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贵州探索农村“三变”改革:农民变股东 荒山变金山

2016年09月14日 14:54   来源:贵州日报   

  原标题:贵州“三变”改革:一路风景满目春

  核心提示: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以下简称“三变”改革),是我省大胆探索的智慧结晶,是统领全省农村改革的“牛鼻子”,是我省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也是中国农村改革的新路探索。

  短短3年时间,全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以农民脱贫致富、增加农民收入和利益诉求为导向,大胆创新,主动作为,在农村“三变”改革中突破创新,各地探索的好经验、好典型不断涌现,为农业农村发展培育了新动力。

  德江  

    “三变”+园区 荒山变金山 

  沿着观音湖水库一路前行,来到德江县龙泉乡观音湖生态农业园区。

  “在园区打工一年有1.5万元,自己的土地入股到园区一年分红2万元。”正在给果树除草的贫困户谢永霞说。

  谢永霞的变化,源于该乡实施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

  在这个园区,有112户农户以闲置的荒山、土地入股德江天上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目前,入股的荒山、土地面积达880亩,园区已培植生态茶500亩,精品水果380亩。

  “按照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的发展要求,我们努力建设为湖中有岛、岛上有果、果下有茶、茶果结合的休闲农业园区。”观音湖生态农业园区办负责人介绍,当地群众利用土地入股园区有股金,自己也成了股东;同时,贫困户到园区务工有工资,现在常年在这打工的贫困户有20多户。

  龙泉乡处于乌蒙山和滇黔桂石漠化连片特困地区的交会处,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区地貌,农业生产条件极差,贫困发生率高达17.5%。

  如何让群众走上脱贫致富的快车道,让全面小康不落下一户一人?

  “我们以建设黔东北货运物流中心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生态农业公园’为目标,把一些群众闲置的土地和荒山,通过‘三变’改革激活,唤醒了沉睡的农村资源,使荒山变青山、青山变金山,聚力脱贫攻坚。”乡党委书记王高如是说。

  在国家山香樟栽种基地里,村民李朝军看着生长态势良好,他会心地笑了。这里过去可是闲置的2亩荒地。

  一年前,国家山这片土地还是一座荒山。龙泉乡把德江宏源农民开发公司引进来,召开群众会议,让群众把撂荒的土地整合入股企业。

  目前,国家山村已有108户农户将土地入股宏源公司,种植香樟绿化树1000亩,树苗、肥料等由公司提供,群众在基地打工领工资,香樟树出效益后,农户、公司和村委会按3:6:1比例分红。

  在岸山村,用“退耕还林+扶贫”机制,利用闲置土地、荒山栽种花椒1000亩,群众投工投劳,可获得退耕还林补助,有收益后花椒产权归群众。

  贫困户冯胜刚利用闲置土地栽种30亩花椒,每亩可获1080元补助,每亩投劳还有120元的劳务费。

  乡干部说,下一步将通过招商引进公司投资,开发大石板古营盘遗址,发展乡村旅游。农户以土地、林地入股,实现打工薪金和入股股金收入,向绿色要红利,让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

  平坝 

    “三变”+“三权” 村民乐开怀   

  作为全省“三变”改革试点村,安顺市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围绕“三权”+党建+扶贫+产业+金融发展思路,以“确权”为基础,以“赋权”为关键,以“易权”为核心,探索实施“村社一体、合股联营”的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农村“三变”改革促小康的蝶变之路。

  开展确权,夯实“三变”改革基础。通过政策先行,建立精准确权体制机制,出台农村“三变”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等工作方案。

  推进农村产权“七权”同确,同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以及农村集体财产权的精准确权。

  做好赋权,加快“三变”改革进程。该区成立土地流转中心,建立农村产权确权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权证到人、权跟人走”的目标,并赋予农村产权入股权能。

  推动易权,深化“三变”改革成果。全区安排近4000万元为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提供资金保障;拿出“两个一千万”作为担保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探索建立涉农担保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为各村开展“三变”保驾护航。 

  塘约村通过深入开展“三权”工作,形成了对“三变”改革的良性促动,农民人均纯收入提升到去年的近8000元,村集体经济从不足4万元增加到80万元,实现了从贫困村向“小康示范村”的嬗变。

