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唐庄的绿色变迁

2018年06月14日 13:31   来源:人民政协报   

  2017年金秋,在中央电视台“喜迎十九大”大型专题节目《壮丽航程》录制现场,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这样向全国观众介绍参加节目录制的一位嘉宾:“全国在乡镇领导岗位上年龄最大、在岗时间最长的党委书记———他就是河南省新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卫辉市唐庄镇党委书记吴金印。”

  “干一路,响一路;走一路,富一路”,是吴金印近50个春秋不忘初心、一心为民的真实写照。他的业绩如气势雄浑的交响乐,生态建设是其中的一段精彩乐章———

  1987年,根据卫辉市委决定,45岁的吴金印来到当时的唐庄乡担任党委书记。唐庄乡位于卫辉市西北部,山区、丘陵、平原各占1/3,尽管有107国道和京广铁路穿境而过的优势,却是个欠发达乡,群众连温饱都谈不上。

  怎样让群众尽快走上脱贫致富路?成为摆在吴金印面前的“当务之急”。

  在乡领导班子会上,围绕“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吴金印引导大家思索:我们吃的粮食是谁给的?穿的衣服是谁给的?拿的工资是谁给的?大家得出结论:是党和政府给的,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给的。吴金印动情地说:“老百姓养鸡为下蛋,养牛为耕田,养我们干部为了啥?如果我们不为老百姓办实事,连个鸡、牛都不如!”

  话糙理不糙,吴金印的意思很明确:只有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执政为民的理念,才能全心全意为民办事。这段话后来成为唐庄始终不渝的“干部经”。

  “西抓石头”

  让山区群众尽快富起来

  经过几个月的调研走访,吴金印摸清了造成群众贫困的根源,理出了尽快让群众摆脱贫困的对策。在乡党委会上,根据不同的地貌特点,因地制宜制定了“东西南北中”发展战略。为便于记忆,吴金印将其凝练为几句顺口溜:

  西抓石头东抓菜,

  北抓林果南抓粮,

  乡镇企业挑大梁,

  沿着国道做文章。

  围绕这些目标,唐庄吹响了向贫困宣战的冲锋号。

  既然西部山区最穷,“西抓石头”成为脱贫致富的突破口。吴金印号召山区7个村的群众“靠山吃山”,依托丰富的石材资源,“向石头要钱花,向大山要富裕。”

  为了把群众的积极性尽快调动起来,乡里采取“一帮二带三支持”措施,扶持鼓励群众开山办石砟厂。凡是办厂,乡里无偿支持一台破碎机;如果村集体办石砟厂,能让群众当工人挣工资,乡里支持一台石砟机。关键还在于:让群众亲眼看到开山能赚钱,办石砟厂技术简单,“只要有信心,谁都可以干。”

  为给涉石企业提供电力保障,乡里投资400万元,架起了通往山区的高压线和配套设施;投资几百万元新修了总长15公里的四条高标准水泥路,打通了通往山区的致富路。

  群众发家致富的希望被迅速点燃,各类涉石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西部山区迅速诞生了70多个石砟厂、85个石灰窑和300多个采石场。每天能生产石砟3000多立方米、石灰2000多立方米、各类石料2万立方米。

  沉寂多年的荒山沸腾了,昼夜机器轰鸣,一派繁忙景象。仅此一项,山区年产值就达到一亿多元。

  痛定思痛

  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经过近十年努力,“东西南北中”战略成效惊人,形成的“万亩桃园基地”“万亩蔬菜基地”“万亩超高产小麦基地”“万头畜牧养殖基地”,以及沿着国道做文章的“马路经济”,让群众迅速脱贫“奔小康”。而“西抓石头”战略,更是让山区群众快速致富,产生了许多百万元户,甚至还有些千万元户。

  唐庄乡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经济指标由过去的倒数序列,跨越到全市第一名。这其中“石头经济”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当唐庄的老百姓对生活的巨变感到心满意足时,吴金印却被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所困扰。

  “靠山吃山”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当初一哄而上的涉石企业工艺落后,没有除尘设备。西山一带如同罩上了一层灰纱:天是灰的,地是灰的,树是灰的,庄稼苗是灰的。“吃饭捂着碗,睡觉蒙着脸,一年吃块预制板。”尽管这种粉尘弥漫的形容有些夸张,但却反映了环境恶化对群众生活造成的影响。

  吴金印多次来到西山石砟开采现场和107国道沿线的砂石堆料场查看,眼前的景象触目惊心:西山已被开采得千疮百孔,裸露出的山体犹如一片片丑陋的疮疤……一辆接一辆运送石渣、石粉的重卡,裹挟着粉尘从他身边呼啸而过,顷刻间他便被“尘龙”包围……那些天他经常来西山,一站就是很久。最终他下定决心:必须马上对“石头经济”动手术,对落后的发展方式彻底改革!

