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黄兰平 李永贵)“我把政府支持的产业帮扶资金入了股,跟着专业合作社干,心里更有底。”近日,城口县巴山镇龙王村贫困户李文成信心十足地表示,“今年脱贫没问题。”
李文成家是去年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的。根据李家实际情况,镇村两级帮他家规划发展了魔芋种植和山地鸡养殖产业增收。到年底一盘算,虽总收入较之以往明显增加,但除去开销,仍离“脱贫”标准较远且持续增收乏力。
巴山镇对此在调研中发现,像李文成这样的贫困户,在龙王村就有31户97人,占全村贫困人口的43.7%。虽然镇里为每户安排了产业扶持资金,但他们普遍缺乏种植养殖技术支撑,要靠自身发展产业脱贫“压力山大”。
为破解这个难题,今年,巴山镇实施了扶贫资金股权化改革,并在龙王村进行了“股份+”精准扶贫试点——将贫困户产业奖扶资金、对口帮扶资金等作为股金,投给专业合作社和种养殖大户;贫困户成为“股民”后,自身发展产业可得到专业合作社免费的技术支持和产品销售支持,还能在年底得到保底分红。
李文成成为“股民”后,就依托入股的专业合作社,发展起了山羊养殖。他说,山羊到年底预计出售20只,收入1.2万元,加上其他产业收入、政策性收入、保底分红资金,今年全家可收入3万元,实现脱贫“板上钉钉”。
巴山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股份+”模式可更有针对性地发挥扶贫资金效益,避免很快被“吃光用光”,而贫困户在量化折股获得股份资产同时,发展产业增收也有了技术和销售保障,可持续稳定受益。
(责任编辑 :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