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不让大山阻挡爱与成长——探访鄂西深山里的儿童之家

2018年06月04日 11:20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馨

  5月24日,海拔700多米的五峰县渔洋关镇王家坪村,山峦起伏、风和日丽。

  上午9时许,村民胡春慧带着2岁的孙子君喆走了一二十分钟山路,来到设在村委会大院的儿童之家。

  这是祖孙俩一周内第三次“光临”。“很温馨、很有趣,真的像家一样!”胡春慧说。

  粉红的墙面、整齐的地垫、可爱的玩偶、精致的图书……儿童之家以早教中心为主体,在一间近30平方米的小屋内。

  门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全国妇联授予的“儿童早期发展社区家庭支持项目试点”牌匾,亮闪闪。

  省妇儿工委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儿童之家”是指以社区为依托,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向儿童提供游戏、娱乐、教育、卫生和社会心理支持等一体化服务的体系,要求配备必须的活动设施,室内面积一般不少于30平方米,应有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湖北省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均对儿童之家建设作出了相应部署。

  “谭奶奶”的誓言——

  不让娃娃们再睡石窝窝

  除了早教中心,儿童之家还有一个近百平方米的操场。天气晴好时,孩子们可以在滑梯上玩耍。

  “虽然简陋点,但总比以前好,娃们总算有地方玩了。”看着操场上的孩子们,55岁的村委会委员谭兰桂幸福地笑着。

  “村里有87名留守儿童,一般由老人照看。要想上幼儿园,就得走上几个小时送到镇里去,或者在镇上租房子。”谭兰桂回忆,前几年入户走访发现,有的奶奶就把孙子放在垫了麻布袋的石头窝里,自己下地干活,更有甚者干脆把娃娃放在茶树梢上睡,“老辈人就认为,娃吃好穿好就行。他们的卫生、安全意识差。”

  “不能再让娃睡石窝窝、树梢梢!”谭兰桂发誓。

  2009年,在有关部门帮助下,谭兰桂在村里建起五峰县第一家村级留守儿童服务站,提供亲情抚慰、半托全托等服务。从这时起,谭兰桂吃住全在服务站,给孩子们盖被子、讲故事、端尿尿。孩子们都喜欢她,喊她“谭奶奶”。

  2013年,谭兰桂赴京参加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组织的儿童早教项目培训,并促使该项目在王家坪落地。当年,王家坪村通过评审,成为宜昌市首批儿童之家试点村。

  如今,公益性质的儿童之家全天免费开放,成为王家坪及附近5个村、乃至邻县长阳2个村0至12岁孩子们的乐园,服务超过200个农村家庭。

  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听音乐、学跳舞、看图书、做游戏,活动身体、提升心智、丰富知识。

  “汪妈妈”的奔走——

  山里娃也应享受良好学前教育

  “思怡妈妈在家吗?”5月24日下午2时,儿童之家志愿者、谭兰桂的女儿汪海燕准时踏进了贫困户罗红丹的家门。

  思怡,是罗红丹的女儿,8岁,在隔壁村的小学读二年级,上学前曾是儿童之家的“常客”。

  因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只有爷爷陪伴,3岁时小思怡性格一度很孤僻。后被爷爷送到儿童之家,与小伙伴一起游戏,性格逐渐开朗。

  “现在思怡学习成绩不错,笑容也多了,这都要感谢儿童之家和汪老师。”罗红丹拉着汪海燕的手就没松开过,她说小思怡经常喊汪海燕“汪妈妈”。

  像这样的走访,每月汪海燕要进行4次。

  “有时候,一次家访得走一两个小时。”她说,以前村里路不通的时候更苦,那时交通工具除了摩托车,就是双脚。

  几年来,汪海燕的足迹已覆盖王家坪村8个村组,还延伸到长阳的两个村组。她希望让更多家长了解儿童之家、学习育儿知识,尤其是0-3岁早教知识。

  2013年,汪海燕放弃在深圳的工作,返乡开起幼儿园并成为儿童之家的志愿者。只有中专学历的她,买来大量教育类书籍刻苦自学,自修了大专和本科。

  汪海燕说,自己的动力来自母亲的言传身教,来自母亲对孩子的爱。

  “山有界、爱无形,不能让大山阻挡爱与成长!”现在,每周她都会在儿童之家早教中心举办亲子活动,让村里的孩子享受陪伴的乐趣。

  省妇儿工委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省共建成儿童之家8194个,服务对象以0-12岁儿童及其家庭为主,主要开展0-3岁儿童早教、日常游戏与体育活动、家庭养育指导、4点半课后托管等项目。

  “仅0-3岁儿童早教项目,2016年全省受益儿童就达5330人,覆盖家庭1302户,服务家长或监护人8493人。”该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