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福建省直机关优秀驻村干部事迹纪实之二:滴水穿石 强村富民

2017年01月05日 08:49   来源:福建日报   

  本报讯 (东南网记者 陈楠) 发展是第一要务,贫困村最迫切的就是要发展。在“十三五”开局之年,福建提出将在2018年实现现行国定扶贫标准扶贫对象全部脱贫,吹响脱贫攻坚“冲锋号”。

  坐在办公室里想,和蹲在田埂上看,得到的答案不一样。精准扶贫,首先要精准识别,识别贫困对象,识别贫困原因。2014年,福建省直机关共派出236名驻村干部身在贫困村,心在贫困户,为贫困户排忧解难,为贫困村增加收入,成了贫困家庭的贴心人和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多管齐下助力精准扶贫

  致富路越走越宽广

  林常永是福建省土地开发中心派驻宁化县杨边村的“第一书记”。到任后,他挨家挨户走访、摸底,本着治病对症、治穷治根的原则制定了“双盘”“双入”“双增”的扶贫思路,通过盘活资产、盘活土地,增加村民收入,他依托毗邻客家祖地景区的优势,争取扶贫资金100万元“量化折股”到福建葛藤凹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发展杨边碧野乡村游。在这些措施推动下,不到两年,全村就有25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占贫困户总数的71.4%。

  驻村干部们因地制宜,把着力点放在帮扶村的长远发展上。建阳水吉镇仁山村2003年引种葡萄,但一直不温不火。2014年,省林业厅王勇下派该村后,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大力推广大棚种植技术和葡萄套袋技术,建设冷库,举办首届福建(仁山)葡萄节,建立电商产销平台,如今,仁山村80%以上的村民都种植了葡萄,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4万元,和2013年比翻了一番。

  省农林业黄日发派驻诏安县红星乡圆林村后,引进了光伏发电项目。通过引导当地贫困户在自家楼顶空地,安装光伏板,一年为他们增收2000多元,激活当地自身“造血”功能。

  省纪委监察厅吴伟智派驻大田县东坂村后,采用“带创党员+致富能人+农户”模式,鼓励大学生党员、“田商”返乡创业,成立了乡伯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巫振桂自豪地说:“公司创建水稻生态栽培示范基地,2015年带动35户农户种植生产有机富硒大米、红米2万公斤,精包装后,以每公斤24元的高价脱销市场。”

  抓基础 强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正当时

  上琴村位于革命老区龙岩市连城县塘前乡,处于闽粤赣三省接合点,是福建省扶贫开发重点村之一。村里基础设施落后,路桥交通基础设施尤其缺乏,进村道路狭窄坑洼,村民生产生活极为不便。省烟草局干部欧阳建筑驻村后,第一件事就是修路。由于涉及部分村民的利益,为修路,欧阳建筑和村两委挨家挨户跑了大半年,啃下所有“硬骨头”,让“户户通”得以实现。他协调争取烟基路建设7公里水泥路面硬化和排水渠;完成村中路征地拆迁和建设,盘活了村中的土地;带领重点发展金银花、百香果、蜂蜜等特色种养产业,并引入投资者发展漂流等旅游业,带动当地百姓增产增收。

  省政府投资评审中心龚志民派驻永定县高东村后,依托客家土楼王“承启楼”景区,以五角楼、纱帽楼等土楼为中心,打造具有高东特色的“异形土楼自助休闲游”。他抓住高东村被列入“美丽乡村”建设的契机,改变高东村“脏乱差”的面貌,为发展旅游打造优美的环境。

  走进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霞浦县下岐村,村民们个个喜笑颜开。原来,村里的海堤在省派驻村干部黄禄华的努力下,终于建成了。这条全长900多米、总投资500多万元的海堤,让村民们告别了海水倒灌之苦。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了,大伙致富的信心也更足了。

  省残联下派到莆田市城厢区华亭镇五云村工作的谢进生是第二次驻村。他以“幸福家园”“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多方筹措资金,为村里建起了一座期待了几十年的大桥,又把牵线搭桥的理念贯穿到驻村扶贫中,积极在五云村与各级政府部门、省级农业科研单位以及对口帮扶企业之间搭“桥”,不仅让五云村有了带动村民致富的新产业,而且村里也被打造成休闲旅游生态村和特色农业产业村。

  发生巨变的还有建瓯市川石乡慈口村。过去的慈口村脏乱差,省财政厅陈建华下派后,争取资金1000多万元,先后完成硬化公路、雨污分离、茶叶交易市场等近20个民生项目,大大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眼下,村里正在创建国家3A乡村游景区,游客接待中心、樟树林公园、生态农业观光园、雷竹生态示范片等项目正在紧锣密鼓进行……

  艰难困苦,玉于汝成。

  从传统农耕、靠天吃饭、生活贫苦,到发展生态旅游观光产业、家园山绿水美、生活富足,省直机关236名驻村干部们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气,带领着村民大踏步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