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专稿 > 正文

程扶摇:生命谱就的扶贫赞歌

2017年09月19日 13:49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肖和坤 黎胜斌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者按:28岁的程扶摇是修水县杭口镇杨坊村大学生村官、镇扶贫专干,2017年初担任该镇茅坪村扶贫工作组组长。2017年6月23日,修水县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袭击,24日凌晨0点26分,程扶摇向县扶贫办发出了最后一封易地扶贫搬迁的邮件;随后接到命令,与同事一同前往受洪水围困的贫困村疏散群众。凌晨2点20分,程扶摇被暴涨的洪流卷走,不幸牺牲,献出了年仅28岁的宝贵生命。生如闪电之耀亮,他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一名基层扶贫专干、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与忠诚,谱就了一曲动人的扶贫赞歌。

 

  主动请缨 担任扶贫专干

  1989年出生的程扶摇,2011年毕业于东华理工大学机电工程本科专业, 2013年通过江西省“大学生村官”考试,他毅然放弃薪资不错的安稳工作,走上“大学生村官”岗位——杭口镇杨坊村担任村主任助理。

  担任杨坊村村主任助理期间,他工作积极主动,不怕苦不怕累,迅速融入到了杭口镇这个大集体中。面对干部分工,程扶摇没有拈轻怕重,主动找到镇分管精准扶贫的人大主席徐文进说:“徐主席,脱贫攻坚是目前的头等大事,也是最能锻炼人的地方,作为一名年轻干部,我自愿担任镇里的扶贫专干,为群众多做一点事,希望组织能够批准。”就这样,程扶摇同志担任了政策性强、工作量大、业务繁重的扶贫专干,同时负责易地扶贫搬迁专项工作。基层的扶贫工作老百姓关注度很高,工作量很大,但他从不抱怨,总是积极乐观、尽心尽责地工作。他的出色表现,赢得了镇村干部的一致认可、当地群众的交口称赞。

  “头两天,我还给他传了一份文件……”杭口镇杭口村村干部刘娇莹掏出手机,看着她和程扶摇的聊天记录,说起工作上的点点滴滴,竟泣不成声。“他很有礼貌,我们业务上有事情找他咨询,总是很耐心、很细致地解释和指导!”刘娇莹说。因为负责村里的精准扶贫工作,她和程扶摇有较多接触,经常给他报送精准扶贫一卡通信息、易地扶贫移民搬迁户资料等,每次他都会及时回复,对资料中的身份证号、户主姓名等内容都会一一核实、反馈修改。

  “在村上整整三年,特别是在精准扶贫上,他付出了非常大的心血,任劳任怨,从不推诿工作,总是找事做。我们村317户人家,说起程扶摇,村民都是伸出大拇指,这个小伙子不错,这个小伙子非常能吃苦,跟老百姓能走在一起,主动为老百姓办事、办实事。”杨坊村村支部书记章水彬这样评价他。


程扶摇(右)与同事扑灭山火后的合影,因为太黑被取笑为“黑摇”。

  拼命三郎 成为精准扶贫的“活字典”

  工作中他是“拼命三郎”。程扶摇在繁杂的工作中,爱钻研、重学习,充分利用点滴时间熟悉政策、文件,一门心思扑在扶贫中,程扶摇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满了学习笔记。担任扶贫专干后,会同镇扶贫办的同事一道忘我工作,围绕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等问题,逐项梳理,逐项查摆,逐项落实。全镇384户建档立卡户,1432人,都做到了“户有卡、村有册,镇有电子档案”。 这些贫困户识别出来以后,他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跑遍了所有贫困户。实践中,他推行复合型查找,把致贫原因由因户查找向因人查找转变,由单一确定致贫原因向多元化致贫原因转变,确保施策上准确无误。他还把贫困户分为因学、因病、因残、因灾、缺技术、缺劳力、缺资金、缺土地、缺水、交通不便、自身发展意识不强以及其它等12类,对症下药,开出“帮扶药单”。精准扶贫工作业务要求较高,白天要下村走访群众,他只能晚上加班加点录入电脑,再反复核对、修改,扶贫日志上记满了贫困户基础信息,对每一项数据,每一份报表他总是用心仔细审核,并充分利用晚上和周末休息时间分村逐户做好明白卡。虽然扶贫数据要反反复复不断调整更改,但他总是不厌其烦。扎实的基本功,炼就了“一口准”, 对精准扶贫的各项政策业务做到了然于胸,对贫困户,只要报出名字,不用看资料,就能准确地说出贫困户的家庭地址、致贫原因、帮扶措施等情况,已成为杭口镇精准扶贫的“活字典”。

  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问题整改工作,是脱贫攻坚问题整改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使搬迁对象更精准、建房面积更合规,他夜以继日忘我工作,白天深入安置点和农户家中走访调查,耐心做搬迁群众的思想工作。一些业务工作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来完成。县里有一份整改表需要在6月25日交, 6月23日上午,他和县城乡一体化办干部桂干林的QQ聊天记录里,他写到:“桂主任,我今天一天都在下村,整改表格晚上回去改好。”然而,就在他交完整改表格后不到两个小时,为了群众的安危,他永远地离开了,丢下了他挚爱的亲人和全部的工作。他托付工作的方式竟是一句这样话:“表我已经交了,如果还有需要修改的地方,请随时打电话给我。”就在他牺牲前1个小时,他还曾用手机给县扶贫办副主任赖波平发送了一条报送有关易地移民搬迁数据的信息,这条信息也成为他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最后“告别”。


