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精准扶贫开发 城口“大山耳客”当上老板

2017年01月04日 10:35   来源:重庆晨报   

精准扶贫开发 城口“大山耳客”当上老板

精准扶贫开发 城口“大山耳客”当上老板

  深冬的城口,大巴山腹地,天还没有大亮。“吱嘎……”一声清脆的开门声划破了清晨的宁静,从路边一座小洋楼的门里,代关权走了出来。他从屋檐下取出了一大捆保险绳挎上肩膀,手中还多了一个自制的棉质口袋。

  这种装扮,是当地“大山耳客”特有的装扮。代关权,就是其中一名。

  “岩耳值钱啊,去摘来卖吧!”

  岚天乡红岸村的代关权是家里的“顶梁柱”之一,但几十年来都“顶”得很艰难。

  他不到30岁就查出了支气管炎,一下地就喊累,根本没法做农活。但上有两个老人,膝下3个娃,代关权不得不面对现实——如何养活一家人?

  “岩耳值钱啊!去摘来卖吧!”一次,代关权从一个在城里打工的老友那里,听到了一个新职业:大山耳客。

  岩耳,因形似木耳而出名,往往生长在大巴山特有的火镰渣岩上的阴湿石缝中,而这种岩石,多分布在数百米高的悬崖峭壁上。采摘的方法就是在悬崖顶处,找一棵稳定的树干系上棕绳,挎上布袋,沿着悬崖的岩壁下去。遇到大小合适的岩耳,甚至需要左摇右荡,横着身子穿行于悬崖峭壁之间。

  “开个玩笑,这个时候为了停止晃动,报岩石比抱老婆还要紧。最开始我还有些头晕,后来慢慢就习惯了。”

  最大的危险,还是来自“飞虎”。在大巴山深处,有一种名叫“飞虎”的动物,似鸟非鸟,头有些像猫头鹰。它喜欢干的事情,就是咬断棕绳。

  还有就是蛇。老代说,有一次下崖的过程中,一根手臂粗细的花蛇,顺着绳子追着他爬,抖动了好几次才抖落。

  “当了一辈子穷光蛋,老了当上老板!”

  自从代关权当上了“耳客”,比他小了近10岁的妻子刘东群,就会陪他上山。“我在附近找野生的蘑菇,都能卖个好价钱。”这样下来,两口子一年能赚的钱,从最初的七八千元,到前两三年,已经接近3万元。

  但代关权的药费也在节节攀升。赚3万元,差不多就得花1万多元在药费上,外加一家七八口人吃饭、孩子读书,勉强能糊口。代关权也成了村里远近闻名的贫困户。

  两年前,岚天乡党委政府将代关权纳入建卡贫困户并列为重点扶贫对象:因病因学是他致贫的原因;没有找到准确的营生门路,是一直未能脱贫的原因。

  怎么办?乡干部村干部找到了代关权家的“转型之路”。

  红岸村的环境极为恶劣,土里只能刨出“三大坨”:红苕、洋芋和包谷。但在城里人看来,这里却有着不可复制的美景,每年国庆一过,红岸村随处可见漫山彩叶、层林尽染的迷人景象。城里赶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大巴山森林人家”如雨后春笋般建起来。

  “老代,干脆开农家乐吧。”村支书冉光才觉得老代一家有建“大巴山森林人家”的绝对优势:一方面,代关权有山货可提供给游客;另一方面,刘东群是一个做菜的好手。

  唯一缺的,就是资金。

  在政策扶持之下,代关权找条件较好的亲友借款,改建了两楼一底的住房,并取名“山野缘”。

  “政府不光鼓励我开办农家乐,还给予了一定资金补贴,甚至包括装修都按照厨房3000元,客房带卫生间每间2000元的标准进行政策奖补。”

  去年6月,山野缘对外营业。他自家种的菜、喂的猪、养的鸡,还有各种土特产和一些野菜,在妻子的加工下,成为一道道山野美味呈现在餐桌上,迎接过往的来客。

  代关权说,自己确实没有想到,当了一辈子穷光蛋,都50多岁了还可以当老板,而且还成为了县里的“脱贫光荣户。”

  “物质贫困不可怕,精神贫困最可怕!”

