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郜晋亮)日前,记者从青海省民政厅获悉,今年以来,该省各级民政部门积极作为,充分发挥社会救助联席会议的作用,主动加强与扶贫部门的衔接,建立了分工明确、定期协商、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依托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加强低保信息系统与扶贫大数据的衔接,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为精准识别对象、精准脱贫和退出低保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据了解,目前精准认定的52万农村低保对象分为三种类型,丧失劳动能力的家庭(约12万人),按照每人2500元/年发放低保金,由最低生活保障实行长期兜底保障;原低保对象中的有劳动能力的家庭(约11万人),按照2016元/年发放低保金,同时享受扶贫扶持政策;新增建档立卡贫困对象(约29万人),在享受扶贫扶持政策的同时,每人每年发放400元低保金。同时,对低保对象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患病卧床一年以上的人员还将另外发放分类施保金。
此外,各地还以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为抓手,在乡镇设立“一门受理”服务窗口,统一受理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等申请,明确部门职责及分办、转办流程和办理时限,建立化解困难群众急难问题的“绿色通道”,并启动运行全省统一的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政府部门与慈善、工会等群团组织之间的信息共享渠道,由以往的“跑腿转办”转变为信息化实时转办。
据介绍,青海脱贫攻坚低保兜底绩效考核已纳入年度目标,加大了年度脱贫及退出低保目标任务在政府目标考核中的分值权重。省、市民政部门会同财政等部门建立通报制度,加大对各地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坚决查处滞留、截留、挪用、挤占和套取扶贫款物等违纪违法行为,确保每分“救命钱”“输血钱”都真正用到贫困群众身上。
(责任编辑 :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