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这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好乡村产业振兴这篇文章。
乡村产业振兴必须质量引领。推进农业质量变革,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在这一过程中,切实提升农业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科技化水平,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是其题中应有之义。一是提升标准化水平。要完善整个农业生产的标准体系、规划体系、检疫检测体系等一整套指标体系,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构建规范的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二是提升品牌化水平。农业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依赖性较强,农产品品种和品质存在区域差异。必须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支持开展“三品一标”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鼓励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传统的产品申报注册商标、名牌产品和地理标志,创建一批市场知名度高的农产品品牌,把各具特色的地域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从而促进农业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全面优化。三是提升绿色化水平。要坚定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着力把新型生态循环农业、绿色农业生产体系建起来,构建绿色发展产业链价值链,增加更多的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四是提升科技化水平。要明确农业科技创新的目标和方向,把满足人民对优质农产品的需要摆在突出位置,依托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优质服务,助推现代农业发展。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快农业转型升级,运用智能技术发展精准生产,依托互联网平台创新营销模式,多策并举通过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大力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乡村产业振兴必须融合发展。一方面,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城乡二元结构是影响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制约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收益合理分配,妨碍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提高。要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清除阻碍要素下乡的各种障碍,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用现代生产方式、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另一方面,还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要围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延长产业链,就是要依托农业生产基础和优势,不断挖掘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城区企业发展链条向农村延伸,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助推农村产业发展。提升价值链,就是要发挥资源优势、环境优势、产业优势,充分挖潜资源,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休闲观光、农耕体验、健康养老等延伸产业,促进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完善利益链,就是要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通过努力,走出一条城乡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不断提高农村产业发展水平,加快实现产业兴旺。
乡村产业振兴必须补齐短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目前,乡村人才缺乏是乡村产业振兴的薄弱环节,这既直接制约着乡村的发展,也不利于乡村产业振兴。破解这一难题,必须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又要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等;既要全面建立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又要建立有效激励机制,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还需要看到的是,补齐小农户小规模经营短板,亦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答题。“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小规模家庭经营是我国农业发展长期面对的现实。补齐这一短板,要注重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提升小农户抗风险能力,扶持小农户拓展增收空间,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要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江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俞 旭 易长福)
(责任编辑: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