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沙11月13日电(记者周楠)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和兴村的驻村扶贫工作队长欧阳鑫最近收获了一个“绰号”。走在村里,村民们一看见他,马上亲热地喊:“扫把哥你好!”然后招呼他到家里坐一坐、喝杯茶。
欧阳鑫说自己很享受这个称呼。近一年来,他每天挨家挨户收集扫把,然后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帮助不少贫困户加速脱贫“摘帽”,村民都成了他的“粉丝”,送了他“扫把哥”这个有敬意有爱意的绰号。
不过,脱贫之路并非一直这么顺畅。欧阳鑫告诉记者,过去为了帮贫困户创收,想了不少办法,但效果甚微。今年永州市力推“互联网+社会扶贫”,通过社会扶贫网的爱心电商平台,贫困户制作的扫把、剁辣椒、竹簸箕等农特产品实现热卖,全村农特产品半年的销售收入突破了100万元,脱贫摘帽近在眼前。“感谢社会扶贫网帮我们取得了成绩突破。”欧阳鑫说。
据介绍,为了借助“互联网+”推进社会扶贫,2016年10月,由国务院扶贫办倡导成立的中国社会扶贫网开通。今年年初,湖南被列为社会扶贫网的首批试点省,并确定永州市先行先试,整市推开,探索积累经验。
试点启动后,永州市积极推进相关工作。一方面,广泛宣传,发动社会各界人士上网注册;另一方面,建立“市设办、县区设管理中心、乡镇设服务站、村设信息点”的四级运行模式,贫困村里配备管理员和信息员,与通讯运营商开展众筹合作,逐步为没有智能手机的贫困户每户配备一部智能手机,植入电商平台客户端,为贫困户上网“触电”提供便利。
据了解,截至11月初,永州市社会扶贫网累计注册贫困户18.88万人、爱心人士25.66万人。
过去,爱心人士和贫困户直接对接大费周章,如今只要登录社会扶贫网的网页或APP,贫困户就可以发布需求,爱心人士可以发布倡议,双方“无缝”对接。
有了这个平台,社会力量发挥了立竿见影的作用。永州市扶贫办主任段贵建介绍,一方面,通过网站电商平台销售贫困户的农特产品,爱心人士纷纷购买,带动贫困户增收。另一方面,通过众筹与捐赠平台,贫困户发布各类求助信息,经驻村信息员审核后发布,得到爱心人士回应。
在江华县大圩镇长山村,村民28种农产品上网销售,带动就业67人,今年已创收70万元。江永县潇浦镇上百户贫困户今年想发展柑橘、花生等产业,苦于没有资金和生产资料,上网求助后,一个月不到就得到了163万元众筹资金支持。
据介绍,截至11月初,全市240个贫困村建立电商运营站点和“中国扶贫网·爱心慈善超市”,定点销售贫困户手工艺品,义卖当地企业产品,收益反哺贫困户,受益贫困人口达3.6万余人。
(责任编辑 :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