程扶摇(左)在登记贫困户信息。

  倾心尽力 做贫困群众的“贴心人”

  今年年初,考虑到该镇 “十三五”贫困村茅坪村脱贫攻坚任务重、压力大,组织上将程扶摇调整到茅坪村担任扶贫工作组组长。上任的第一天,由于村里其他干部的年龄偏大,对办公软件不太熟悉,他就对村支部书记陈华东说“作为镇里的扶贫专干,我所驻的村扶贫业务不能拖全镇的后腿。”他不顾工作任务繁重,义无反顾,主动承担起村里信息录入、档案资料整理的工作。除此之外,他还在村里结对帮扶两户困难户,他经常到结对帮扶对象家拉家常、出点子、想办法、宣传扶贫政策,让扶贫真正扶到根子上,扶到点子上,扶到老百姓心坎上。

  地处黄新线的杭口镇茅坪村易地搬迁中心村房屋建设正在紧锣密鼓有序推进,主体房屋建设已基本就绪,曹明燕是其中一户,她经常会到现场看看房屋的建设进度,提到即将竣工的新房子,她含着泪说:“我能住上这个房子,多亏了程专干程扶摇,是他帮我落实精准扶贫政策。还有种植、养殖产业都是他一手帮的,一个月来家里访问三四次。听说他出了这个事,心里好难过 ,很不希望失去这样一位好干部”。

  年近八旬的张先行、陈利华夫妻俩是程扶摇的精准扶贫帮扶对象,程扶摇帮助他们养鸡、制作工具准备经营豆腐,老俩口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听到程扶摇遇难的消息后,老俩口一夜未眠,陈利华动情地说:“我们都舍不得,我很心痛,我们在家想起这个事都流眼泪,正是程专干帮我争取政策,鼓励我发展产业,热心帮我销售产品,我才能够顺利脱贫,真的很感谢他。”

  杨坊村地处杭口镇东部,距离集镇3.5公里。全村共有317户1530人,拥有耕地1300多亩,耕地布局呈“龟背形”,需要抽水灌溉。自2013年程扶摇担任杨坊村主任助理以来,先后协助该村修建组级公路2公里、水渠水堰3000米、建成省级新农村建设点1个;流转土地120亩,建立了正茂公司,通过发展蔬菜种植、水产养殖、畜禽养殖等多样化经营,有效带动农户就业增收。程扶摇失联后,该村6组70多岁的村民祝益寿执意要参加搜救。他说:“小程是个好小伙,为杨坊村办了不少好事,我想尽快找到他……”


  “我们回家” 无私奉献的“好干部”

  今年4月下旬以来,按照全省统一部署,修水县全面开展2016年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工作,很多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数据需再次精准识别,重新修改输入国扶系统。此项工作事关重大,要求高,容不得半点差错,像盖房子的打地基工程,不显山露水却事关建筑的安全与质量。在人手少、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他没有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没有半点怨言,一个人承担起了材料归档输机工作。整整2个多月时间,尽管离家不到15公里,他却只回过3趟家,天天以镇为家,夜以继日,默默无闻地把手头工作做好做实。回家的次数少了、脸晒黑了、体重减轻了,父母和妻子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6月23日下午,程扶摇参加镇里的扶贫工作会议,晚饭后就留在单位加班,一直忙到晚上11时。

  6月24日凌晨1点多,程扶摇接到电话:“有两个村面临洪灾威胁,急需组织疏散村民”。程扶摇撂下电话,立即与其他5名干部一起赶往该镇双井村虎形自然村转移受灾群众。不曾想,这一走竟成了永别。

  “崽啊,我们回家吧!”离事发80多个小时,程扶摇同志的遗体被找到后,已是阴阳两隔,程扶摇的父亲程永祥撕心裂肺地哭喊着,却再也唤不醒心爱的儿子。不到两岁的儿子甚至还不知道父亲已经永远离开了他,还哭着要爸爸抱。

  两年多来,杭口镇完成易地搬迁脱贫67户255人,危房改造80户,成立了涵盖各个产业的18个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110户;发展了果桑、热带水果及其他果蔬产业,推广现代农业技术种植,仅2016年为贫困户共争取产业扶贫资金360万元,带动30余户贫困户增加家庭收入。杭口镇脱贫攻坚工作连续两年评为全县先进单位。这张“靓丽的成绩单”,是程扶摇和他的同事们艰苦奋斗的结果,也记录着程扶摇作为一名基层干部的点点滴滴。程扶摇同志在普普通通的岗位,干着最平凡的工作,而他坚持追求把平凡的事干得最好,让群众从他身上感受到了一名基层扶贫专干的拳拳公仆情怀。


(责任编辑:高原)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