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打通梗阻“换活法”——听村民讲“四好农村路”带来的命运之变

2018年05月22日 09:41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太原5月21日电 题:打通梗阻“换活法”——听村民讲“四好农村路”带来的命运之变

  新华社记者许雄、刘扬涛

  又一年雨季来临,山西临县庙坪村村民郝香平却要把雨鞋包好收起来。“放着怕落灰。”郝香平说,“过去家家户户谁也离不了,现在基本用不着。”

  过去,雨天出门是村民对雨鞋的需求之一,最大的作用还是过河。郝香平回忆,“收玉米的时候,一家一辆小板车推到河边,只能人过河把一袋袋粮食背回来装车。”

  山西临县庙坪村地处黄土高原,属于吕梁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带。群山环抱,村东不足1公里的省道是村子与山外交通的唯一坦途。但就是这短短的距离上却横亘着一条湫水河。“这段河道宽度都在50米以上,2013年前村民要到河东岸的地里耕种,必须蹚水过河,水冷刺骨的时节就要穿上雨鞋。”驻村第一书记乔伟顺说。

  那时村子看不到一点希望,年轻人出去打工,剩下年岁大的靠种地解决温饱,一年到头只换得几百元“零花钱”。虽然不再年轻,但“穷怕了”的郝香平也在2005年下决心离开村子,远赴几百公里外做起了小买卖。“一个2000多人的大村,一年娶媳妇的不过一两家,都穷成啥样了!”

  让郝香平想不到的是,在他离开的十年间,村里人竟然“换了种活法”。乔伟顺初到村里时发现,村子缺的就是“最后一公里”硬化路。此后几年,乔伟顺便四处协调修路架桥的事,这期间修建“四好农村路”的政策、资金也很快落实下来,像庙坪村这样曾是“无桥土路”的村子得到优先扶持。

  如今庙坪村的河面上已经建起了三座桥,其中一座还可以通行重型货车,硬化的“环村路”四通八达,村民的现代化农机具上得了山,过得去河,核桃、香菇、香梨等经济作物种植也很快发展起来。

  嗅觉灵敏的企业家主动找上门,要到“交通优势明显”的庙坪村投资,一家饲料厂、两家红枣加工厂的现代化厂房在老山村拔地而起。2015年郝香平也带着做买卖攒下的几十万元回村创业,跟村里另几个能人一起办了一家规模化香菇厂。

  据乔伟顺介绍,2014年至今,庙坪村年人均纯收入从不足4000元增加到近8000元,贫困人口减少了一半。“一年就有20来家娶媳妇的,过去想都不敢想。”旁边一位村民插话道。

  “很多时候不是村民不想富,而是被糟糕的基础设施限制死了。”临县交通局一位干部说,“正是四好农村路打通了本地农民脱贫致富的大梗阻。”

  被“四好农村路”改变命运的何止一个庙坪村。据了解,截至2017年底,临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811公里,公路网密度94.4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县631个建制村通硬化路率已达100%。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