  在班子会上,吴金印先做检讨:当初急于让群众富起来,却没有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在这个问题上我负主要责任!细想想,挣钱是一时的,绿水青山才是永久的财富。为了群众的生活环境和子孙后代的幸福,咱们必须拿出“王佐断臂”的勇气,关停撤并涉石企业,对西山进行综合治理。

  大家都明白“王佐断臂”的意义,对吴金印否定既有成绩的做法,有些不理解:群众刚刚尝到发家致富的甜头,众多涉石企业带来了可观的财税收入和GDP指标。如今不管沿海还是内地,大家都在不惜一切发展经济。上级没有要求对发展方式做调整,咱却主动放弃费尽心机才换来的经济繁荣局面,选择转身掉头,这个“代价”太大了。

  吴金印发自内心地说,几年时间环境就变成了这样,要是到子孙后代会是个啥样?想想都后怕!咱们当初制订发展蓝图的目的是让群众过上幸福生活,尽管他们现在有钱了,可生活的幸福吗?咱们换位思考一下,要是你的生活环境恶化成这样,你会咋办?

  针对如果调整会影响到唐庄和吴金印个人声誉的顾虑,吴金印对大家说:“声誉是党和人民给的,为啥给你这个声誉?是因为之前你为党为人民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我们如果不转变思路,继续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道路,就会辜负党和群众的重托,我们的所谓声誉就成了负担和耻辱!”

  那一晚,会议室的灯光一直亮到深夜,经过反复讨论,大家的思想逐渐统一起来:下狠手进行综合整治,取缔公路沿线的石料批发市场;整合涉石企业,最大限度减少污染源,彻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一提到关停撤并,许多群众有抵触情绪,不愿放弃眼下挣大钱的大好时机。

  吴金印和班子成员分头下去,深入到石砟企业和有关群众家里,做耐心细致地说服解释工作:

  “不能为了眼下挣钱,啥都不说了。身体健康比啥都重要。”

  “要给后代子孙留碗饭吃,保住青山绿水好环境就是最好的饭碗。”

  ……

  乡里及时出台了配套措施,按照“不能让群众吃亏”的原则,对整合撤并的企业及时发放补贴。同时,吴金印带领石砟厂的老板外出考察,学习借鉴环保型石料加工的经验。

  最终,众多涉石企业被整合为12家规模化生产的大企业,并迁入深山区。生产机械全部升级为具有除尘、喷淋功能设备,实行环保型生产。为支持企业进行环保升级改造,乡里出资架设电路到深山;为减少道路扬尘,乡政府投资修建了15华里的高标准水泥路。明确规定,运输车辆必须加盖帆布,防止跑冒造成运输环节污染。

  唐庄乡把环境污染治理打成了一场攻坚战,专门成立了环卫会,各村也都成立了环卫组,对污染问题实行严格监管,“谁污染环境就治理谁。”

  通过大整治,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蓝天白云空气鲜渐渐成为新常态。唐庄镇在制订第二步“五化”发展蓝图时,全方位融入了绿色发展理念。比如,镇里先后建立了两个供水厂,解决群众和工业园区用水问题的同时,还自建了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生活和工业废水。

  综合治理

  让绿色成为最美风景线

  环境治理的成效并没有让吴金印满足,他要对西山进行生态修复和综合整治,目标是把西山建成“山顶变(绿色)银行、坡上果飘香、山沟变成米粮仓”。实现既要白云蓝天绿水青山又要可永续发展的生态产业格局。

  如此浩大的工程,出力流汗不说,啥时候才能见成效?针对这些顾虑,吴金印给大家鼓劲:“关键是要发扬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的精神。五年不行十年,十年不行二十年,只要不怕吃苦有恒心,总有把西山治理好那一天。”

  1999年秋后,接近花甲之年的吴金印带领部分镇机关干部,卷起铺盖住到了西山治理工地,和群众、专业队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打响了以治山、治坡、治沟为主线,综合治理西山环境的战役。

