位140人,年人均增收2.1万元。仅2017年,顺利带动贫困人口24户91人脱贫。有岗位,能致富,保持了60年水库移民“零上访”纪录,唱响了一曲“扶贫对象跟着能人走”的脱贫颂歌。

  从2001年开始规模养殖赚足“一桶金”的甘溪滩镇甘溪村共产党员杨继红,致富不忘助贫。2011年以来,先后成立桐溪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顺桥茶叶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600亩,全部栽上茶叶。去年,茶叶实现产销两旺。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甘溪村60%的贫困农民都种上了茶叶,有不少茶农加入了合作社,成为了专业茶农。杨继红为社员提供茶苗,技术、加工、销售等一条龙服务,受益后,农户得大头,占七成。到2017年底,加入合作社的贫困户有80%已脱贫。如今,杨继红又在憧憬美好的未来,从卖茶到“卖”风景,着手打造茶旅文化,让更多的当地居民就业,带动更多的人脱贫致富。现在,已经投入运营的桐溪农庄已是人来人往,周末游更是成了人们节假日的主打戏。1—5月,已实现旅游收入60多万元。

  湖南涔怀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落户于王家厂镇双庆村,流转土地9000亩,是一家从事青蛙、龙虾、甲鱼特色养殖和大棚蔬菜的农业龙头企业。这里的村民不仅在家门口可以就业拿工资,还可以土地流转得收益。更重要的是,首批参加产业扶贫试点的贫困人口也能够分红,2017年,每人每年400元,以后会逐年增加,而且5年不变。13组村民年近6旬的杨道秀,丈夫患有白内障,视力低下,儿子是个二级残疾。前几年,只能靠着几亩责任田和政府“输血”勉强度日。去年初,她将6亩土地租给了涔怀公司,自己和丈夫在基地干活,每月有3000多元工资,儿子在附近的另一家企业做清洁工,每月1300多元。加上土地租金、产业分红,去年一年竟有5万多元的收入。春节前,家里买了电视、安装了空调,也有人为儿子上门提亲。2017年底,该村64户贫困户205人和杨道秀一样,向贫困告别,与幸福握手。

  被誉为“澧县样板”的“四跟四走”模式,极大地提高了贫困户参与度和获得感,实现了贫困户与企业的共赢,必将走得更远更好。

  凝心聚力谋发展

  “脱贫工作,讲的是政治、干的是民生、体现的是大局、反映的是党性。”澧县党政领导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每次专题会议上的表态都激情有力,站位坚定。

  “把脱贫攻坚刻在心上、拿在手上、扛在肩上。”“不脱贫决不脱钩,不打赢决不收兵。”铿锵誓言,激励着澧县党员干部默默践行。

  “全县16251户贫困户必须结对帮扶全覆盖。42个贫困村和12个贫困人口300人以上的非贫困村,虽然有些贫困村摘掉了“帽子”,但脱贫不脱策,每个村必须有一名县领导挂帅,有一名协调组长,派驻一名第一书记。协调组长每月驻村5天以上,第一书记每月驻村20天以上……”4月25日召开的全县脱贫攻坚推进会上,县委副书记、县长徐荩一如既往地重申“规矩”。在澧县脱贫攻坚战场上,党旗高高飘扬,一支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面对新试卷,赶考新时代,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规矩,凝心聚力谋求更大发展。

  “自从胡忠银书记来到俺们村,引资修路、发展产业、技能培训……没有一件事离开他,真是名副其实从机关到深山的拓荒牛。”6月13日,在自家鱼塘投放食料的王中明说起村里发生的变化,掩饰不住满心的欢喜。原来,2015年底进行区划调整时,身为镇经管站长的胡忠银主动请缨,来到澧县最远、最偏的甘溪滩镇太青村担任第一书记。几年时间里,村里5.7公里主干道硬化了,太青山上安装了30盏路灯,茶叶、纯正腊肉等产品能顺利下山销售了;村里“5060”人员参加了技能培训,200多贫困人口有了就业门路;合村后,大力规范村级财务,“两学一做”成了常态化,党性修养提高了,班子团结了,乡风文明了。

  “要不是扶贫工作队的池老弟请来专家讲解茶叶培管技术,今年我这几亩茶园不仅难得丰收,脱贫更是无望了。”谈起自己上半年茶园受到的病虫害,码头铺镇龙洞峪村贫困户刘芳既感到后怕又满是庆幸和感激。他口中答谢的“池老弟”,是湖南省财政系统先进工作者、澧县财政局农业股长池晓艺,2016年作为扶贫工作队员,结对帮扶贫困户对象是黄仕英。近两年时间,他们以兄弟相称,把采摘的鲜叶介绍给专业合作社,被以高于市场价收购。由于农业股人手少,事情多,池晓艺多数时候都是利用周末来村子帮扶。如今,这个村茶叶面积逐步扩大,村里还建立电商服务站、文化活动中心,无线网络覆盖了全村,村居面貌焕然一新。

  澧县文化馆馆长任卫华更是扶贫攻坚战场上的一颗“明星”。2016年3月担任甘溪滩镇古北村第一书记后,任卫华一年入户走访贫困户200多次,自掏腰包近万元为他们解决资金问题。产业发展上,任卫华积极奔走牵线,成立了古北农民种养合作社,组织多家贫困户加入养牛、养羊及种茶行列,开展技术指导,再由合作社统一收购。这一措施让70多家贫困户210名贫困人员挣了个盆满钵满,轻轻松松脱贫。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好扬帆正当时。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攻坚战,这是一条越走越宽的脱贫路,这是一次汇聚八方力量的澧县实践! “今年一定能高质量完成19个贫困村出列、摘掉6884人‘贫困帽子’的光荣任务,让贫困户和我们一起走进金色的秋天,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谈到未来,澧县扶贫开发局局长、县扶贫办主任伍星脸上写满了自信。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