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地处渭北高原的陕西咸阳淳化县官庄镇焦家村的苹果树刚挂果,空气里弥漫着甜甜的苹果花香。
焦家村土生土长的85后女青年刘阿娟正在她新开辟的苹果园里修剪果苗。随着清脆的叫声,一只野鸡从园子里飞起,落到了不远处的树丛里;两只野兔刚从一块地里现出身,又穿进另一片草丛里;几只小松鼠在园边几棵树间上下忙活着。“这里三面都是沟,有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环境,是个完善的生态群落,完全没有被污染。从这个园子开始,我们要做真正的有机苹果。”刘阿娟说。
脸上晒得黝黑,两脚沾满泥土,干起农活干净利索。很难想象,俨然一副职业农民形象的刘阿娟在五年前,曾是在北京闯荡的自媒体记者。为了照顾患病的父亲,刘阿娟回到淳化老家,创办“爸爸的苹果”品牌,带领果农一起转变传统观念,尝试发展高品质的绿色无公害果品。如今,她带动乡亲们实现增收致富,企业也荣获了咸阳市和淳化县“双料”优秀电商企业荣誉称号。
一定要种出像爸爸的爱一样甜蜜的苹果
刘阿娟为什么要回乡创业种苹果?这得从父亲的那场重病说起。
2014年,正当刘阿娟的工作处于上升期,准备出国留学深造时,父亲突然患上肺癌。为了照顾父亲,她决定辞职回老家。
“医生说我们只有6个月的时间,治与不治都是6个月时间。我爸那个时候70岁了,我们家四世同堂,他觉得自己人生已经没有什么遗憾,而且对现代医疗也有一些误解,觉得化疗对身体的损害很严重,不想去折腾。”父亲消极对待治疗,这让阿娟十分头疼。
可是每次当阿娟陪父亲在果园里散步的时候,父亲总会跟她讲起自己种植苹果的经历,从哪一年开始栽植苹果到管理果园中的乐趣,每每讲到这些,父亲就兴奋不已。刘阿娟想,也许陪父亲一起种苹果可以让他再次燃起生活的希望。
就这样,果园里长大的刘阿娟开始尝试帮助爸爸种植苹果,销售苹果。在北京从事自媒体工作的经历促使她形成了一套全新的思维和想法,那就是借助互联网和现代技术,种植出不乱打农药的原生态苹果,省略所有中间环节,直接在网上销售。2014年,她在网上注册了品牌,取名“爸爸的苹果”。
“商标是根据我爸当时的照片画的,就是爸爸通过苹果传递给我的爱,我想把它表现出来。”刘阿娟说。
从那以后,刘阿娟开始从苹果修枝、剪叶、摘果每一个环节,一点一滴,一步一步学起。从果园到家里,再到电商运营中心,阿娟一直忙碌在三点一线。
刘阿娟的孝心,还是没能挽留住父亲,2016年初父亲走了,比医生预估的生命时间延长了近两年,阿娟创立“爸爸的苹果”的初心实际已经实现。伤心过后,她决定把父亲的爱全部寄托在“爸爸的苹果”上,一定要种出像爸爸的爱一样甜蜜的苹果。
刘阿娟无公害的原生态理念,以及她和父亲之间的故事打动了消费者。当年阿娟就在网上卖出了3000多箱精品苹果,2017年销售额已经达到了700万元。在2018年陕西苹果北京宣传推介周活动中,刘阿娟被邀请去做重点推介。
带领果农开启生态果园管理模式
刘阿娟所在的官庄镇是一个传统的果业大镇,全镇共有耕地7.4万亩,其中果树种植面积就达到了4万多亩,以前村民靠传统种植辛辛苦苦一年,一亩地平均收入仅能达到5000元。
刘阿娟的苹果比镇上其他果农的苹果卖得都贵,而且她的10亩果园难以满足市场供应。于是,刘阿娟就挨家挨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让果农按照自己严格的程序和标准作务,并加入自己的合作社:不乱打农药、不用除草剂,施有机肥,苹果全熟后再采摘。她向大家承诺,如果不成功,自己补还费用。
