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牵住产业这个“牛鼻子”——辽宁省西丰县多形式产业扶贫纪实

2016年11月08日 08:01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张允强 通讯员 孙庆春

左上图 村民于金凤(右一)和伙伴一起嫁接灵芝盆景。

右下图 牛场饲养员在清理饲草。孙庆春摄

  辽宁省西丰县通过以土地、劳务、资金等生产要素参股入社,解决了贫困户生产没项目、管理缺技术、销售没门路的难题,形成了“乡乡建基地、村村有合作社,户户搞产业、人人当股东”的多种形式的产业扶贫发展模式,效果显著

  西丰县位于辽宁省东北部山区,贫困人口4.19万,是辽宁省15个重点贫困县之一。西丰县紧紧抓住产业这个扶贫攻坚的“牛鼻子”,通过顶层设计谋划产业、资金助力撬动产业、项目牵动壮大产业、党建引领兴旺产业,推动贫困户的“造血”功能不断增强,富民产业不断壮大,农民收入不断提高。

  顶层设计谋划产业

  “扶贫的关键在产业,产业在扶贫中能不能借上劲,顶层设计很重要。”西丰县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此,该县制定了《西丰县扶贫攻坚实施方案》,并把贫困人口联接到该县在18个乡镇规划出的三大功能区产业链上,引导南部特色产业示范区乡镇的贫困户大力发展梅花鹿、柞蚕、中草药材、榛子、烟叶等特色产业和乡村生态旅游业,以特色产业牵动脱贫;组织北部现代农业示范区乡镇的贫困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城市高端人群瓜果蔬菜供给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以产业基地带动脱贫;鼓励中部工业核心区的生命健康产业重点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进企就业,以创业就业带动脱贫。目前,该县已经为贫困人口谋划出家畜养殖、果菜食用菌苗木花卉种植、田园观光生态旅游、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等脱贫致富产业18项,扶贫产业链上吸纳贫困人口1.2万人,可实现人均增收3500元以上。

  资金助力撬动产业

  在西丰县郜家店镇原昌药用菌合作社灵芝种植基地,记者看到,三十几位农民正在大棚里忙着定植灵芝。据西丰县扶贫办项目股股长孙景录介绍,郜家店镇胜利村有贫困户53户、142人。2008年,村党支部书记韩立有发起成立了原昌药用菌开发专业合作社,建成灵芝种植大棚40个,吸收20户村民加入合作社,合作社带领社员卖灵芝孢子粉、制作灵芝盆景,一个大棚一年的纯收入就达2万多元,赶上灵芝盆景行情好,每个大棚纯收入可达3万至4万元。

  去年,西丰县扶贫开发办整合财政扶贫资金60万元,引导该村3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以互助金入股形式加入原昌药用菌开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优先招聘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民在生产基地打工挣钱,学习技术,扩大生产,抱团发展。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合作社以不低于5%的利率进行年底分红。2015年,原昌药用菌开发专业合作社采收灵芝3万斤,销售破壁灵芝孢子粉2000斤,给贫困户分红3万元,发工资27万元。今年,县扶贫办又整合200万元扶贫资金扶持合作社发展,该镇富春村、平原村、宣化村的100个贫困户以土地参股组团入社,新建木耳大棚100座,共同发展食用菌产业。

  如今在西丰县,越来越多的贫困农民转变为合作社的股东和工人。通过以土地、劳务、资金等要素参股入社,西丰县解决了贫困户生产没项目、管理缺技术、销售没门路的难题,形成了“乡乡建基地、村村有合作社,户户搞产业、人人当股东”的产业发展模式。

  “扶贫资金只是一个酵母,引导农民把土地、山林、房产等‘沉睡’的生产要素投入到脱贫产业中去,用产业带动脱贫,农民富起来还会促进产业不断壮大,这才是产业扶贫的关键意义所在。”西丰县扶贫办主任孙家彦表示。

  项目牵动壮大产业

  西丰县着力引进脱贫致富项目,培育龙头企业,通过大项目和大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兴一产业致富千家”的效果。

