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论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啃下精准脱贫硬骨头

2018年05月15日 10:41   来源:内蒙古日报   

  塞北屏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是习近平总书记最为牵挂、花费精力最多的一项工作。

  草原儿女永远不会忘记这个时刻——

  2018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语重心长地表达良苦用心:选择在内蒙古自治区参加选举,表达了党中央对民族边疆地区的重视,体现党中央加快推进欠发达地区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

  从自治区党委十届六次全会,到自治区脱贫攻坚推进会,再到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全国两会之后,内蒙古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的要求,进一步强化领导、压实责任、完善举措,再聚焦、再加力、再出发。

  一张决战图在内蒙古大地迅速铺开——

  这是攻城拔寨的主战场:4个贫困人口接近或超过5万的盟市,15个深度贫困旗县,108个贫困发生率高于20%的嘎查;

  这是责任明晰的大会战:五级书记抓扶贫,自治区负总责,盟市、旗县抓落实,苏木乡镇、嘎查村抓具体;

  这是披坚执锐的突击队:7000多个驻村工作队,约4万名驻村干部。

  内蒙古的脱贫攻坚,既是扶贫工作也是民族工作,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关乎全局、关乎长远、关乎根本。只有全区上下铆足劲儿,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才能打好打赢这场硬仗,让剩下的37.8万贫困人口摆脱贫困。

  (二)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

  贫困群众经常说:“手里没把米,鸡都不跟你”,脱贫质量就是贫困群众心中的“米”。扶贫不是挖掉穷根就撒手不管了,挖掉穷根之后还要有稳定的致富产业,有城乡要素的互动和合理流动渠道,有公共产品在城乡相对均衡的配置。这样的脱贫,才是有质量的脱贫,才是群众念兹在兹的脱贫。

  提高脱贫质量,要坚持目标标准。脱贫攻坚的目标是要做到“两个确保”,标准是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这是确定扶贫对象、制定帮扶标准、考核脱贫成果的重要“度量衡”,必须始终坚持。既不能降低标准、影响脱贫质量,也不能调高标准、吊高胃口,更不能贪功冒进、层层加码,防止小马拉大车,形成“悬崖效应”。

  提高脱贫质量,要坚持精准要义。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也在于精准。当前,我区脱贫工作中最突出的问题恰恰是不够精准。产业怎么扶?异地扶贫往哪儿搬?就业扶贫咋培训?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不能照着一个模式去做,不能指望一张方子治百病,还需在精准识别上出实招,在精准施策上下实功,在精准退出上见实效。

  提高脱贫质量,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帮扶工作不扎实,扶贫资金管理不规范,扶贫政策落实不全面,企业与贫困户利益联结不紧密……脱贫攻坚路上的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好,必然会影响最终成效。全面查摆脱贫工作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方能搬开绊脚石,啃下硬骨头。

  (三)国际经验表明,当贫困人口数占总人口的10%以下时,减贫就进入“最艰难阶段”。脱贫攻坚进入后半程,战胜深度贫困是“硬仗中的硬仗”。

  对内蒙古来说,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是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关键是攻克贫困人口集中的乡(苏木)村(嘎查)。

  我区的贫困面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南麓和阴山南北麓,深度贫困旗县主要集中在这一地区。这些地方贫困程度深,基础设施条件差,区域性贫困特征强,脱贫内生动力不强……越是面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就越要集中优势兵力,整合优势资源,采取超常规措施,驰而不息、一以贯之地推进。

  贫困地区情况各异,扶贫资源不能“排排坐、分果果”。要瞄准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人口,新增的扶贫资金重点用于这些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和预算内投资向这些地方倾斜,重点解决好产业发展、务工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医疗保障等问题。■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脱贫攻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扶贫干部唯有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人到心到责任到,保持“群众不脱贫、干部不脱钩”的刚强定力,才能让贫困群众信任信服,进而跟着一起干。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要把夯实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建强脱贫攻坚的“一线作战部”,让党的旗帜在每一个基层阵地高高飘扬,让贫困群众看到党旗就看到希望。

  思想贫困比物质贫困更可怕。一些贫困村、贫困户之所以扶不起来,根本原因是内生动力不足,唯有帮他们拔掉精神上的“穷根”,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才能实现稳定而长效的脱贫。

  (四)“家有三件事,先从紧处来”。脱贫攻坚千头万绪、任务繁重,关键是要抓住重点、破解难点。

  我区剩余贫困人口虽然总数不大,但大多缺乏产业支撑,实现稳定脱贫的难度很大。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是重点;“两不愁三保障”,我区贫困群众不愁吃不愁穿的问题基本解决,义务教育和住房安全也基本能够保障。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健康扶贫是难点。

  巴林左旗的笤帚苗扶贫产业园帮贫困户扫走“穷神”,太仆寺旗的灯笼产业为贫困群众照亮致富路……各地产业扶贫的生动实践充分证明:哪里产业发展得好,哪里脱贫攻坚成效就好。彻底拔掉穷根、实现脱贫致富,关键还得从产业扶贫这个“造血”工程上找出路,让村村有特色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得益于健康扶贫,从小瘫痪在床的察右前旗女孩张坤实现了“站立”的愿望;因病致贫的扎赉特旗贫困户王福生战胜了“病魔”,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化解“辛辛苦苦奔小康、得场大病全泡汤”的难题,关键是提高政策措施的“含金量”,既解决眼下问题,也形成长效机制,确保贫困人口病有所医、残有所助。

  (五)一位基层扶贫干部有感而发:“脱贫攻坚,既是战场,也是考场。”考出好成绩,还得回答好三个问题:责任是否压实?作风是否严实?考核是否严格?

  脱贫攻坚推进到现在,“怎么看”和“怎么办”已经非常明确,关键是层层压实责任,让各个层面都各负其责,“九牛爬坡、个个出力”。广大扶贫干部把责任扛起来,把任务落下去,脱贫攻坚才能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

  脱贫攻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看起来是工作问题,实则是作风问题。用作风攻坚保障脱贫攻坚,就要把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作风不扎实等问题彻底根除,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等歪风陋习一扫而空。作风严实了,脱贫政策才能落实。

  打赢脱贫攻坚战,光有个婆婆嘴是不够的,必须动真碰硬,谁落在后面就鞭策谁,谁责任没尽到、工作没做好就打谁的板子。完善督查考核制度,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整合各类考核检查……只有发挥好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才能为脱贫攻坚保好驾、护好航。

  脱贫攻坚容不得半点儿虚头巴脑。把严的要求、实的作风贯穿于脱贫攻坚全过程,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才能为贫困群众打通奔向小康的“最后一公里”,兑现“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

  (六)时间,是梦想最好的见证者。

  2000多年前,中国先人发出“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希冀,开启了对温饱和幸福的期盼。

  97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从那时起,摆脱贫困落后,就成为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铭记于心的使命、扛在肩头的责任。

  2020年,内蒙古将与全国一道摆脱绝对贫困,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的崭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时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是我们人生之大幸。

  千年梦想,浓缩于未来的900多个日日夜夜;世纪担当,扛在我们这代人的肩头。

  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