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产业扶贫要“效益到户”更要“责任到户”

2016年12月19日 07:49   来源:红网   

  近期,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派出多路记者赶赴九个省、市、自治区深入调查采访了扶贫工作中涌现出的新作法、新经验,将陆续推出特别系列报道《精准扶贫一年间》。12月15日推出第一期聚焦湖南,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方略的地方。在这期主题为《精准扶贫一年间:湖南“四跟四走”拔穷根》报道中,记者采访了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重点探讨了“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模式成功的关键。

  “四跟四走”产业扶贫,之所以有成效,关键还是这一模式在尊重市场规律,精准选中产业项目的前提下,政府、贫困户、企业、银行各就其位,消除信任鸿沟,协同一心走向双赢,而最终实现了“效益到户”,拔了“穷根”,开了“富路”,让贫困群众获得了甜头。

  一方面,实现“效益到户”就得有一个结合当地实际,并且有效聚集资源与人心的“抓手”。所谓“主大计者,必执简以御繁”,亦是此理。因为不管是“扶贫先扶志”,还是“扶人先扶心”,最终还是得有一个抓手“执简御繁”,让扶志扶心的理念,转化到具体的脱贫攻坚上来,要不然一切皆是“水中月”“空中楼阁”。这个“抓手”不一定都是指产业项目,还可能是其他的产业扶贫创新机制或平台。

  找到这个“抓手”,首先需要政府部门参与,做大量的前期调研。譬如在“四跟四走”产业扶贫实践中,政府部门发现存在着一个关键问题,即许多贫困群众对“无担保、无抵押、基准利率”这种扶贫放贷不理解,担心项目不成功后追债而又无法偿还,于是积极性不高,不愿意尝试。通过不断地打消贫困群众的这种担忧,让他们明白这种风险是由政府和金融部门共同来承担,给他们吃下了“定心丸”。这种“通过银行金融手段让资金跟着贫困户”的方式,是一种创新,契合了“造血贫困”的本质。在此基础上,再通过诸如杜家毫书记所提到的“养鹅能人”黄建军这类能人,充分带动贫困群众,让群众有一个施展的平台,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或通过投资入股与发挥一己所长,参与到帮扶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切切实实享受到企业发展的红利。而这一“效益到户”,即是产业扶贫的精髓所在。

  另一方面除了“效益到户”,更要“责任到户”。产业扶贫,重点还在于“扶贫”,产业是方式是路径。虽然说到底这是对贫困地区的政策倾斜,体现出的是一种希望广大民众过上“舒心”日子的执政为民理念,然而“产业+扶贫”强调的是内生发展,重在通过产业来“树人扶志”。所以要彻底拔掉“穷根”,还需贫困地区的民众牢固树立“责任意识”,过上舒心日子最终还是靠“自己”。如“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模式中“无担保、无抵押”,为贫困民众解除了自身发展的资金问题,然而这并非意味着就可以放手不管。资金用得好不好,发挥出多大的效力,都得基于“责任”二字。

  一句话,获得效益,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这是发展的根本。当然也不得不明确的是,若责任意识淡薄,效益也不会从天而降。所以,产业扶贫要“效益到户”,更要“责任到户”,这无疑也是“四跟四走”精准扶贫取得实效的关键。

  文/王伟宏


(责任编辑 :高原)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