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驻村,顾名思义就是停留在村里。“停留在村里”,就要求驻村干部不再承担本单位工作,做到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与群众面对面谈心,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当下,绝大多数驻村干部都严格按照相关要求,珍惜工作机会,带着感情,沉下身子,摸村情、理思路、谋发展、办实事,也在较短时间内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然而,仍有个别驻村干部只想着混混日子、避重就轻,对驻村任务无目标、无思路、无主动性,非但没有全身心投入,甚至流于“走读式”帮扶,这与驻村意义南辕北辙。
要想成为真正为民办事的新时代驻村干部,笔者认为,首要任务是沉下心来住进村里。只有住进村里,与困难群众面对面接触、心与心交流,才能变“浮在办公室”为“沉到群众中”,才能了解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以及贫困户的意愿和要求,变被动接访为主动走访,热心、真心、耐心地解决群众实际困难,这样才能受到群众发自内心的欢迎和赞许。
驻村也不能止步于“住”村,还要把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作为全体扶贫干部强化宗旨意识、提升服务能力的重要抓手,实行“一帮一”的帮扶模式,与困难群众结对子,切实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亲自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摸清群众的利益诉求,站在群众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真正做到听民情、了民忧、化民怨、解民困、助民富,真正向群众学习,增长基层工作本领。
有些驻村工作队队员初来乍到,对情况不熟悉,这时,除了做好日常工作,还要和村干部多请教多谈心。村干部一般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了解情况,熟悉风土人情,和村民没有语言障碍,是开展驻村工作的必要帮手。因此,要多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从而和他们培养起深厚的感情,取得他们的信任,将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进行梳理,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可行的发展规划,按计划、按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工作。
总之,驻村干部要想干好工作达到驻村的目的,务必学会“住”村,只有真蹲实“住”,走地头、接地气,才能深入基层、走近群众、造福群众,也才能对得起“驻村干部”的光荣称谓。
(责任编辑: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