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国在河北省内丘县岗底村向村民讲解果树修剪知识(1月27日摄)。新华社发
一下午所到之处,都是赞誉李保国的声音,我便向河北省委宣传部新闻处副处长赵鸿颇提出,希望采访这位群众口中的“恩人”“财神”,请予联系,不料赵鸿颇伸手一指:“就是他。没想到吧?就是那位比农民还像农民的人!”
黝黑的脸庞,憨厚的笑容,粗糙的双手,随意的衣着——的确很难让人想到这就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而“把我变成农民”,正是李保国“这辈子最过瘾的事”之一。
把最好的论文写在太行山上
“我晚上还要去邢台指导培训,真没时间接受采访啊。”他苦恼地说,一边用手搓着脸。
李保国很忙,每年200天以上,他都奔波在各个山村,从事山区林业技术的开发、研究与推广工作。30多年来,他在太行山区推广了36项实用技术,先后培育了邢台县前南峪村、内丘县岗底村、临城县绿岭果业有限公司、平山县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16处山区开发先进典型,帮农民增收35亿元,带动10余万农民脱贫致富。
前南峪村的山体现了太行山的普遍特点:土层薄、不涵水,土壤瘠薄、有机质少,再加上干旱少雨,基本上年年种树不见树,年年造林不见林。为了让秃山变绿,李保国与同样从事林业课题研究的妻子带着刚满4岁的儿子一头扎进了山沟沟。“我们踏遍了所有的山头地块,获取了第一手详尽的数据资料。常常是早上五点起床上山,晚上七八点钟才返回。山里条件差,上山带几个馒头一瓶水就很满足了,夜里甚至只能点柴油灯。”
李保国提出了“聚集土壤,聚集径流”的方法。1981年,前南峪村在李保国的带领下开始爆破整地尝试;1986年,整套爆破整地技术基本形成,前南峪的树木栽植成活率从原来的10%一跃达到了90%。经过十几年的开发治理,当年“嫁女不嫁前南峪”的穷山村变成了“山顶洋槐戴帽、山中果树缠腰、山底梯田抱脚”的“太行山最绿的地方”之一,获得了“全球生态环境建设五百佳”提名奖。
在内丘岗底村,李保国“白天钻果园查看情况,晚上上山用黑光灯测报虫情,夜间分析研究解决方案”,开发了富岗苹果生产的128道工序,实现了优质无公害苹果生产的标准化。富岗苹果不仅卖出100元一个的“天价”,而且在2008年被确定为奥运专供果品。岗底村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也从不足80元跃升至2.9万元。如今,富岗苹果连锁基地发展到太行山和燕山11个县(市)369个村,带动7万多农民走上致富路。
在临城县,李保国开发形成了配套的干旱丘陵岗地优质薄皮核桃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培育出享誉全国、“独此一份”的绿岭核桃,亩产超万元,使过去赤壁几十里、草都长不好的荒岗变成了“花果山”“摇钱树”,并将该技术推广到武安、涉县等十几个县市,推广面积100万亩以上,直接带动了太行山区百里核桃产业带的兴起。
30多年来,李保国先后完成山区开发研究成果36项,累计应用面积1826万亩,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100余篇。但他说:“我把自己最好的论文写在了太行山上,印在了河北山区人民群众的心中。”
把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我”
李保国“这辈子最过瘾的事”之二,是“把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我’”。
“我的足迹踏遍了河北省山区,30年与农民朝夕相处,我与农民结下了深厚感情,我学会了用他们的语言和他们交谈,传播新技术。我根据不同需要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800余次,培训人员9万余人次,示范推广总面积达到了1080万亩。”李保国回忆,在岗底推行果实套袋的第一道工序时,许多村民掌握不好技术要领,自己带着县林业局的技术人员一对一、手把手地教村民们操作,又是拽着胳膊找角度,又是捏着手腕找力度,常常一个小时才能教会一个人。“类似这样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在山区还有很多,我从没有嫌麻烦。”
平山县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海涛用“恩人”“财神”来形容李保国,“这儿的老百姓都这么叫他”。刘海涛有浓厚的“叶落归根”情结,2007年,他揣着2亿元回乡,希望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然而,钱花得差不多了,种的核桃树却长不出东西。在别人的建议下,他请李保国来指导。“来了就说了好几条不行要我们改,没一点客气,我心里还有点不痛快。”几天后,李保国不请自来。“我看到他的时候,他正在地里给农民做示范。这时觉得这个教授与众不同。”接触多了,刘海涛便离不开也不愿离开李保国了。“他是用心做事,在地头拿起家伙亲手教,一天,两天……直到做成标准,把标准留给农民。”
岗底村村民刘麦林说:“李老师是我们村的常客,我们村里老老少少都认识他。”村里的大喇叭一广播“李老师来了!”四里八乡的村民们都会赶过来听培训。
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技术、优质无公害苹果栽培技术、绿色核桃栽培技术等30多项标准化林业技术,在与农技人员的交流中,在农技推广的培训中,通过李保国朴实易懂的话语,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许多世世代代在荒山上“刨食”的农民的腰包,由此鼓了起来。
李保国说:“我现在的重点工作是在所有适宜地区都建立老百姓看得见、学得会的示范基地,最终实现山区开发技术在全省的全覆盖。”
把全部知识和能力贡献出来
“你用科技的力量,把荒山秃岭丢进历史,把绿水青山留给未来;你用责任和担当,让贫穷困苦成为过去,让富裕文明变成现实。”去年12月16日,李保国被河北省委宣传部授予“燕赵楷模”荣誉称号。之前,他已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全国绿化奖章、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多个荣誉称号。然而,最打动李保国的,却是农民的喜欢和热情。“每逢正月到村里,家家户户都邀请我吃饭,有时一天得赴六趟老乡的饭局。”
有一次,李保国行车至内丘县摩天岭村时遇上交通堵塞,进退不得。他下车察看,被村民认了出来。听说他急着回保定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一名李保国不知道名字的村民喊道:“快把我家院墙推了,让李老师的车过去!”不容阻拦,几个人一拥而上,硬是将路边一个农家院的土坯墙扒开三米多宽的缺口,让李保国的车通过。
前南峪村村民则把李保国的事迹刻成碑文,矗立在村口;在岗底村,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成果展示厅里,五个部分的展板,四个部分里有李保国的身影……
“每当想起这些,我的心中就涌起一股热流。为了这些农民兄弟的真情,我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全部贡献出来。”李保国真诚地说。
(责任编辑 :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