在她的说服和带动下,有几户果农放弃了传统的种植方法,选择了刘阿娟的模式。而刘阿娟也没有让这些果农失望。“跟上阿娟以后,产量是降下来了,一亩地产3000斤左右,但是价格可就相对高了,现在保守价一亩地产9000元左右。”果农杨现政说。
见到效益提高后的村民,渐渐开始接受阿娟的做法,不乱打农药,秋季等霜降之后采摘苹果。去年刘阿娟的大哥偷偷打了除草剂,阿娟知道后坚持不收他的苹果。从这件事后,果农开始更加严格地按照阿娟的要求做。
目前有22户果农加入刘阿娟的全球香苹果专业合作社参与入股分红,新建示范园带资入股贫困户有15户。“2017年,我们每户的苹果收入比没加入合作社时都增收了一万多元。”果农杨小伟说。
“受她影响,周边500余户群众也主动按照她的生态果园管理模式经营自家果园。”官庄镇党委书记王斌说。
“用良心种植的苹果,一定会长成自己希望的样子”
刘阿娟对苹果的品质要求非常高。可是问题来了,每棵树都不一样,每家每户也有差异,怎么保证个个苹果都是高品质呢?刘阿娟的回答是“标准化种植”。
“好苹果的生产,必须要有严格的工序,包括产前、产中、产后,比如说我们从土壤修复,从定植、疏花、疏果,到后期的脱袋分拣入库,都有一个严格的程序。”刘阿娟对合作社果农们说。
标准既要体现绿色无公害这个原则方向,又要吸取当地果农的传统经验。刘阿娟带着合作社果农跑到延安、宝鸡、长武等10多个地方考察学习,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教授专家反复请教。附近的果农杨海峰在苹果无公害作物管理上有近30多年的研究经验,刘阿娟就经常来到杨师傅的果园里取经。终于,刘阿娟跟果农们就苹果的生产工序达成了一致,形成了140道标准。
收购果农苹果的时候,不像传统客商那样按斤称,他们是一颗一颗数的。库房里贴着标签,上面写着谁家的苹果第几筐,筐里面有多少颗苹果。
“我们真的可以计算出每年卖了多少颗苹果,折损了多少苹果,到苹果销售季结束之后,让我们的客户对我们果农的苹果做一个评价,引导和鼓励他们第二年做得更好。”刘阿娟说。
今年,刘阿娟新栽植80亩苹果园,分春秋两季完成。这也是阿娟创业5年来首次建设示范园,第一阶段投入近50万元,至少4年后才能见效益。这在很多果农看来根本没必要,而刘阿娟却坚持要尝试打造从果树栽植到果品生产销售的标准化全产业链。她还专门从青海拉了70多吨羊粪,每亩地的费用多投入3000多块钱,用来改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栽的时候一定要规范,线一定要拉上,打直,后面我们要栽水泥杆。”在大家看来,栽植一棵树苗就是几分钟,阿娟却并不这样想,对苹果种植的每一步,阿娟都严格质量把控。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树坑,刘阿娟都是自己一遍遍踩过去。她说:“用良心种植的苹果,一定会长成自己希望的样子。”
如今,已被选为淳化县人大代表的刘阿娟,在公益中国的扶贫平台上还是200多户贫困户的“扶贫助理人”。她正计划发展苹果蜜、苹果干等衍生产品,打造苹果产业链。而她还有一个梦想——打造一个特色苹果产业村,整村推进种植绿色无公害苹果,形成种植加工、观光旅游等立体经营的田园综合体。
“我已经把对爸爸的爱上升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我们希望通过苹果,最大可能地带动我身边的村民发展产业,让他们收获更多。”刘阿娟说。
(责任编辑: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