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阿拉善:特色引领 创建乡村振兴新模式

2018年06月07日 14:01   来源:内蒙古日报   

  蓝天白云下,花栖苗圃,绿绕篱墙;一条条整洁平坦的村道、一幢幢宽敞亮丽的新居映入眼帘;圈舍内羊肥牛壮,田间地头果蔬观光采摘、农畜产品加工等一个个产业发展项目展示着美丽乡村的发展活力……如今,在阿拉善这座西北边陲之盟,这样的乡村美景已成为寻常风景,整洁有序、乡风文明相互交融的美丽乡村正和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声,在边陲大地铺展开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九大后,总书记多次谈及“三农”问题,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乡村振兴的号角持续吹响,现在的阿拉善盟正牢牢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要求,把规划放在首要位置,做到规划先行,因地制宜、随形就势,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之路,推动“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

  坚持五个注重 一张蓝图绘到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在阿拉善这样一个生态脆弱的欠发达地区,如何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如期实现。

  对于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阿拉善盟的决策者高瞻远瞩早已有清晰的思路。该盟委、行署从阿拉善不是粮仓、不是牧场、不是矿山,而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考量,指出:阿拉善盟坚持五个注重,一张蓝图绘到底,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注重规划衔接。在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基础上,对照中央和自治区新要求,进一步做好规划修改、完善、提升,不重复规划花冤枉钱。注重布局合理。按照农业收缩、农村整合、农民集中、牧业适度发展、牧区合理布局、牧民守土戍边的总体思路,统筹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注重因地制宜。量体裁衣、精准施策,充分尊重农牧区的差异和特点,坚决避免千村一面、一哄而上,搞形象工程。注重生态保护。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构建稳定可持续的田园牧歌生态系统,打造让农牧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注重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土地草牧场制度、农牧区集体产权制度、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改革,让农牧区资源要素活起来,让农牧民积极性创造性迸发出来,让支持三农三牧力量汇聚起来。

  清晰的思路为阿拉善盟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实施依据。乡村振兴改善村容村貌是基础。据悉,2014年至2016年,阿拉善盟“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完成投资52.31亿元,完成原投资计划的150%。让全盟178个行政嘎查村、29个自然村人、2.68万户、7.44万农牧民受益。

  通过扎实推进农村牧区“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优化了该盟农牧区生产力布局、增强了农牧区公共服务能力、提高了乡村文明程度、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项工作齐发力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未来农村什么样?乡村振兴怎么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兴才能乡村兴,经济强才能人气旺。近几年来,阿拉善盟从干旱缺水的实际出发,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以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出台了《推进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牧业优势特色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等7个配套政策,推进有机农业、高端畜牧业、特色沙产业、精品林果业、休闲农牧业“五大产业”发展,推动农牧区一二三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该盟按照农业收缩、农村整合、农民集中的总要求,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禁新开耕地,以水定耕地、定作物,发展高效节水特色农业。全盟耕地控制在4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下降14%,经济作物、牧草种植面积分别上升8%和100%;让一大批农牧民从事特色农业致富。

  “这大棚蔬菜可是我们嘎查的致富宝。不仅销往银川、武威、景泰等周边城市,还远销到北京、西安、呼和浩特市等地。”家住在阿左旗巴彦霍德嘎查的蔬菜大棚种植户李菊花说。前年,在政府帮扶下,她家开始承包温棚尝试种植沙葱,并加入华颖沙葱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棚蔬菜。如今在节水大棚产业的带动下,每年纯收入达6万多元。提起现在产业致富,李菊花总是有唠不完的话。

  推进农牧区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牧区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阿拉善是抗御风沙侵袭的重要生态屏障,是全区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方。近几年来,该盟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基础,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采取严禁新开耕地、关井压田、以水定地定作物、严格落实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等举措,最大限度地减少农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实现生产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并依据绿色生态和独特旅游资源,在全区率先提出要把阿拉善打造成国际旅游目的地目标,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提高了阿拉善的美誉度。

  “你看这草原绿了,来旅游的人也多了,正是我们挣钱的好时机。现在我依托嘎查美丽的生态环境搞旅游服务业每年收入达15万多元。”每天一大早,家住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腾格里额里斯镇乌兰哈达嘎查牧民王进飞就牵着自家的马匹来到通湖草原景区开始一天的工作。位于腾格里通湖草原的乌兰哈达嘎查,近年来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依托生态优势,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乡村旅游发展,实现了产业振兴,农牧民增收。

  培育农牧区文明乡风。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振兴乡村,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不能让传统乡村文化被破坏、被取代。近几年来,阿拉善盟在统筹推进农村牧区物质文明“硬件”建设的同时,同步推进精神文明“软件”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实现“物的全覆盖”向“人的新变化”转变。建设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设置敬老孝亲、村规民约、团结友善等内容文化墙、宣传栏,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美丽庭院、乡风文明示范嘎查等评选活动,农牧民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悄然发生变化,喝酒打麻将的少了,上网找致富门路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学科学文化的多了;懒惰怕苦的少了,田间忙碌打工挣钱的多了,向往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热情和干劲空前高涨。

  夯实农牧区基层基础。乡村振兴离不开有效的治理。如今,阿拉善盟各嘎查村都建设了活动阵地,通过建立规章制度、健全档案资料,做到阵地建起来、牌子挂起来、制度立起来、党旗飘起来。一批年富力强、学历较高、经验丰富的干部和致富能手进入基层党组织班子。组建引领工作队453个、嘎查村便民服务队122个,选派4000多名党员干部驻村蹲点,他们与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这几天,在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乌兰格日勒嘎查额尔登达来家,党员们正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额尔登达来说:“周边牧民党员离嘎查集中学习的地方比较远,我就利用自家现有条件集合大家一起学习,方便党员们参加组织生活。现在组织部还给我挂牌党员中心户,制定了工作制度。”额尔登达来是嘎查致富带头人,作为党员中心户,他联系嘎查沿河地区6名党员,集中学习传达党的声音,激活了基层党组织的神经末梢。

  提高农牧区民生保障水平。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农牧民生活得更美好幸福。近几年来,该盟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基础,注重城乡统筹和资源共享,根据农牧区不同区位条件、村庄人口聚集程度,补齐农牧区教育、医疗等短板,让进城的农牧民充分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让农牧区的孩子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农牧民在盟内或就近看病就医有更高的报销比例,让守土戍边的农牧民能够留得下、守得住、有保障。2017年,该盟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3%。2018年该盟农村低保标准在2017年基础上增幅15%,保障标准达到年人均7480元,农村牧区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在2017年基础上增幅44%,提标后供养标准统一达到年人均14000元。通过对农牧区一系列民生保障措施,为该盟农牧民书写出了一幅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幸福画卷。

  近期,阿拉善盟的乡村振兴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盟农牧业优势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278万亩,优势特色畜种存栏规模达170万头(只),各旗区初步形成1—2个资源比较优势大、产业链条延伸长、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区域性农牧业优势特色产业,全盟五大特色产业实现总产值140亿元,农牧民人均经营性收入达到4万元,农牧业特色产业的产值占到大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将阿拉善打造成国家沙产业示范基地……乡村振兴的号角催人奋进!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阿拉善盟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图景一定能如期实现。 (本版图片由徐爱翔史夏濛 邰芳杨学荣提供)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