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精准扶贫” 怎么扶

2016年09月30日 07:52   来源:新华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起点上,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公平共享,增进更多民众福祉,特别是要加大对困难群众精准帮扶力度。围绕“精准扶贫的路径与机制”,江苏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的专家学者们展开了讨论。

  刘志彪:“精准扶贫”,就是扶贫工作要“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它是对我国社会发展中的短板所进行的精准化、高强度的治理,是社会治理精准化的最重要表现,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现在讲“精准扶贫”,往往讲扶贫的对象要精准,扶贫的项目安排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位要精准,等等。不可否认,从具体的扶贫工作来看,这些都是必要的方法和措施,而且有些工作的地位还相当重要,如要做到“扶贫的对象要精准”,就必须在按户核实贫困人口的基础上,为他们建卡立账,只有这些基础信息完整了、充分了,我们的扶贫工作的决策和部署才能真正精准。但是仅仅采取这些措施,难道就够了吗?

  中国7000多万贫困人口主要是农民。这些贫困的农民曾经为共和国的昨天付出过巨大的牺牲,为国家工业化辛勤地劳动。他们为什么仍然贫困?原因可以说出千万条,但是最根本、最精准的一条是这些贫困的农民缺乏自己应有的权利和机会选择权。也就是说,农民贫困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们的权利贫困,在于他们选择机会的贫困,如土地财产权利的贫困,迁徙权利和就业机会的贫困,享受公共福利如教育、养老、住宅和医疗权利和机会的贫困,等等。我认为,改善贫困人口这些制度性的权利和机会选择权,才是最重要的“精准扶贫”。

  陈爱贞:除了政府扶贫,还应该通过民间或第三方组织进行一对一扶贫。现在不少富人、中产阶层有慈善意愿,一对一不但能进行经济扶持,更有精神扶持,中间组织则起到信息收集、沟通作用,这一点台湾慈济就做得很好,现在厦门有很多志愿者,他们的信仰就是环保、爱心,他们会对困难群体进行心灵抚慰。另外,扶贫、慈善可以从身边的熟人、亲戚做起。民间慈善组织还可以对官方扶贫是否尽职起监督作用:包括监督扶贫是否到位、是否精准,政府机构则可以着力在经济方面提供资助。

  孙国民:扶贫要从健全制度和制度创新方面入手,形成激励相容机制,推动全社会积极参与,解决持久扶贫、有效扶贫的动力机制问题。精准扶贫,贵在精准:一是如何做到精准识别扶贫对象。二是要找到贫困的主因,为下阶段采取什么样的扶贫方式打基础。三是采取什么方式扶贫。前面基础情况摸清楚,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平台,落实分类扶贫的方案。比如:疾病致贫的,采取医疗救助加医保社保加一定的月度金钱补贴,疾病好了之后,引导其自力更生,这时候又要转换扶贫模式,改为技能培训加就地工作安置等。总的来说,输血是手段,造血是目的,通过输血带动和促进造血,形成精准扶贫内生动力良性循环机制,同时监督和核查机制都要跟上。贫困标准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是基本生活保障、基本教育权要让他们享受到。另外,为了将来减少或者不出现贫穷的代际传递,需要给贫困家庭培养出一个能够脱贫的中坚力量,很大程度上是把他们的子女培养出来。

  杨向阳:根据个人的观察,农户缺少必要的扶贫政策信息获取方式方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时有发生,不是小概率事件,乡村特别是村级干部欺上瞒下,挪用占用私分扶贫资金并不是个案,遇到部分知情农户特别是被认为难缠之人时,往往会补一部分来化解。对农户而言,目前也缺少有效渠道保障原本可以且应该获得的权益。因此,可以考虑:加强扶贫政策宣传,特别是宣传的方式方法,要考虑到农户的文化素质和认知方式;在一定行政区域内的扶贫政策,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尽量具体化条款,增加替代性内容,体现覆盖面;重视扶贫资金的跟踪审计,加大对违规特别是占用挪用私分等情况的追责和处罚力度,这在经济落后地区尤为必要。

  ( 颜云霞 整理)


(责任编辑 :高原)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