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河南柴郎柳村党支部书记柴红彪:产业扶贫关键在找准路

2016年12月26日 14:54   来源:河南日报   

12月25日,柴红彪(右一)在指导村民种植蘑菇⑨6本报记者邓放摄

  滑县王庄镇柴郎柳村党支部书记柴红彪 12月25日 星期日

  今天天气寒冷,还下着小雨,但来自濮阳县一个村的代表却穿梭在香菇大棚间参观学习。听着他们的议论和称赞,我也回想起发展香菇大棚的酸甜苦辣。

  俺村有1300多口人,但只有1100多亩地,地少人多,很多人在家闲着,外出打工没能力,家门口就业找不到活。我2011年年底任党支部书记后,下决心破解这一难题。

  这事说着容易做起来难。任党支部书记前,我也就是个村医,给人看病还凑合,给村里“治病”还真是头疼。我想,我们村是个传统农业村,既没有资源优势,也没有人才优势,没啥好办法,还得在土地上下功夫,土里掘金,让土地撑起农民的钱袋子。

  外出考察少不了。特色种植看了很多,蔬菜大棚也看了很多,回来后村党支部、村委会的成员开“神仙会”,大家争论很激烈。最后,一致认为种大棚香菇可行,一是投资小收益高,建一个大棚也就2万元左右,但纯收入在3万元以上;二是对技术要求不高,村民人人都能干;三是这一带种香菇的少,容易寻找市场,而一旦形成稳定的市场,未来的收益也稳定。

  说干就干。2014年,我和3个村民联合投资建了40个大棚种香菇,第二年就收回了投资。一看种香菇挣钱,村民们纷纷建大棚。如今,俺村已经有150多个香菇大棚,成为豫北地区远近闻名的香菇生产基地,香菇销到安阳、新乡、濮阳、开封等城市。由于名声在外,收香菇的都主动来到村里收,村民根本不用找市场卖。

  种香菇的村民致富了,许多村民也因为在香菇大棚打工走上脱贫路。最多时有200多个村民在大棚里打工,村里再也没有闲人了。

  如今大家议论,都说村里种香菇是选对路了。我也感觉到,产业扶贫在于精准,只有选准了产业,村民们才能够依靠勤劳的双手走上致富路。③6 (本报滑县报道组整理)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