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孙海峰
宕昌县旅游有两宝,一红一绿。“红”就是哈达铺,这里被誉为红军长征途中的“加油站”、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也是红军长征途中革命文物陈列最多原貌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故址。“绿”就是官鹅沟,这里风景旖旎,树木葱茏,境内湖泊如珠,峡谷如线,瀑布如织,精巧别致,宛如一块绿色的宝石镶嵌在青藏高原东缘。
近年来,宕昌县依托绿色生态、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红色文化四大旅游资源,抢抓美丽新农村建设机遇,整合资源,探索创新,对农村实施景区化建设,特别是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通过示范带动全市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不仅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而且增加了就业率,切实把“风景”变成了“产业”、将“美丽”转化成了“生产力”。2015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53.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8亿元,同比增长35.8%和34.6%。一红一绿两大资源,奏响了宕昌精准扶贫的交响曲。
红色旅游富农家
伴随着小城镇建设,兰渝铁路兰海高速的建设,哈达铺红色旅游得以迅速发展,不但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也给曾经闭塞的这里打开了一扇窗口。
“现在来我们这旅游的人可多了,遇到‘五一’‘十一’假期,镇里的宾馆都住不下,碰到旺季,就我这个卖‘康康’(当地一种面食)的,一天都能卖五六百元。”哈达铺镇小吃店老板娘张翠娥一边忙着手里的活计,一边说。
红色旅游不仅为当地居民开辟了增收的新渠道,而且使许多相关产业得以兴盛。
哈达铺拥军鞋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红色旅游产品的企业,为当地妇女搭建了就业平台,生产的“红军鞋”畅销省内外。近年来,依托红色旅游,通过企业培训、订单收购,有效带动了当地36名贫困妇女和残疾人在家灵活就业。
“没有政府的帮助,我们不可能过上现在的生活,也不可能创办生产红色旅游产品的企业。”哈达铺拥军鞋业有限公司经理高月菊经理感激地说。
近年来,哈达铺镇充分发挥红色旅游资源,从解决群众最根本的问题出发,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结构,以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为基础,发展订单药材,拓展其他富民产业,新发展养蜂、养鸡、养羊、养牛等产业;规范化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以“支部+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致富能人+合作社+农户”等的带领模式的多种合作社。镇里还实施了通乡村公路、通广播电视、整村推进扶贫、人畜饮水建设等工程,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截至2015年底,该镇脱贫795户3622人,贫困面由2013年底的40.11%下降到了28.14%,减少贫困率达12%,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840元,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40元,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绿色资源促增收
尽管守着闻名遐迩的官鹅沟景区,但几年前,新坪村仅有一条崎岖蜿蜒、凹凸不平、布满石子的林区伐木小道,虽然能通车,走起来非常艰险。由于交通不便,村子多少年来一直是贫困村。
2014年以来,随着大河坝景区的开发建设,通村的水泥路动工了,将岳藏甫、新坪、鸭子滩等处连成一线,新坪村融入了官鹅大景区旅游格局。
如今的新坪村,水泥路代替了烂泥路,简易板房建成了特色民居,村子周边有了湖泊、栈道、凉亭,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前来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不少农户就地生财,依靠旅游开起了“农家乐”,卖起了根雕、奇石、山野菜等,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群众打开了致富门。
近年来,宕昌县将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吃农家饭、干农家活、赏农家景、住农家院”的田园式、体验式的乡村旅游。贫困农户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后,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希望,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围绕官鹅大景区建设,宕昌县在景区及景区周边开农家乐增加收入的有近百户,创建农家乐示范户2户,创建鹿仁、新坪旅游富民示范村2个,吸纳就业2000余人。
为做好大景区建设,宕昌县整合资金2.7亿元,完成了官珠沟至鹅嫚沟景区翻山道路建设工程,建成了鹅嫚沟神像沐浴瀑布、藏金洞、彩虹桥、官鹅天池等景点,实施了鹿仁羌藏风情园建设及水景观打造工程,将官鹅沟大景区建设成了集原始森林、高山草原、人文景观于一体,生态环境优美,自然景观奇特的旅游区。
为了留得住游客,县里还启动了以官鹅沟氐羌文化公园、鹿仁羌寨民俗文化园区、苯教文化广场及传习所为主的氐羌文化聚集区建设工程及官鹅沟两河口游客服务中心续建工程。并大力发展药膳产业,开发出“当归牛肉煲”“山楂荷叶饮”“黄芪饮片”“红芪饮片”“宕昌药膳包系列产品”等多种药膳产品,备受游客青睐。同时,县里还启动旅游企业网络营销,指导县内各景区、宾馆饭店入驻携程、艺龙、同程、淘宝、12580等网站,开展网上旅游营销、网上预订、网上支付等业务,打造快捷、便利的旅游区。
(责任编辑 :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