  治山重点是植树造林。在相对平缓而有土的坡地植树还不是太难,可在开采得千疮百孔的陡峭山石上栽树“比登天都难”,唐庄人却偏要跟坚硬的青石较劲。曾在狮豹头山区工作15年的吴金印有丰富的治山治水经验,提出要给山“穿甲”,也就是通过修鱼鳞坑、垫土栽树让荒山变绿山。

  治坡就是修起一道道石岸,将山坡改造成一方方梯田,使西山坡上1.3万亩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让山坡绿起来的同时,产生经济效益。

  治沟就是对乱石滚滚的荒沟进行改造,通过修建涵洞、消力池等水利设施,给夏季洪水规划出新路径,然后在腾出的河滩里进行填土作业。奋战两个冬闲时间,终于造出了2000多亩良田,“昔日乱石滩,变成米粮川。”其中还包括在平缓的山地修堤岸,填土造地实现了“青石板上夺高产”。

  坚持不懈

  让生态效益最大化

  唐庄人在吴金印的带领下,通过十几年的努力,硬是凭着蚂蚁啃骨头的韧性与耐劲,咬定青山不放松,全力开展山、水、田、林、路小流域综合治理。共投入资金上亿元,修鱼鳞坑600多万个,动用土石方9000多万方,砌成高标准石岸8000多条45万延米,坡改梯田6000多亩,开发整理土地1.5万多亩……数字是枯燥的,然而验证的却是唐庄人艰苦奋斗创造的奇迹。

  唐庄人坚持不懈地绿化荒山,采取专业队施工和乡村干部、党员、群众义务劳动相结合的方式。从春季植树到雨季造林,每年搞两次植树大会战,“人人头上有指标”,年复一年从未间断。“干部只有加劲干,群众才能少流汗。”群众每年每人负责栽活5棵树,而镇干部的任务是10棵树,吴金印身先士卒和大家一样有任务。

  唐庄人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光秃秃的石山上植出一片片翠绿,让一座座岭变成花果山,变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昔日的荒山荒坡如今成为树木茂盛、鸟语花香、生态优美的森林公园,从山脚向上望去,密密匝匝的鱼鳞坑遍布山坡沟壑,傲然挺立的松柏如无数个守护生态的哨兵;已长成的大树将西山装扮得绿意盎然;山坳则是一级级长满庄稼的梯田……唐庄群众自编顺口溜,赞颂西山面貌的巨变:“朵朵白云绕山转,绿水青山带笑颜。层层梯田山腰缠,游园公路盘山间。盛世休闲逛公园,荒山变成金银山。”

  如今西山树木长得遮天蔽日,密密匝匝,只好将挖掘机开上山来,对树林实行“间苗”,然后移栽到其他地方,就会达到立竿见影的绿化效果。

  2002年,唐庄万亩桃花园和西山森林公园,同时入选河南省太行创业精神红色旅游景点,成为艰苦奋斗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现在每逢周末节假日,游客会蜂拥而至,徜徉在西山的绿树丛林中,听鸟鸣,嗅花香,呼吸着这座天然氧吧的清新空气。可以在山脚下的湖里荡舟;在观景凉亭里休憩,晚上还能住在具有民族特色的蒙古包里,数星星赏月色,尽享静谧的山野情趣。

  “植绿”之后,如何“护绿”同样关键。唐庄镇成立了治虫、防火森林管护队伍,在西山昼夜巡逻。为了彻底消除隐患,每逢深秋初冬,吴金印就带领干部群众上山进行“割草大会战”。两万多亩的林下荒草割下来堆积成一座座小山,庄稼人出身的吴金印自有处置办法,“让草还林”,用沤绿肥的办法将草沤成肥料,既给树木提供了丰富的肥料,又消除了安全隐患。

  唐庄镇全力打造绿色生态环境,等于栽下了一棵巨形梧桐树,为实施“工业强镇”打下了坚实基础,也引来了众多的“金凤凰”。镇里的工业集聚区先后引来包括百威啤酒、北新建材等世界五百强、国内五百强,以及众多上市公司在内的近40家大小企业。2017年实现工业年产值80亿元,给国家纳税达到2个多亿。

  唐庄人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绿色生态发展实践,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真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今年76岁的吴金印依然没有停下来歇歇脚的意识,他说:“在这个奋进的时代,别说你停滞不前,就是走得慢都有可能被甩到后面。所以不能松劲,必须只争朝夕拼命干!”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