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集团高级总裁助理兼企业文化中心总经理刘明胜在万达专项扶贫基金分红集中发放仪式上代表万达集团向丹寨县发放5千万元专项扶贫基金。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11日讯(记者华青剑)11月10日,万达集团对口扶贫的丹寨县迎来了5千万元专项扶贫基金分红金集中发放的日子。在贵州省丹寨县锦鸡广场,300名贫困户代表在现场领取了万达集团的专项扶贫基金分红款。
基金、产业、教育并举,万达丹寨扶贫被称之为“精准扶贫的3.0模式”,做到了短期、中期、长远兼顾,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不仅帮助丹寨迅速脱贫,更为丹寨创造新的发展道路、打开持续成长空间。此次发放分红金就是短期项目,旨在帮助丹寨县实现快速脱贫。
据悉,2014年,丹寨县确定为万达集团对口扶贫县,经过多次的实地调研、缜密论证,最终在2015年底,万达集团根据丹寨县情,结合自身优势,将扶贫项目确定为:出资3亿元捐建一所丹寨职业技术学院、出资6亿元捐建一座旅游小镇、出资5亿元成立一支丹寨扶贫专项基金,总投入资金达到14亿元。
也是基于此,2016年10月16日,在首次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上,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以创造“丹寨精准扶贫模式”,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目前,丹寨旅游小镇、贵州万达职业技术学院主体结构已封顶,正在完善屋面封顶、室外装修、景观铺装建设等,今年6月30日将全面建成投入使用,“万达速度”让丹寨的干部群众信心倍增。
1月9日,贵州省丹寨县排调镇排结村,两名苗族村民在了解万达专项扶贫基金分红证的内容。
5000万元扶贫金发放
据悉,设立专项扶贫基金主要考虑旅游小镇和职业技术学院是中长期扶贫之举,发挥作用需要时间,而脱贫不能等。专项扶贫基金总额5亿元,由万达投资公司理财,每年保底5000万收益,无偿分配给丹寨县贫困人口,为丹寨脱贫托底,确保脱贫目标实现。
数据显示,此次发放仪式分红总额5000万元,惠及1.08万户,3.86万人。
丹寨县委书记袁尚勇在扶贫金发放现场表示,这次分红总额高达5000万元,将惠及丹寨县2016年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帮助他们年人均收入净增1224元以上,这必将大大加快丹寨脱贫攻坚进程,让贫困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希望每一位获得分红的父老乡亲要进一步增强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充分发挥好分红资金的作用,大力发展生产,进一步改善生活条件,提升脱贫致富能力,力争早日实现脱贫。
作为贫困群众代表,扬武镇排中村的吴雪权在仪式上进行了发言。他说,“今天,万达集团给我们分红,作为一名贫困群众,我深知,这是万达基金帮助我们发展生产的,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做好生产发展,增加收入,争取早日脱贫奔小康!”
中国经济网记者获悉,万达丹寨专项扶贫基金由万达集团出资5亿元设立,由万达投资公司进行理财,每年保底5000万元收益,从2017年年初起,连续三年以无偿分红的形式分发给丹寨县3.86万名包括孤、残、重病等在内的所有贫困人员,分红金分为五等次,每人每年分获1224元至2000元不等。此次是扶贫金第一次发放。
在走访贫困户时,中国经济网记者遇到石桥村的五保户王明林。他今年69岁,在村里见到他时,他刚刚领到县里下发的万达扶贫基金红账本,他的第一笔2000元扶贫基金已经登记上了,县里的工作人员说第二天就会打到他的账号里。
王明林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村里的贫困户、五保户都收到了这个小红本,大家都很感激万达集团。他还给记者看了他的储蓄卡,他介绍说,每年他还能收到政府550元五保金,每个季度还有345元国家低保金,加上万达扶贫基金有3930元。据县里的工作人员介绍,贵州的贫困线是年人均收入3146元,万达这2000元很关键,王明林今年就脱贫了。
丹寨万达旅游小镇一角
正在加快建设的贵州万达职业技术学院
万达精准扶贫的3.0模式
总结多年扶贫实践,万达认识到,扶贫要想取得质的突破,必须对扶贫模式进行创新。现实逼着万达推出精准扶贫的3.0模式:对症下药,基金、产业、教育并举,短期、中期、长远兼顾。
