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红色引擎”让农民更有奔头

2018年05月29日 09:51   来源:青海日报   

  本报记者 林玟均 通讯员 中 组

  “有了小微宾馆项目,用不了几年,村里肯定大变样。”站在园树村的广场上,园树村党支部书记刘永贵看着一排排整齐划一的独栋别墅,掩饰不住一脸喜悦。

  园树村的变化,是西宁市城中区在农村勇于改革创新,大力破解难题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

  “发展村集体经济是全区的系统性工程,每个农村的区位特点和资源禀赋各不相同,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个性化差异化制定‘总目标’,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打好村集体经济发展节拍,让全区农村都能立足实际,找准发展路子。”城中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马毓玲说,为实现全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城中区为全区农村量体裁衣,将全区划分为有村集体收入来源的一类村,无收益有自然资源的二类村和无收益且资源禀赋不突出的三类村,制定不同类别农村党组织发展目标,确保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一步一个脚印。

  如今,挖掘自身潜力,突出特色,走多元发展之路,城中区努力让各村都找到适合自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路径。

  组织引领,产业发展风生水起。

  城中区南酉山村的土地租赁是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来源,村党支部先后引进“红豆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8家驾校及2家小微企业,使村集体收入在短短两年内由原来的100多万元增加到350多万元,使村民年底土地租赁分红由原来每人每年1000元增长到2200元,并解决了近百名村民就业问题。

  “现在国家的政策确实好,村‘两委’班子带头致富的能力也强,领着大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出租集体资产,建成了水磨工业园区,我们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好。”水磨村村民李军说,水磨村党支部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唱地方戏、打优势牌,找准产业发展和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子,不仅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了转移,同时使村民收入得到稳步提升。

  借力新农村建设,依托区位优势,走好“增收棋”,拓宽“增收道”,城中区因势利导,以党建促发展,努力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南川西路街道办事处园树、沈家寨等村迎来了整村拆迁、新村建设的发展机遇。审时度势,指导被拆迁村整合村集体土地资源,利用村集体沟、渠、路等公共用地或设施征收补偿资金……城中区快速增加各村集体经济的积累:

  红星村党支部筹资300余万元,新建物流仓储中心4000多平方米;

  沈家寨村党支部依托新村建设,多方筹措资金,建成商铺2万平方米;

  红光村依托位于南川东路主干道的区位优势,建成壮大了红光汽修厂、红光金属市场等8个村集体企业,使村集体经济年年稳步增长……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依托西塔高速等交通优势,园树村党支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与开发商联合建成园树村商住楼,并以15户农户为试点,推出“小微家庭宾馆”项目,设立游客接待中心,统一管理、统一服务,年实现农户增收75万元,村集体增收8万元。

  “村里的干部就是有办法,现在我们再也不用外出打工了。”生活在让城里人都羡慕的别墅里,园树村村民张延兰,说起从外出务工到开办小微宾馆发家致富的经历感慨万分。

  “发展集体经济注重经济效益,但要更注重生态效益。”总寨镇逯家寨村党支部书记马进辉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上看得更远。2017年,逯家寨村党支部积极转变发展思路,先后关闭9个黏土砖厂,引进企业40余家,投资建成奇石市场、新型建材厂、敬老院、富逯宾馆等村集体企业5个,固定资产达1.3亿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发展转型升级。

  对此,马毓玲说,我们竭尽全力创新思路,打造村集体经济发展样板,在发展村集体经济过程中,农村党组织积极发挥作用,涌现出了一批带头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优秀农村党组织。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学制定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 马毓玲说,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关键要解决由谁来壮大的问题。因此,提高村级党组织引领村集体发展的水平是关键。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