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近年来最难忘的一次调研之行。
“三区三州”,具体指西藏、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和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此次农工党中央大调研选择的地方,正是其中的凉山州和怒江州。
凉山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怒江是我国民族族别最多和人口较少民族最多的自治州。这两个地方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是脱贫攻坚中的坚中之坚,难中之难。
然而,到底有多穷,有多难?文字所描述的情节远不及亲眼所见的真实和直接。
5月10日上午,记者徒步行走在凉山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掩映在秀美山色中的破旧土坯房,让人心头一惊,这样的房子能住人么?院门,就是在土墙上开一个门洞,弯腰才能通过。房间里陈设简陋,仅有一张床,一个柜子。没有窗户,尽管亮着白炽灯,却依然昏暗。房中间支起的火塘烧着柴火,上面架着一口铁锅,锅里的土豆,就是一天的饭———这里是三河村一位村民的家,也是他们的生活。
5月16日下午,经过一个小时的徒步,在怒江州泸水市洛本卓乡金满村邓捌小组,记者见到了传说中木棍作柱、篱笆当墙、木板为顶的“千脚楼”。
“千脚楼”,乍一听,名字挺美,实际走近才发现,房子都依陡坡而建,由几十根木柱支撑着的木板修成篾笆楼,破烂不堪,楼上住人,楼下养畜禽,冬天寒冷刺骨,夏天下雨漏雨。还没走到门口,一股难闻的猪粪味迎面而来。一上楼,木屋里黑漆漆的,唯一的光亮来自一个巴掌大小的窗户。
人们常说,安居乐业。但眼前这些房子,却很难让人联想到“乐”字。一同调研的人都说,“感到心头像堵了一块石头一样难受。”
脱贫攻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或许在此刻才能真实地、强烈地感受到吧。
屈指算来,目前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所剩时间不足3年,时间紧,任务重。不过,随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全面推进,好消息也陆续传来。调研组所到的好几个村寨,都将实现整村易地搬迁,村民花很少的钱,就可以住上100平方米左右的新房。从实地调研情况看,已建好的新房都带装修家具和家电,村民只需拎包入住,有的地方还打造成旅游景点,村民不仅有地方住,还可以就近做些小买卖。了解了这些情况后,大家都深深地松了一口气。
在徒步走访贫困户的途中,记者偶遇三位砍柴歇脚的妇女,几个孩子正围在他们身边,笑嘻嘻地光着脚丫子跑来跑去。向前打听才知道,他们都是前不久已经搬下山的村民,这两天上山来收土豆。其中一位妇女看着年纪不大,脸庞清秀,没想到已有三个孩子。“最大的5岁,明年可以上村里的学前班了。”
想搬下山吗?面对记者的问题,年轻妇女浅浅一笑,“搬下去以后,孩子离城市会近一些吧,说不定以后就能留在城里了。”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只可惜,她说自己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县城。交谈中,她始终把脸侧向一旁,不愿直视,青涩的眼里含着泪花,直到说再见,她才扭头朝我微微一笑。
遇到的这几位妇女或许没读多少书,没怎么见过世面,不过,可以相信的是,在搬迁之后的新家里,他们一定已经开始充满希望地规划起自己的家庭和孩子的未来。
连续几日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很难想象,眼前的青山绿水,是被称之为脱贫攻坚“硬骨头”的地方。要改变大山的贫穷和闭塞,或许不是易事,但绝非不可能。正如沿途山野间散落着的点点野花,生长条件再恶劣,也要努力绽放。
(责任编辑: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