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阿拉善盟:精准打造边疆地区乡村振兴新样板

2018年06月12日 10:30   来源: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 刘宏章

  初夏的阿拉善,牧草飘香,碧野如茵。漫步在该盟农村牧区,一幢幢错落有序、设施齐全的新村舍展现着生活甜蜜、产业兴旺的新图景;步入田间地头和大漠腹地,片片披满新绿的生态绿洲郁郁葱葱、鸟语花香,勾勒出一派生机盎然的喜人景象。

  5月28日,记者走进阿右旗巴丹吉林镇额肯呼都格嘎查。放眼望去,平坦的马路两旁绿树成荫、一幢幢徽派风格的砖瓦房靓丽耀眼,家家门前挂着农家味十足的红灯笼,大门口书写着“王家大院”“麦香村”“菊梅饭庄”的牌匾分外引人注目。前来该嘎查郊游的游客络绎不绝,嘎查“农家乐”一条街停满了来自宁夏、甘肃毗邻省市及陕西、重庆等省市的车辆。

  推开一家门口挂着“王家大院”的“农家乐”,只见这“农家乐”里俨如一个小热带雨林。院内小桥流水下鱼儿自由遨游,植物、蔬菜绿意葱茏,数名游客坐在茶座享受着安静时光。老板王润和一边招呼客人一边乐呵呵地说:“我自经营生态‘农家乐’以来,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每年收入可达20多万元。”

  “近几年来,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嘎查确立了以‘宜居宜游’为目标,以休闲度假、观光游览、农牧家生活为主,发展特色产业,搞活三产的嘎查发展新路子,通过发展‘农家乐’,家家户户都走上了富裕路。”嘎查党支部书记吴民瑞介绍道。

  额肯呼都格嘎查常住人口136户359人。由于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恶化,成为制约嘎查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改变落后面貌、让农牧民走上致富路?近几年来,在政府扶持下,该嘎查启动宜居宜业宜游生态新村建设,在建设美丽乡村改善村容村貌的整体环境、提高农牧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依托得天独厚的“城边村”优势和生态旅游资源,突出乡土特色、大漠风情,深挖文化内涵,打造了“大漠人家”农家乐和旅游观光村项目,改造餐饮基础设施2325平方米,新建家庭旅馆500平方米,建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大漠人家”一条街。

  如今,额肯呼都格嘎查形成集餐饮娱乐、住宿观光旅游、农家美食于一体的“大漠人家”休闲旅游度假村,有经营“农家乐”11户、农家宾馆12户,超市、面食店和水果店7户,从事客运出租和运输户36户。在旅游服务业的带动下,该嘎查已成为全旗最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点,200多名农牧民实现稳定创业就业。

  “现在我们嘎查家家户户搞起了旅游业,收入年年在提高。”吴民瑞说。据介绍,目前,该嘎查“大漠人家”农家乐经营户每年户均收入15万元左右,部分经营者收入达到50万元。

  额肯呼都格嘎查仅是阿拉善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示范嘎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让农牧民沐于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生活环境,实现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其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其实,在阿拉善这样一个生态脆弱的欠发达地区,近年来一直实施嘎查村环境改善、产业兴旺、农牧民增收的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并因地制宜在实际中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

  从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入手。2015年该盟先行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工程。针对地广人稀、居住分散、城乡发展差距较大的实际,按照农业收缩、农村整合、农民集中和牧业适度发展、牧区合理布局、牧民守土戍边的总体思路,将全盟198个嘎查村整合为178个,将209个自然村融合为29个。整合后投巨资对全盟30个乡镇、178个嘎查村因地制宜实施了以“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建设为主题的美化亮化工作。改善了嘎查村农牧民住房条件、人居环境,并从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配套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了完善。

  以全域旅游理念推进落实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托旅游资源、良好的自然生态和民风民俗,把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强势带动乡村旅游经济,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通过建设让全域旅游亮点频现,阿左旗依托城镇、旅游景区(点)、旅游服务基地、旅游驿站、交通主干线节点,引导农牧民发展休闲度假、生态农牧业观光等新型业态,去年新增集休闲体验、产品展示、特色美食、旅游服务为一体的旅游专业村5个、农牧家旅游点7个、自治区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1家、休闲农业示范点1个;额济纳旗围绕打造特色村镇和田园牧歌综合体,去年重点规划建设旅游专业村5个、农牧家旅游点20个、自治区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4户……乡村旅游让一大批农牧民致富。

  以特色产业发展为重点,该盟扎实推进农牧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在农牧区因地制宜打造了有机农业、特色沙产业、精品林果业、休闲农牧业和“阿杜”肉羊、双峰骆驼、白绒山羊等高端畜牧业产品精深加工业,助农牧民增收。截至目前,仅在生态沙产业上,通过“公司+基地+农牧户”产业化模式发展,直接和间接从事沙草产业发展的农牧民约2万人,占农牧民总数的五分之三,沙生产业经营性收入占纯收入42.07%;牧民中有三分之二的人从事沙生产业,人均年收入达3到5万元,部分牧民户年均收入长期保持在20万元以上。这些乡村产业的迅猛发展为该盟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