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旱地养甲鱼、种大棚 整体脱贫还得靠集体力量

2017年06月27日 07:34   来源:人民日报   张 枨

  养甲鱼、种大棚,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旧城村驻村第一书记王玥

  整体脱贫还得靠集体力量(青春派·脱贫攻坚我争先⑤)

  “王书记也太能吹了,就咱们这么旱的地方怎么能养甲鱼呢?”说这话的是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旧城村的村民们,他们口中的王书记,正是在旧城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王玥。

  由于当地自然条件恶劣,降水少、无霜期短,农业经济很难有效发展,同时又缺乏足够的第二、三产业支持,固阳县成了包头市目前唯一的自治区级贫困县。

  2015年5月,王玥由包头市委组织部下派到固阳县金山镇旧城村任第一书记,一干就是两年多。

  “刚到旧城村时,村里农户一共2589人,光贫困户就有275户455人,国家级贫困户59户75人,让我感觉身上的担子特别重。”回想起刚到旧城村时的情景,王玥止不住感叹,“怎么才能做好扶贫呢?说白了就是让驻村干部去挣钱,依托下派部门、单位的优势找出贫困村可以挖掘的资源和潜力,带领贫困户去致富。”

  旱地养甲鱼?能行!

  刚来旧城村的前两周,王玥便走遍了全村的贫困家庭,掌握了第一手情况,发现旧城村的实际情况就是三缺——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必须靠项目拉动,发展集体经济。”王玥拿定主意。

  那么什么样的项目才是适合旧城村的呢?王玥请来了包头市农牧局的专家到村里进行集中考察,“经过专家调研,发现这里的地质水质适合发展水产养殖,我们便决定尝试建大棚发展特色水产养殖。”

  建大棚就得有资金,可是旧城村缺的就是钱。“有钱办事谁不会办?没钱办事才是你的本事!”王玥放下这句话便跑起来,他两个多月四处跑资金、要项目,终于把包头市委组织部、包商银行和包头市扶贫办的140万元帮扶资金带到了旧城村。

  2015年8月,旧城村建了10栋大棚,其中3栋用于特种水产养殖,试投放了3000只甲鱼。听说村里在用大棚养甲鱼,不少村民压根不相信能成功,等着看王玥的笑话。

  “要帮老百姓真正脱贫致富,就必须发挥当地的特色优势,我们这里以往的特色就是闻名全国的中药固阳正北芪,种的人很多,正北芪补气,甲鱼补血,这两个搭在一起会有什么效果?”王玥抱着这样的想法开始了尝试,在专家的建议下,他带领村民将正北芪混合到饲料里进行投喂,没想到效果出奇地好,甲鱼吃了以后越长越壮实,成了老人、病人调理身体的高档补品。“经过4个月的饲养,我们第一批甲鱼上市了,卖得特别好,通过线上、线下同时销售,最后3000只甲鱼一售而空,每只净赚50多元。”王玥笑着说。

  这次试养甲鱼的成功,让村民相信了王书记的本事,王玥便开始组织贫困户进行现场观摩学习,传授饲养技术。同时,村里正式给这种甲鱼取名为“固阳黄芪甲”,还申请了专利和商标。

  “由于是集体经济,村民可以以土地入股,甲鱼收成后,所赚利润部分给贫困户分红,每年每户可分红2000多元,其余利润用于继续扩大再生产,同时还可以雇有劳动力的贫困户直接参加生产,给他们带来劳务收入,带动村里的贫困户脱贫致富。”王玥说。

  “目前我们还在新建40栋大棚,打算建成后全部用于特色水产养殖,还准备试验养殖鳄鱼、罗氏沼虾、南美对虾、俄罗斯鲟鱼等水产品种,这样不仅能丰富品种、降低风险,更能提供集体经济收益,更好地为贫困户服务。”王玥指着不远处的新建大棚说。

  贫困户成为致富带头人

  除了发展特色水产养殖,现代牛羊养殖及设施农业也是王玥着重打造的脱贫项目。为此,他建起了肉牛养殖基地,建起蔬菜大棚,与企业以及农科院合作,开展蔬菜瓜果花卉品种育苗,培育赤松茸等菌类、果味西红柿等高附加值蔬菜。

  今年47岁的贫困户郭存柱,由于左手食指残疾,家里又有孩子上大学,支出很大,一家三口全靠他做些小买卖维持生计,收入很不稳定。为了帮助他脱贫,王玥联系银行为他办理了富民卡,由村里提供担保,为他贷款承包了两栋蔬菜大棚。

  “王书记不仅帮我要到了贷款,还帮我联系包头农科院,给我提供了免费的蔬菜种子品种,联系技术人员免费上门指导,还帮我把销路都联系好了。”郭存柱满脸喜悦地说,“现在我学会了技术,以后也不发愁了。只要好好干,一年赚个三四万元不成问题,再也不用当贫困户了。”

  蔬菜种好了,销路怎么办?王玥又有新点子。他把贫困户的农产品统一包装好,联合包头市农牧局在30个社区直接销售,让农产品直接进社区,同时,还在包装上印上二维码,扫码即可了解种植该农产品的贫困户和蔬菜种植信息。这样一来,买了农产品的人不仅能够查到蔬菜的来源信息,还能直接与贫困户对接。

  “去年干得不错,今年我一口气租了7个大棚,现在不愁销路,以后的日子会过得更好哩。”郭存柱笑着说。

  把集体经济蛋糕做大

  做了两年多的驻村第一书记,在王玥看来,要想真正打好脱贫攻坚战,就必须做好集体产业。

  “早些年我们扶贫,给每户贫困户发鸡发猪发羊甚至发牛,钱没少花,但是效果还是不理想。脱贫的只是那些有劳动能力的年轻人,其他的人怎么办?”说起办集体产业,王玥滔滔不绝,“这就需要集体经济,只有把集体经济的蛋糕做大,通过分红,才能让更多的贫困户受益,实现脱贫。”

  但是集体经济需要资金投入,如何解决?两年多的时间里,王玥发动身边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这几年经常厚着脸皮去争取资金,弄到资金开始谋划项目,找到了销路后,有了下家,迅速开始建设,建好了就立即投入使用。”王玥一阵苦笑。“要想实现从输血到造血,首先就得先输血,去找资金去协调,千万别怕难,要找准我们自己的优势。”

  “还有一个要做的工作就是‘靓女多嫁’,通过网上或者企业把我们的优质农产品想办法‘嫁’出去。”王玥拿出了自己微信朋友圈中的扶贫信息跟记者说:“我现在走到哪里就把扶贫宣传到哪里,吃饭、聚会、聊天、微信朋友圈都在宣传扶贫,就是要争取让更多的人知道我在干什么,这样别人只要有一些和农业以及扶贫相关的信息就会告诉我,我就掌握了更多讯息,从容决策。”

  经过王玥两年多的努力,目前旧城村里的59户国家级贫困户已全部实现脱贫。对于“摘帽”之后,村民又该何发展,王玥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扶贫是一场持久战,应该继续扶持培育村集体经济,这样我们即使离开,群众仍然能过上稳定幸福的生活。”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