  一场脱贫攻坚战役,早已在城口县打响。

  “城口穷在哪里?穷根是什么?”这是去年夏天,刚上任的城口县委书记阚吉林面临的第一问题。

  第一次到城口农村调研,他就被深深地震撼了:有的村民一辈子没有刷过一次牙;部分乡镇成为滥办酒席、借机敛财的“重灾区”……

  “一个地区的贫困,除先天条件外,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精神上的贫困。有少部分地方,每户农户年均送礼4万元。吃吃喝喝的情况,比城里还要严重。”阚吉林说,“物质贫困不可怕,精神贫困才可怕!”

  随后展开的一场寻找“穷根”调研,证实了阚吉林的观点:66.4%的贫困户是由于精神贫困所导致,部分贫困户在脱贫与返贫的“怪圈”中挣扎。

  城口县委将群众“精神贫困”分为了三个类型:一是部分基层干部和群众“思想荒芜”致贫,养成了“等、靠、要”的思想;

  二是“习俗荒芜”。很大部分贫困户生活习惯差,越贫越病,越病越穷;

  三是“道德荒芜”。部分贫困户子女不孝敬父母,不尽赡养责任,缺乏友善、勤俭等传统美德。

  该县对此实施“精神脱贫”三大行动:首先从思想教育入手,拔掉“人穷志短”的“穷根”;其次是从美化环境、改变个人卫生习惯入手,拔掉不良习俗的“穷根”;再次是培育文明乡风,拔掉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的“穷根”。

  “不摘贫困帽,就摘乌纱帽!”

  在根除精神贫困的同时,城口也在寻找解除物质贫困的“良方”。

  阚吉林说,城口全面打响的“三大攻坚战”——脱贫攻坚、城市建设、旅游发展,可以说,后两者都是为第一个服务的。

  “旅游本身就是盘富民菜,我们党委政府在炒这盘菜的时候,理应加把火、添把柴。这也是稳定收入增加就业的重要举措。”阚吉林说。

  比如,城口的自驾游过夜游客呈30%以上增长,但人均消费并不高,2万多游客,2亿多收入,一人住一晚吃玩一天,100多元。

  怎么提升?

  一是改善交通环境,让人们能够来。

  二是提升住宿消费水平。推行“景区景点+大巴山森林人家、生态特色效益农业+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大力实施巴渝民宿项目,打造一批“大巴山森林人家”集群片区,让人们愿意来。

  有了方向,还得考验执行力。

  “群众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党员干部。”阚吉林说,在脱贫攻坚战中,在用好干部这一块,把急难险重岗位、基层工作一线的好干部选上来、用起来。

  “不让诺诺连声的人占先、不让投机钻营的人得利、不让无所事事的人占位。”阚吉林说,不摘贫困帽,就摘乌纱帽,城口是动了真格。

  正是有了好的方向,有一群“敢为愿为真为”的干部队伍,城口的脱贫成效显著:2016年,城口有55个贫困村顺利“摘帽”,5071户贫困户顺利脱贫。

  “十大扶贫行动”解决贫困共性问题

  回眸过去的2016年,是全市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关键年。

  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以空前的领导重视程度、空前的政策聚焦力度、空前的资金投入强度、空前的社会参与广度、空前的舆论宣传深度,打响脱贫攻坚战。

  这一年,实施了交通、水利、文化、金融、科技、环境改善等“十大扶贫行动”,着力解决贫困共性问题;这一年,扎实推进产业带动、搬迁安置、转移就业、教育资助、医疗救助、低保兜底“六个一批”,着力实现到户到人精准“滴灌”;这一年,建立完善扶贫对象分类动态管理、“多元整合、切块下达、打捆使用”资源整合、建立“第一书记”分类设置选派、“四位一体”检查验收等“五项机制”,着力激发脱贫攻坚工作新活力;这一年,突出抓好严格督查巡查、严格考核评价、严格执纪问责等“三项重点”,着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本报记者 任明勇


(责任编辑 :高原)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