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艺术扶贫:让文化落地生根

2018年06月01日 08:30   来源:人民政协报   

  “嚯……嚯……嚯……”

  位于福州市罗源县八井村的八井拳馆内,一群少年正在学习畲家拳,“出拳”“踢腿”“呼吸”“吐纳”,练起拳来,他们有板有眼,畲家拳传承人雷知坤在旁边盯着学生练习,不时上前纠正他们的姿势。

  传承畲家拳,是雷知坤最想做的事。但是,由于原来没有稳定授课场所,让他有点“英雄无用武之地”,现在,在罗源县文化馆文化扶贫工程“一村一策”的帮助下,他开设了拳馆,不少孩子慕名而来,一些搬到城区的村民甚至还带着孩子回到村里学拳。

  罗源是畲族的主要聚居地,畲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近年来,罗源县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独特文化资源,做好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把优秀的师资送到农村和山区,使那里的人们能够得到城里艺术老师带来的免费艺术教育和艺术辅导。

  罗源县文化馆馆长陈雯说,通过“一村一策”,农村文化活动面貌一新。村民的活动参与度明显提高,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显著提升,而且村村有“看家本领”,文化活动百花齐放,有的体现畲族风情,有的做好“非遗”展示,有的立足文物景点进行文化建设。据统计,2017年,罗源建成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58个。

  由“送文化”到“种文化”,让文化落地生根,罗源县只是福州市艺术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福州市群众艺术馆馆长池小霞介绍,2005年,福州市启动了艺术扶贫工作,针对贫困、边远地区学校艺术教育匮乏的问题进行帮扶。2010年,福州市更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纳入艺术扶贫工作,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项目,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茶亭十番音乐的传承,也是将非遗纳入艺术扶贫工作的代表之一。

  音乐不仅传递文化,更有净化人心的力量。“2015年,我们在福建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和福州市盲校分别成立了茶亭十番音乐的传承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这是福州市台江区文化馆馆长陈华十分看重的一项工作,他说,音乐可以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可以让他们以更好的精神面貌、更乐观的态度积极面对生活。

  福建省未成年犯管教所,零基础的学员,在两名省级、两名区级十番传承人的精心传带下,如今,4个班,每班20余学员不仅能够知乐识谱,还已掌握十番传统乐器的演奏技巧,管教所十番乐队也成立了起来。

  与管教所一样,福州市盲校因为有了流淌着的十番音乐,也变得明媚起来。“音乐可以带来内心的阳光,福州市盲校基地的学员凭借自身的天赋,加上后天的努力,已经能十分熟练地进行十番演奏,并多次在学校的庆祝晚会中表演。2015年5月,校乐队还在第九届福建省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艺术表演中获得二等奖。”陈华说。

  艺术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近年来,我们不断调整、丰富扶贫课程,陆续将戏曲曲艺、咏春拳等传统文化课程带进山区学校。”福州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李君说,除了常规型艺术公益课程,福州还积极拓展艺术扶贫形式。

  开展订阅式文化配送服务就是其中之一。学校可以定制非遗课程,这听起来很新鲜,而在福州已经成为了现实。“学校可以在网上点击定制,我们就会组织配送,可以是非遗知识讲座,非遗传承人进校园,非遗摄影展等具体项目,充分尊重学校文化需求和自主选择权。”李君解释说。

  另外,推进各大群众文化活动与“一对一”共建有效结合。池小霞举例说,在少儿故事大王比赛、少儿歌手大赛等赛事中,专门设立艺术扶贫组,为山里娃展示艺术才华与个人风采搭建平台;在扶贫学校开展文化惠民“六进”专场演出、扶贫学生成果汇报等,为山区偏远学校送去丰盛的文化大餐;与扶贫学校开展合作共建,并将其设为文化志愿服务基地,给予物质资助并派遣志愿者进行一对一帮扶。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