  依托“金土地”合作社和村级土地流转中心,搭建确权基础平台,促使“资源变资产”。通过“七权”同确,实现产权所有权、经营权、承包权分离,赋予了产权主体更多的权能。

  同时,建立健全土地储备、利益共享、风险保障、金融支撑体系,通过产权入股、流转、抵押、担保等多种方式,盘活了耕地、林地等农村资源。

  目前,该村共流转土地3843亩,占全村土地的79%。农民通过个人产权抵押担保获得贷款1200余万元,把“死资源”变成了“活资产”。

  该村还整合农业、扶贫、水利、发改、交通、财政等部门资金6400余万元,农民贷款资金1200余万元,村干部及合作社管理人员筹集资金90万元,规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产业扶贫项目、美丽乡村建设项目23个,实现了“资金变股金”。

  塘约村引导农民将土地、林地等产权通过流转的方式,入股到金土地合作社,全村85%的农户成了股东。

  2015年,村集体及合作社分红近80万元,社员分红11万元;今年,预计可实现村集体分红135万元,合作社分红135万元,社员分红180万元。

  野玉海

  “三变”+景区 走出特色路  

  野玉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由野鸡坪亚高原户外运动基地、玉舍国家森林公园和海坪彝族特色旅游度假小镇组成,规划总面积509.76平方公里,是省委省政府重点打造的100个旅游景区之一。 

  近年来,野玉海景区管委会把“三变”改革模式引入景区建设,激活了景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形成了景区建设与农民增收致富、脱贫攻坚的良性互动,创造了农村“三变”改革的水城路径。

  “三变”+特色小镇。将海坪村351亩集体荒山荒坡入股彝族风情街项目,共建1.9万平方米院落,村集体及村民占股30%,景区管委会占股70%,并将村集体30%分红收益中的50%再分配给780名村民。

  去年,村集体和村民共分红150万元,其中,分给村民75万元。该模式涉及农户180户780人,其中,贫困户65户112人。

  “三变”+易地扶贫搬迁。由1006户贫困户4123人将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作为股金,入股到野玉海管委会建设千户彝寨,建成后产权归农户所有,由农户居住、经营,管委会统一管理,待管委会收回投资成本后,经营收益按管委会占30%、农户占70%的比例分红。

  “三变”+山地旅游。将滑雪场收入的20%作为本金,发动周边的1261户农户以5000亩土地和荒地入股。

  其中,2000亩由公司发展花海、中药材等项目,除每亩500元保底外,将公司收益部分的20%用于分红;另外的3000亩,则由公司提供苗木和技术管理,群众种植,按每亩300元保底,群众占股70%,公司占股30%,涉及贫困户180户720人。

  “三变”+特色产业。由乌蒙花海生态旅游开发公司以苗木、资金和技术入股,303户农户(贫困户80户451人)则以耕地1000余亩入股,俄脚村以集体荒山、荒坡1500余亩入股,共建2500余亩花海及育苗基地,公司占股50%、群众占45%、村集体占股5%。

  同时,海坪村与广丰农业开发公司合作,带动158户农户780人,共同打造1002亩精品水果旅游观光园,公司占股65%,群众占35%,村集体占股5%。

  “三变”+民族文化。由西幕遮公司出资100万元,与当地人合作成立六盘水彝源文化公司,举办铃铛舞、篝火晚会等演出活动,生产、出租、出售彝族服饰及经营特色餐饮,占股65%;西幕遮公司则负责管理,占股30%;村委会参与彝源公司管理,占股5%。

  该模式涉及农户109户545人,其中贫困户35户175人。

  钟山区

  “三变”+金融 农户收益多 

  近年来,六盘水市钟山区通过采取“三变+金融+扶贫”的模式,着力推进“全域旅游”和“农旅一体化”发展,全面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有效提高了贫困户财产性收益。

  以“三变”改革探索金融扶持。钟山区现有贫困人口4610户14409人,其中“两无户”542户1086人。

  该区协同六盘水市农商行,将农村“两权”确权颁证成果纳入综合授信,并将每户可贷5万元变成每人可贷5万元,由政府引导参与中心城区停车场、旅游景区等优质项目建设经营,使贫困户成为股东,参与利润分红。

