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贫困“量大、面广、程度深”,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如何扎实开展健康扶贫攻坚,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强健康保障?13日上午,在实地调研四川昭觉、布拖、汶川、郫都等地后,农工党中央调研组又回到会议桌前,与四川省有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面对面,就相关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从不同角度积极建言献策。
“我省在健康扶贫助推乡村战略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但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与全面实现同步小康目标和贫困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距离。”一开场,四川省副省长王一宏并没有过多地讲成绩,而是实事求是摆出问题清单——救助制度还需细化、过度医疗风险仍然存在、人才队伍建设还需加强、医疗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直面问题,为的是更好地寻求对策。
“我们应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坚持问题导向、破解瓶颈难题。”“要确保‘有人给看病’,创新医疗救助模式,创建深度贫困地区精准健康脱贫制度保障。”“要确保‘有钱管治病’,完善医保政策,夯实贫困人群大病保障基础”……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多次语重心长地说。
精准救治的前提是精准识别,四川省在摸清贫困人口因病致贫返贫状况及原因方面做得怎么样?面对调研组的询问,王一宏的神情多了几分自信,据他介绍,为精准开展分类救治,四川率先在全国建立贫困人口动态管理数据库和就医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贫困患者精准识别、就医信息全程跟踪、就医费用实时监控。“我们根据贫困人口健康状况分批对一次性能治愈的疾病集中救治,需住院维持治疗的就近县域内施治,需长期治疗和康复的实施健康管理。”
王一宏的回答让调研组成员们十分欣慰,脸上露出舒心的笑容。
“对于那些不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但自身又不富裕,一旦得了大病容易变成贫困户的这部分人,应该怎么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财务司司长何锦国的困惑,正是调研组成员们的共同思考。
当前,健康扶贫的确面临着消除“因病致贫”存量和预防“因病返贫”增量的双重压力。在调研组看来,要进一步完善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的政策,建立健康扶贫长效机制。尤其是对那些处于贫困边缘、极易因病致贫返贫的农民,研究探索将其纳入健康扶贫政策保障范围,完善大病保险制度,防止大病致贫现象。
“还有一个问题带有地方特性,容易被忽视。像四川有的民族地区,政策外多孩生育率长期居高不下。”提到“超生致贫”问题时,四川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沈骥面露难色。“2015年底,我们做过调研,凉山、乐山政策外多孩率高达24%、19%,除了基层计生服务能力薄弱等原因外,最根本、最难的是老百姓观念转变难,‘多子多福’‘壮大家族’‘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念根深蒂固。”
除了“越生越穷”的问题,沈骥还担心,“国家给予贫困户的各种帮扶救助,大部分是以每户人口为基数计算,这会不会反而造成一些贫困户有超生多生的想法?”
沈骥的担忧引起调研组的注意。脱贫攻坚进入深水区和关键期,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调研组认为,针对这种带有地区性特点的问题,以及贫困地区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要从不同层面加强研究,举措精准,“很多问题不能仅靠卫生部门的努力,更需要统筹各方力量共同解决。”
“一定要防止出现有的地方刚摆脱贫困,又面临新的健康问题的苗头。”会上,几位调研组成员不约而同地说。他们口中的“新的健康问题”,正是指慢性病。据了解,当前,慢性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其患病率及死亡率一直呈明显上升趋势。
“要加强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提升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贫困人口‘少生病’。”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何维强调,要认真贯彻党中央确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预防为主,积极推动“以治疗为中心”向“以预防为中心”卫生健康模式的转变。
脱贫攻坚进入最后阶段,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战役。所到之处,调研组发现,乡村医疗机构的“硬件”水平较以往有了很大提升,但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水平仍较低,尤其是人才队伍薄弱等“软件”问题仍然存在。调研组为此建议,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努力建成适应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同时加强以人オ、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大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设备配置。
(责任编辑: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