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土地里长出来的职业农民才专业

2018年05月16日 10:05   来源:大众日报   孟一 姜国乐

  □ 本报记者 孟 一 姜国乐

  本报通讯员 郝龙臣

  5月3日,临近立夏节气的大日头已经让人觉得有点难熬,可在曲阜市陵城镇张庄村村民王海波的红枫林下,炽烈的阳光被枫叶裁剪成斑驳的树影,只剩下温柔的和煦。看着眼前260亩绿化苗木林地,王海波也不敢相信,自己能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从一名给人打工的苗木农民变成现在的小老板。

  “我哪是什么老板?我就是个普普通的农民,新型职业农民!”用起这时髦的自我介绍词,王海波已经把“农民”当作一个值得骄傲的职业。而提起自己的变化,他把功劳归给了镇里的“集中培训给农业部门‘点菜’+日常培训依托企业、合作社开展实训”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跳脱很多地方为完成任务而组织农民培训的“怪圈”,陵城镇涌现了一大批像王海波一样的独立种植户。

  乡村振兴,根本在人。如何让农民掌握更先进的农业技术、更多元的营销知识、更前沿的行业动态,已然成了当下农民培训的新切口。

  “过去对农民的培训有很多是在走过场,不问需求、不讲业态。”陵城镇副镇长陈少成说,为解决这种集中请专家搞培训,却抓不住牛鼻子的问题,镇里在每次集中培训前都会向农民征集培训内容,然后给负责培训和邀请专家的农业部门开出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菜单”,且坚持采用下到田间地头实地讲学的教授方式,让每一次的培训都变得更务实且有针对性。

  陵城镇现有农业用地2万多亩,其中一半以上用作绿化苗木、草莓、葡萄、无花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因技术含量较高,平时对农技培训的需求很大,单指望每年几次的集中学习远远满足不了新型职业农民的需要,依托企业、合作社进行半工半学式的实训也由此营运而生。

  记者在艺彩苗木有限公司的毛叶山桐子繁育基地的大棚里看到,来自四川省林业科学院的工程师李彩正在带着农民播撒树种。作为初涉鲁地的外来树种,每一个细小的失误都有可能造成整片苗木的倒伏。因此,李彩在技术传授时不光手把手、实打实,而且在基地一住就是一个月。

  “毛叶山桐子生长快、耐干旱,果子不仅能观赏还能榨油,是一种市场前景广阔的绿化苗木。”艺彩苗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东海告诉记者,可是这种树育苗难度非常大,离不开大棚繁育;二来长成前为草本植物,管理不当容易死株,在业界,尤其在没有栽种过的地区,很少有人敢轻易尝试。好在公司依托长期以来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关系,请来李彩每天钻树林给打工的农民作培训,大幅降低了风险指数。

  搞农业技术培训,政府部门尤其是基层政府,普遍缺少专家库、行业领军培训团队等优质资源,相较之下,长期在商场一线作战的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则有着更为强劲的知识后备。“于是,我们鼓励通过‘农科驿站’等形式,让企业和合作社肩负起农技培训的重责,对在自己企业打工的农民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培训,通过长期的工作和学习,在提升农业技术的同时,让他们更多地掌握行业动态。”陈少成表示,这种扎根一线的培训模式不仅有助于农民掌握技能,还能让企业对市场风向更为敏感。

  熊安新区对绿化苗木的选择极为苛刻。而艺彩苗木有限公司凭借其试种中的毛叶山桐子和技术成熟的美国红枫顺利被列入合作对象的考察范围。

  “新型农民与传统农民的差别在于,前者是一种主动选择的‘职业’,后者是一种被动烙上的‘身份’。”正如陵城镇党委书记刘继峰所说,教室里学不出农业专家,土地里长出来的职业农民才专业。他们希望通过脚踏实地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不仅解决“谁来种地”的现实难题,更解决“怎样种好地”的深层问题。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