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脱贫攻坚一线故事:合作社“遍地开花”果满园

2016年11月24日 10:36   来源:青海日报   

  金秋十月,玉树藏族自治州已是寒气袭人,远处的山坡被积雪覆盖,草原已经没有夏日的绿意,寒冬将至。

  从囊谦县城出发,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来到了着晓乡尖作村,巴公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正在红土坡下修建马厩,红土坡上一匹匹骏马惬意地吃着草,几匹小马驹在奔跑嬉戏,青梅索南骑着马将跑远的小马驹赶回到马群中。

  红土坡上有近百匹马,这些马都是囊谦巴公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农牧民群众增收的“法宝”。合作社是今年6月份成立的,尖作村12户72人参加了合作社,整合了92匹马,其中近70匹马是社员们筹资购买。

  囊谦巴公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玉树州唯一一个从事养马、训马、马种改良为一体的合作社,当谈起建立合作社初衷时,合作社理事长巴公说,马对于藏族人来说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全州各县和乡镇每年都会举办大大小小的赛马会,马的行情、价位、使用价值逐年上升,一匹好马的价格能卖到30万元左右,相当于近30头牦牛的价格,通过养马、训马、马种改良来增加老乡们的收入,将牛羊淘汰掉,还可以减少对草场的破坏。

  青梅索南是合作社中的贫困户,家中有七口人,没有牛羊和马匹,一年的收入只有挖虫草和国家的政策性补偿,加入合作社后,青梅索南和妻子在马场负责饲养马匹,三个孩子都在乡寄宿小学上学,一年合作社给青梅索南3万元的工资。

  记者骑着马和青梅索南边走边聊,青梅索南说,这些马可是“金疙瘩”,好的马匹每年都会出售,差一点的马匹都会进行马术训练,将来参加全州节庆活动上的马术表演,这些马中最贵的一匹马是花了15万元买来的,参加了今年玉树州的赛马会和囊谦县赛马会,还拿了名次呢,我们脱贫增收全靠这些马。说话间,青梅索南充满了自豪与骄傲。

  此时,合作社理事长巴公正忙着和社员们一起修建马厩,挖地基、和水泥、运木材,天气虽然寒冷,但社员们忙的额头都布满了汗珠,巴公说,第一场雪来临前我们就要把马厩建好,不能冻着我们脱贫的“法宝”,等马厩建好后,还会从入社的贫困户中选两户,与青梅索南共同管理马场,其他合作社成员将会参与到马术训练中。

  今年是合作社的起步年,绝大多数的马匹都送出去配种了,没有产生效益,但入社的农牧民群众丝毫不介意今年没有效益,他们对合作社明年的效益信心满满。

  距离合作社5公里处是阿桑种植养殖合作社,合作社地处308省道旁,从事农畜产品加工、奶制品加工和饲草料种植,而这两个不相关的合作社却结成了“亲家”。

  阿桑种植养殖合作社是今年3月份成立的,合作社入社的牧户有12户,300头牛,1000公顷草场,1公顷耕地种植了燕麦、青稞、芫根等饲草料,在今年囊谦赛马会上,合作社畜产品销售额达到了5万元,预计到年底,合作社收入将达到15万元。

  巴公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阿桑种植养殖合作社资源互补、优势互补,实现农牧民共同富裕,被牧民称为“亲家”。阿桑种植养殖合作社为巴公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牧户提供畜产品和奶制品,甚至遭遇雪灾时,可以为马匹提供饲草料,而巴公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则为阿桑种植养殖合作社提供马匹和马术表演。

  阿桑种植养殖合作社需要马匹和马术表演究竟有什么用,阿桑种植养殖合作社理事长阿桑解释道,我们合作社处在308省道边,交通便捷,近年来随着玉树州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突飞猛进,308省道上过往的游客较多,我们想借助文化旅游的春风,在这里开一个牧家乐,牧家乐里面修建赛马场,可以让游客在这里观看马术表演,亲身体验赛马。

  巴公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阿桑种植养殖合作社这样优势互补、强强联手是着晓乡合作社今后发展的趋势。目前,在着晓乡登记在册且有经营手续的合作社达到了30多家,有从事农畜产品加工、藏族手工艺品编制、金银首饰加工、民族歌舞培训等各式各样的合作社,据不完全统计,还有处在起步阶段的合作社近十几家,可以说,着晓乡合作社“遍地开花”。

  如此多的合作社,其中规模有大有小,一年的效益有好也有亏损,政府的扶贫资金如何投资,分散投,每个合作社投一点,小钱办不了大事,集中投,该投哪一个,最终能不能让实现“遍地开花”的合作社结满硕果,农牧民共同脱贫奔小康?着晓乡第一书记、囊谦县纪委书记巴桑有妙招,“整合再整合,合作社整合了农牧户,我们再将规模小、效益低的合作社整合成一个扶贫产业园,打造具有规模效应的产业链,实现富余劳动力转型发展,让农牧民群众受益。”(张多钧)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
·延深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