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大山里,步履铿锵产业路———房县项家河村产业发展观察

2018年07月04日 16:27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刘汉泽通讯员李先江戢运鹏

  前5个月,签订销售协议700多万元,成交额近300万元;2000亩烟叶、6000只黑山羊、1000头秦巴黄牛……说起村里的产业发展状况,房县门古寺镇项家河村党支部书记方必春如数家珍,“农村发展产业,更要稳字当头。”去年以来,该村产业转型,确立一批新项目,“老三样”烟叶、山羊、黄牛不再扩大规模。

  地处秦巴深山的项家河村,10多年时间,从一穷二白成长为“组组有产业,户户有项目”的产业脱贫“红旗村”。今年,一个目标正稳步推进——产业收入突破2000万元,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

  村支书“吃了第一个螃蟹”

  项家河村发展产业的基础并不好:离县城37公里,大山连着小山,找不出10亩大的平地。10年前,村里不通水泥路,村集体欠债39万元,村民们种庄稼“望天收”。

  村两委班子外出考察,大家一致认为,村里生态环境好,山场面积大,发展种植、养殖业是唯一出路,并确定首先发展烟叶种植。

  谁来带头?村干部找农户做工作,无人响应。为啥?因为种烟投入大,收成受天气影响大。方必春知道,更深层的原因就是该村在2002年由5个村合并而来,人心不齐。

  大家都不干,那就自己干。2006年,方必春率先种了25亩烟叶。他天天泡在地里,还三天两头到县里寻求技术指导。当年,烟叶丰收。第二年,20多户村民跟着种起烟叶。随后几年,该村烟叶种植面积稳步增长。至2015年,该村烟叶面积2000亩,78个农户每年种烟收入600多万元。

  烟叶逐步稳定,该村又根据山场面积大的特点,发展山羊养殖。2010年,在村干部程光平的带领下,几户村民开始规模化养殖山羊。至2016年,该村养殖黑山羊6000只左右,并种植优质草场2800多亩。

  种烟、养羊让村民尝到甜头,项家河村成了一片创业沃土:在外务工的“能人”席良兵、杨树军、杜德龙等人回来了,本村的贫困户汪功成、肖胜良也在大户的帮助下加入合作社……到2017年,该村发展有烟叶、黑山羊、白羽乌鸡、核桃、中草药等20多个种植、养殖项目。全村有300多户村民发展各类产业,每年吸引周边村庄务工人员1万多人次,年支付劳务费400多万元。项家河村成了远近闻名的“产业村”。

  把产业户“扶上马、送一程”

  小山村产业成功的秘诀是什么?“首先是选准产业。”方必春介绍,项家河村地处秦巴山与神农架交汇地带,山清水秀,适合烟叶、果树、中药材生长,全村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是天然优质的牲畜放养区,“因地制宜搞发展是第一位”。

  项目发展过程中,项家河村推行“四包”模式,即,包技术、包供种(苗、仔)、包饲料(肥料)、包销售。村民汪功成种了30亩烟叶。6月4日,他正在地里锄草,技术员刘绍军来到地里。“老汪,你的烟苗长得有点瘦啊,但现在不能施肥,到了施肥、打芽的时间我会来通知你。”

  汪功成是村里的贫困户。2015年,村里鼓励他种烟。没烟苗,村里帮他提供;没本钱,村里出面帮他赊化肥,并花两万多元帮他建起烤烟炉;没技术,村里帮他请好技术员。几年下来,汪功成还清了10多万元债务,还搬进新房。

  该村出台政策,每个村干部、产业大户都要对口帮扶村民发展产业,在资金、用工、技术等方面给予帮助。

  村民彭家地,过去常年在外打零工,辛苦一年存不到钱。2015年方必春劝他回乡养羊养鸡,并借钱帮他盖了5间羊圈。目前,他养羊100多只、养鸡600多只,年收入8万余元。村民刘仲炳,以前打架斗殴不务正业,房子倒了都没钱修。2015年,村干部程光平对口帮扶。目前,他种烟50多亩,还流转200多亩山林养鸡,一年收入几十万元。

  选对路、扶上马、送一程,该村还出台奖励政策,对于产业大户,分别给予1万至10万元的产业奖励。

  挖掘“造血”潜力

  转堆、浇水,6月4日,村民吴高岳正在自家的椴木食用菌基地劳动。吴高岳本是袋栽香菇种植大户。今年,他改种椴木食用菌,“听说周边村镇都在发展袋栽香菇,我搞点差异化。”吴高岳说。

  与吴高岳转产不同,白羽乌鸡养殖大户席良兵加大了养殖规模。去年,他养殖白羽乌鸡2万只,今年,他计划向周边村发展会员,养殖5万只。“一个转产、一个扩大规模,拉开了全村产业转型的序幕。”方必春介绍,项家河村农副产品虽有一定知名度,但要成长为区域性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要控制规模,否则风险较高。

  去年,该村从武汉请来专家为村里的产业发展把脉,专家提出“种植、养殖相结合,当年见效与长期收益相结合”等建议,并帮助该村列出一批新产业,包括油葵、白羽乌鸡、鲜花苗圃、中草药等。

  建立自己的品牌,是项家河村产业转型的第二步。以前,项家河村的农产品没有统一品牌,销售主要走低端市场。去年,全镇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成立“望佛山”品牌。有了商标,有了统一风格的包装,产品也得到消费者认可。今年1月,该村在武汉举办一场展销会,销售产品100多万元。

  除了产业转移,该村还在延长产业链上下功夫。去年底,该村建成屠宰工厂、冷冻库,原汁原味放养的牛、羊、猪经过屠宰、分拣、包装,价格提高20%。今年,该村与一家国有企业合资的5000吨有机肥厂项目已经立项。“工厂建成,我们村的产业格局将会翻开新的一页。”方必春说,大山里发展产业虽然艰难,但一路走来步履铿锵。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