旅游小镇是发挥丹寨县优势、促成丹寨产业转型升级,以实现永久脱贫的中期项目。旅游小镇毗邻丹寨县,位于风景秀美的东湖边,占地400亩,一期投资6亿元,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建筑风格具有苗寨特色,包括苗族风情商业街、东湖自然风景区、滨湖民俗体验区,打造一站式苗族文化旅游体验。
万达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小镇建成后,产权属丹寨县,全部租金归丹寨县,就业人群均来自丹寨县。万达将发挥全国最大旅游企业的自身优势,在管理人员、经营模式、游客引流等方面,对旅游小镇进行三年的经营扶植,将其打造成贵州独具特色的民族旅游名片。旅游小镇成熟运营后,预计每年将为丹寨带来100万人次的游客,以每个游客平均在丹寨逗留两天、消费1000元计算,将给丹寨新增10亿元收入。
此外,旅游小镇可直接提供2000-3000人稳定就业,未来主要招收丹寨籍员工,有效解决县城就业不足问题。同时还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品牌。
就业一人,脱贫一家。就业是最好的扶贫,也是最长久的扶贫。贵州万达职业技术学院总投资3亿元,规划用地面积300亩,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学院将于2017年6月建成,9月正式开学。学院共设置5个系:文化旅游管理系、机械设计与制造系、材料与能源系、电子信息系、财经系。专业的设置与万达集团相关产业、职位需求相结合,万达集团承诺每年将择优录取学院50%的毕业生进入万达工作。
分析认为,万达丹寨扶贫3.0模式给中国企业扶贫提供了新思路。首先,扶贫不仅要结合当地实际,更要发挥企业优势。其次,扶贫要短中长结合。扶贫不仅要想得长远,还要有短期见效的项目,让老百姓有获得感,对企业产生信任,才能真正支持和参与企业扶贫。第三,选择行业要有引领性。丹寨旅游小镇经过几年培育,形成品牌后,旅游就会成为丹寨的重要标签,使丹寨的城市功能定位也发生重大变化。不但整县脱贫,而且改变面貌,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和机会,这样的扶贫才是真正长远的。
丹寨扶贫项目确立的背后
万达最初打算在丹寨种茶、养猪,但经过全面调研后发现,这些产业并不适合在丹寨发展。那么,在丹寨的扶贫,万达是如何挖掘出“精准扶贫”的新模式?
王健林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2020年正式退休之后,不排除我去承包一个贫困县,专门进行扶贫。”
这个时间提前了。
2014年,在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的建议下,王健林董事长决定尝试“企业包县、整体脱贫”的模式。当年9月,由万达集团党委书记高茜带队,和国务院扶贫办、贵州省扶贫办相关人员组成考察团,到贵州省八个县进行考察,将扶贫范围圈定在江口、凤冈、丹寨三县。结合各县的地理区位、贫穷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最终大家一致认为丹寨县贫困人口所占比例最多,而该县又具备交通相对便利的区位优势,发展潜力较大,因此确定丹寨县选为万达集团对口扶贫县。
万达集团与丹寨县政府签订协议后,根据丹寨县政府提供的相关报告,万达集团一开始将扶贫项目确定为帮助丹寨县建设职业学院,发展硒锌茶加工、硒锌米加工、生猪养殖加工产业。
为确保扶贫项目达到目标,万达集团从各单位抽调精干人员组成项目组,负责丹寨扶贫项目的前期调研论证;聘请中国轻工设计研究院担任项目咨询顾问;邀请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畜牧研究所、中国茶叶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中国肉研中心、安徽农业大学等国内顶尖农业机构专家担任顾问。
项目组先后十余次到丹寨实地调研,同时赴北京怀柔、安徽合肥、江西修水、浙江武义等地考察扶贫产业,走访雨润、更香、同庆号、白云间等国内著名农业品牌;并组织召开三次专家论证会,对丹寨扶贫产业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在此期间,项目组反复测算,从建设成本、市场现状、经营分析、财务模型等各方面进行论证,仅汇报用的PPT就修改了72版。
经过缜密论证,最初计划的猪加工项目由于土地、环保、产业等问题,不适合在丹寨开展,集团决定停止实施。茶叶及米项目由于规模小、经济效益差,无法达到扶贫目标而终止。
王健林感慨,“原来想的东西不一定实际。这一年调整下来看,最大的体会,扶贫不能下马伊始就拍板,拍脑袋的东西能成么?”
最终在2015年底,万达集团根据丹寨县情,结合自身优势,将扶贫项目确定为:出资3亿元捐建一所丹寨职业技术学院、出资6亿元捐建一座旅游小镇、出资5亿元成立一支丹寨扶贫专项基金,总投入资金达到14亿元。
(责任编辑: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