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专稿 > 正文

“塞上绿洲”看朔州:出门进园,抬头见绿

2017年12月28日 09:37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刘存瑞

  地处雁门关外的山西朔州,曾被称之为“不毛之地”,“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立夏不起尘,起尘活埋人”是当年朔州市的真实写照。而今,“出门进园,抬头见绿”成为朔州人的新感受。“近年来,我们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生态立市,坚持生态优先,建设‘塞上绿洲’,走出了一条新路。”朔州市委书记王安庞说。

  “来到朔州,要看看七里河和西山生态林,从中可看到朔州是如何把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融入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朔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加关对经济日报记者说。

  今年国庆期间,位于七里河岸边的敬德公园正式开园,园内共有包括13个景点的商业休闲园、12个景点的运动休闲园、9个景点的生态休闲园。住在附近敬德小区的王翠云对七里河的变化感触很深:“以前的七里河,夏天是‘死水、臭河’,冬天是‘枯河垃圾场’,淤泥沉积、杂草丛生,闻着恶心。现在治理好了,出门就进园,让人赏心悦目,给咱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

  朔州市园林处主任王加焕介绍,从2013年6月起,总投资达34.91亿元的七里河区域大生态治理项目正式启动,园区规划总面积956.89公顷,分为郊野游憩生活区、休闲文化区、体育文化区、现代商住区、城市生态广场区等5区15园155个景观点,成为提升朔州城市形象的“城市水系生态经济走廊”。

  经过4年建设,现在的七里河,一条条油路环绕四周、一座座大桥横跨两岸、公园亭阁缀在其间、苍松翠柏随处可见,绕河而起的高楼大厦林立、人流车流穿梭……一派现代都市生机盎然的景象。

  “到处是盐碱地、黄沙漫天”,曾是西山给当地老百姓的印象,而如今的西山却成了朔州市的“后花园”。朔州市西山生态建设管理中心主任李文明告诉记者:“整个西山生态工程共投资38亿元,栽种50万亩生态林,对改善当地生态气候环境,乃至对京津冀地区的环境都起到保护作用。”

  “西山生态工程是朔州传承弘扬右玉精神,推动绿色发展、打造生态文化旅游省级示范区的破题之作。”王安庞说,在这一工程中,朔州全民动员,植树造林、治水兴水,构建了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新体系。经过多年“深耕细作”,目前,朔州市全市营造林面积累计达567.69万亩,占国土面积的35.5%,森林覆盖率达到24%,是三北防护林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区,也成为老百姓眼中的“生态大公园”。

  生态建设与脱贫致富相结合,造林与管护相结合,新造林与原有林提质增效相结合,林业建设与生态旅游相结合,是朔州建设“塞上绿洲”的成功经验,也使得朔州市成为国务院《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确定的山西省唯一一个成长型资源城市,被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全国工业绿色转型试点城市和全国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唯一草牧业发展试验试点市。朔州还相继创建成为2014年、2016年国家园林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经济日报记者 刘存瑞)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