  投资68亿元的辉山乳业集团产业扶贫项目率先落户西丰县。目前,企业已投资27亿元建成养牛场12座,饲养奶牛2万头,日产鲜牛奶120吨,注册成立的7家牧业公司集中流转土地5.8万亩,流转土地的农民每年可获得每亩750元的稳定收入。同时,企业优先录用当地贫困农民进企业务工,很多农民因此变成了“蓝领”。

  2014年,辽宁众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落户西丰县以来,先后完成了二期工程建设,建成1万平方米医疗器械研发中心,十万级净化生产车间两座,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1000个,企业年产医用输注器具5亿支,预计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纳税5000万元。

  西丰县注重抓好项目培育,壮大扶贫产业。近年来,辉山乳业、贵州茅台、山东东阿等国际国内知名企业项目相继落户西丰县,各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中丝集团、修正药业、吉林敖东、天士力集团、北京同仁堂等项目正陆续签约、落地;山西泽林制药与鑫丰生物公司、御室(北京)控股集团与鹿王药业、上药集团与宏宇生物、修正集团与鹿城酿酒等合作项目进入实质运作阶段。随着企业落户,产业项目陆续建成,将吸收更多贫困农民在相关产业链上实现就业增收。同时,西丰县大力扶持辽宁美麟集团、铁岭昊军食品、吉园鹿业、永得利蔬菜合作社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相继带动1.1万个贫困户发展柞蚕、肉牛、梅花鹿、生猪、蛋鸡、蔬菜等项目,户均增收5000元。东兴参茸有限公司人参种植基地、中敖西丰清真食品有限公司肉牛养殖示范基地、旺德水果合作社葡萄种植示范区带动西丰县3000多个贫困户实现了在家就业,人均增收3000多元。

  “没有产业支撑的脱贫致富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不可持续的。只有抓住了产业这个扶贫攻坚的‘牛鼻子’,才能实现贫困县脱贫摘帽。”西丰县相关负责人说。

  党建引领兴旺产业

  走进天德镇天来村精准扶贫水果产业基地,记者看到,一颗颗大大的苹果挂满枝头,贫困户董国清正在给果树疏枝、打药。今年春天,董国清把自家退耕还林的20亩地全都栽上了合作社提供的扶贫苹果树苗,看着树苗一天天长高、长大,董国清心中脱贫致富的小康梦也越来越清晰。

  天来村人多地少,山地多平地少。近年来,村党支部结合当地土地状况和产业实际,大力发展果树种植,果树种植面积达6000亩,年产水果1000多万斤,产值1200多万元。2012年,村党支部书记付宝库牵头成立了付博果树种植合作社,实行村社合一管理模式,组建了生产、技术、管理、销售环节农民党员小组,引导广大党员为果农提供从果树品种选择、种植、生产、管理到水果销售的全过程服务,村社合一党支部成为引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面旗帜。

  经过研究,合作社从黑龙江省果树研究所引进了抗寒高产果树苗2万株免费发放给贫困户,在工商局申请注册了“虎洞沟”金红苹果绿色标识,通过宣传推介吸引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天津、上海、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区的水果经销商100多个。看到树上的水果刚熟,各地客商便纷至沓来,坐在家门口水果就能销售一空,贫困户董国清两口子信心满满。

  去年,天来村党支部又发起了党员牵手扶贫活动,把全村47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党员骨干结成互助对子,实行包种苗、包技术、包管理、包销售、包脱贫的“五包”帮扶模式,帮助贫困户全面脱贫。

  今年,在县扶贫开发办的指导下,合作社在精准扶贫水果产业基地规划出面积为100亩的观光采摘园10个,修建了3.5公里的生态农业观光路,建设果香农家乐3个……“我们计划用2到3年时间,打造出一条万亩水果产业带,建成一个产值百万元的天然果汁加工厂,带领天德镇1000户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谈到天来村水果产业“三个一”工程,付宝库充满信心。(经济日报记者 张允强 通讯员 孙庆春)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