  同时,出台了《钟山区精准扶贫“特惠贷”实施细则》,签订了《钟山区精准扶贫“特惠贷”风险补偿资金合作协议》、《钟山区精准扶贫“特惠贷”四方合作协议》,对项目合作、分红保障、财政贴息等详细条款予以明确,切实构筑风险防控体系。

  目前,该农商行已受理1515户贫困户“特惠贷”资料,审核通过1077户,评级建档948户,发放贷款512户,发放金额8515万元。

  这些贫困户再以贷款资金入股,参与市中心城区5个停车场建设,资金收益暂按第一年8%,第二年10%,第三年12%的比例分红。

  以“三变”改革创新产业带动。钟山区着力培育和扶持了一批省、市级龙头企业和扶贫示范企业。

  国家级扶贫示范企业六盘水群发农业科技公司,通过“三变”模式,引导大湾镇山根脚社区以50万元本金入股,公司按纯利润的10%分红,2015年,山根脚社区已获得红利20万元。

  目前,钟山区已带动63户农户243人以47亩土地入股该公司,每亩土地每年可获得保底租金700元,63户农户则按公司利润的5%参与分红。

  此外,经营过程中,优先招聘入股农户从事养殖工作,共42人就业,年人均工资达3.6万元,42户贫困农户实现脱贫致富。

  以“三变”改革夯实扶贫托底。在符合监管规定的前提下,为帮助无力脱贫的贫困户借助金融机构获得财产性收益,经钟山区政府授权,由钟山区惠农农业发展公司作为股东,在六盘水市农商行改制进行增资扩股的过程中,吸纳实施效果差、时间节点内未实施的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84万元,作为“两无”贫困户的原始股金,为542户1086人“两无”贫困户认购农商行股份400万股。

  按每年15%股息计算,每个贫困人口每年可以分红552元。

  凤冈

  “三变”+扶贫 致富又增收 

  走进凤冈县土溪镇大屋村冉渡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800余亩葡萄、梨子、李子等精品水果和500余亩万寿菊花海,令人目不暇接。

  这是该村通过农村“三变”改革带领农户致富增收的成果。

  在大屋村,‘三变’改革让很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全村硬化公路7.8公里,新建大棚70个,203户农户成了园区的股东。

  “我家4丘田每年可有保底分红1600元,现在每天来这里采摘万寿菊有100多元工资,再加上平时在这里打工每天70块钱,还有年终入股分红,每年就有1万多元的收入。”大屋村杨家坪组农民文廷芬说起收入,乐上眉梢。

  大屋村,有农业人口6580人,其中贫困人口655人,这里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是典型的农业村。村民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传统的农业耕作,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在寻求一条引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脱贫路子上,该村村支“两委”通过党群直议,提出了实行“村集体+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打造凤冈县最大的村级生态农业园区,鼓励村民以土地作价入股,党群携手共同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2015年以来,大屋村通过村干部带头成立冉渡滩现代农业开发公司,种植万寿菊500余亩,精品水果基地800余亩,养殖野鸡5000余羽,建成水果蔬菜种植大棚70个。

  203户农户利用耕地入股公司成为股东,其中贫困户21户,共涉及田500余亩,土600余亩,带动当地农户增收160多万元,实现了荒山向青山再向金山银山的转变。   

  为了帮助群众脱贫,村支两委一班人自己贷款50万元,把财政支持村集体发展的50万元资金作为村集体的原始股金,带头建现代农业园区。

  农户以自家土地作价入股,每年每亩按300—500元不等的标准获得保底分红,年终算总账。

  刨去成本后,公司获得55%的利润分红(其中,出资村干部获得利润分红20%,35%作为公司的发展资金),村集体获得20%的利润分红,入股农户获得15%的利润分红;剩下的10%,则以扶贫基金的形式,全部用于帮扶本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村干部介绍,“三变”模式为大屋村找到了一条精准扶贫的新路子,通过收益分配方式创新,把村集体、村干部、农户和贫困户的利益联结起来,改变了土地撂荒现状,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也让贫困户享受到改革的成果。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