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产业挑大梁 脱贫加速度——黔东南州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扫描

2018年05月31日 11:51   来源:贵州日报   

  初夏,收获的喜悦悄悄爬上眉梢。

  “赶个‘早’,卖得不错,采的第一批2000多斤辣椒送到县城不到20分钟就被批发商‘抢完’了。”这些天,榕江县三江乡乔来村辣椒基地的早熟辣椒开始上市,采椒、收椒、卖椒,从田间到市场,村主任祝珍良越跑越欢喜。

  今年年初,在三江乡政府支持下,由各村集体合作社带动,乔来村和相邻的乔乌村、冷衣村等5个村因地制宜发展辣椒种植270余亩,带动贫困户124户500多人。

  “这个片区规模比较大,我们长期蹲守在这里进行田间管理、病虫防害等关键技术跟踪指导,让老百姓放心,从目前成熟情况来看,产量不错。”负责这片辣椒基地的榕江县农业局技术指导员杨奎说,初步测算,270余亩辣椒地产量约100多万斤,预计收入100多万元。

  品尝着产业发展的喜悦,乔来村、乔乌村等5个村又在谋划着下一步的种植计划。

  “等六七月份辣椒采收结束,我们要继续规模种植其他蔬菜品种,进一步增加大家的收入。”乔来村村主任祝珍良笑着说,“忙完这阵子又可以忙下一阵子了。”

  产业兴、生机显、百姓乐,这样的喜人画面如今在黔东南州随处可采撷。

  随着“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席卷黔东南州,昔日该州“样样都有,样样不成规模”的产业窘境正在破局,一村一品、一乡一特、一县一业,产业之花正遍地开放,挑起脱贫致富的“大梁”。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黔东南州调减玉米地补种经济作物46.03万亩,其中调减补种蔬菜面积16.13万亩、茶叶0.92万亩、食用菌0.76万亩、中药材9.95万亩、精品水果9.85万亩、其他8.43万亩,完成州级目标的92.06%。另外,该州蔬菜产业带动82203人,茶产业带动17514人,家禽产业带动63084人,中药材产业带动71352人,食用菌产业带动20837人,一县一业带动29348人,脱贫13599人。

  一个个喜人的数字,代表的是黔东南州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产业新格局。

  据介绍,黔东南州重点围绕“五大产业”、“一减四增”、“一县一业”,按照“上规模、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要求抓好产业发展,制定食用菌、蔬菜、茶产业、花卉、三穗鸭、香猪、稻渔综合种养、蓝莓和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规划,明确每个县发展1-3个主导产业,每个乡镇有1个特色种类,每个村有1个优势品种。并按照“五个到村到组到户”的要求,组织干部和技术员进村入户开展结构调整宣传动员和培训工作。

  目前,黔东南州已实现产业规划和项目到村到户到人、春耕物资备足备齐到村到户到人、利益联结机制到村到户到人、产销衔接机制到村到户到人、专家技术服务团队到村到户到人。

  产业脱贫好比“过河”,渡河的桥和船是关键。

  在产业扶贫中,黔东南州各县市积极创新机制助推产业扶贫。

  锦屏县组建农商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采取“1+2=6”的农商互联运营模式发展订单农业,有效解决农产品产销对接、食品安全与优质优价问题。

  榕江县对财政扶贫资金量化入股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产业,为乡镇开展利益联结提供参考,供贫困户选择。

  黄平县全产业链建设肉牛产业,对种草、养牛、屠宰、加工、销售等产业链实行分环节合作。

  镇远县、施秉县通过土地流转订单种植花卉、中药材等形式有力落实“一减四增”工作,既保证“减得下”,又保证“能增收”。

  雷山县综合村容村貌整治,把传统牛羊养殖转为上山养殖,腾出空间发展食用菌养殖,实现牛羊上山养殖,食用菌产业入户种植,既改善环节卫生,又促进农户增收。

  麻江县创“1134”温氏养猪产业扶贫实训基地,多举措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各显其招,催开产业百花齐放,换来脱贫“加速度”。

  “土地流转有收入,务工有收入,年底还有分红,天天都有钱进,肯定高兴嘛。”在镇远县青溪镇铺田村,正在玫瑰花基地除草的村民杨益梅成日里笑呵呵地,尽管已经50多岁,干活却很卖力,“有想头,就有劲。”

  以玫瑰花产业为主要产业的铺田村,通过采取“基层党建(支部)+公司+合作社(村集体经济)+贫困户”的发展模式,不仅实现本村的产业振兴,还通过跨区域利益联结,带动羊坪镇、江古镇等8个乡镇的435户贫困户共同发展。

  “玫瑰花产业发展让群众有事可干,有钱可赚,很多年轻人也纷纷返乡加入进来。”铺田村村支部书记杨秀海说,以铺田村为中心,玫瑰花种植面积在青溪镇已发展到6000余亩,下一步将继续扩至1万余亩,同时将结合产业优势,打造农旅融合综合体。

  由小到大,由大到强,由单一到复合,伴随着黔东南产业之花花开满地,脱贫之果亦满山满枝。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