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能手杨先惠建围栏养牛。
在黔西县,不少农村像旅游景区一样美,群众挣钱路子多,富裕程度高。定新乡新山村却是个例外。
定新乡以石漠化程度深而闻名,新山村更甚。这个与百里杜鹃管理区毗邻、有98户人家1200多人的小村坐落在半山上,山高路陡,水、路、讯不通。到201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仅2000余元。
戴着“贫困村”这顶帽子,群众很着急。但文化水平低,基础差,缺技术,这顶帽子很难摘掉。村民刘俊有句话很形象:“大家赛跑,别人跑平路,我们爬陡坡。别人到终点了,我们还在坡脚。”
爬陡坡需有助推。2014年,县水利局实施的人饮工程竣工,群众吃上了自来水;2015年,县交通局投入123.75万元为该村修建了2.75公里通村路,县财政支持52万元修通了1.6公里通组路;今年底,财政投入60万元的1.2公里通乡路准备实施,乡里谋划着建一个文化广场,群众翘首以盼。
打铁还要自身硬。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群众开动脑筋谋划脱贫,务工无疑是首选。根据来自县财政局的驻村干部熊朝福调查统计,在经过劳动、扶贫等部门的技术培训后,去年村里51户强劳力人家举家外出,其余人家零星务工,劳动力人均增收2万多元。
主妇们也不闲着。不但要拾掇土地、抚育孩子读书,还瞄准山顶的树林和草场搞养殖。全村37名主妇或自筹启动资金,或受益特惠贷支持,共养牛112头;2户发展林下养鸡约800只。养殖户很快见到效益。杨先惠今年养牛发展到8头,卖了3头小牛犊,收益1.8万元;刘永娥养牛6头,刚刚卖了2头牛犊,获利1.2万元;养鸡户田文礼和高永江家则月月都有进账,月收入已达3000多元。
秋高气爽,刘开林家的新楼房正在建第二层,旁边的老木瓦房很显眼。这座楼房预计建设资金9万多元,一部分是他务工所筹,一部分则是妻子养牛所得。刘开林说,群众最大的梦想就是住进好房子,村里已有20多户人家建起了新房,明年建房的人家会更多。
合力攻坚初显成效。记者了解到,县财政局与扶贫办联合,决定投入2.5万元扶持发展林下养鸡;投入129万元扶持发展养牛34头。熊朝福说,村里发展养殖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目前正谋划成立养牛和林下养鸡专业合作社,前期工作已准备就绪,群众脱贫致富之路就在眼前。
本报记者 陈俎宇
(责任编辑 :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