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是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关键是攻克贫困人口集中的乡(苏木)村(嘎查)”“要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既要解决好眼下问题,更要形成可持续的长效机制”“要认真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代表委员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抓好两个关键
“脱贫攻坚,深度贫困地区是关键。”北京农林科学院院长李成贵委员表示,深度贫困是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当前全国还有近3万个贫困发生率在20%以上的深度贫困村,必须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啃下深度贫困这块“硬骨头”。以往个别地方扶贫撒胡椒面、力量分散,或者蜻蜓点水、药不对症,这都不利于深度贫困地区脱真贫、真脱贫。“建议锚定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人口,实干苦干扎实干,进一步加大力度,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掉一户、不落一人。”
“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关键是攻克贫困人口集中的乡村。”江苏省苏州市嘉联益电子(昆山)有限公司生产制造四处工段长段俊代表以前是四川内江的农民,她认为贫困人口集中的乡村基础设施不足,有的交通很不方便,好货运不出去,自然卖不上好价钱,外面的好项目又进不来。“我们当地把路修通了,引导企业进驻到村子里打造‘扶贫车间’,去年85个贫困村脱贫摘了帽。”段俊建议,对贫困人口集中的乡村,给钱给物不如改善条件做强产业吸引力,激发内生动力。
做到统筹兼顾
“扶贫可是个精细活,种什么、养什么、当前从哪里增收、未来如何可持续,都得想明白。”湖南省桂东县光明村党支部书记郭小芹代表介绍,地处山区的桂东县在扶贫产业上实施“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政策,发展与当地环境和产业结构相适应的茶叶、药材、土鸡养殖等产业,去年户均年增加收入2000元以上。“目前,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偏弱、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较为突出,成为制约扶贫产业发展壮大的瓶颈。建议政府扶持引导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让农货更好走向市场。”
“既要考虑贫困地区‘摘帽’的当务之急,也要考虑发展振兴的长远之计。”河南省实验中学校长马玉霞代表深深认同“扶贫先扶智和志”的理念,当前农村青少年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后继续上学的比例不够高,不少年轻人缺少职业技能,收入不高、发展受限。让贫困群众掌握实用技术,是保证长效脱贫的有力举措。“建议对贫困地区只完成了义务教育的年轻人建立跟踪帮扶制度,帮他们学到专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
夯实作风保障
“今年是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作风硬才能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东港村党总支委员沈禧娜代表坦言,个别基层干部懒政惰政仍然存在,甚至有时候上级下发扶贫物资都不去领。为啥?怕分配不均,反遭群众埋怨。不良作风,既挫伤了群众信心,又拖累了脱贫进程。“扶贫作风绝不能软塌塌,扶贫干部一定要有担当。建议进一步健全举报制度、提高处理效率,及时查处扶贫领域的作风和腐败问题。”
“干部作风越硬,群众脱贫越实。”在广西武宣县,扶贫干部必须与贫困户同吃同住、全程帮扶群众脱贫,上额村党总支书记郭以录代表表示,当前个别扶贫干部挂名不出力,只盼服务期满镀金邀功,甚至有个别派驻干部不仅不干事,还给当地添负担,群众意见大。“打好脱贫攻坚战,选好用好扶贫干部至关重要。建议委派扶贫干部时要仔细筛选,保证扶贫干部有足够的精力投身脱贫攻坚事业,同时健全扶贫干部召回制度,对扶贫不力者严肃问责。”
(本报记者张晔、罗艾桦、邱超奕、王伟健、侯琳良、王云娜、马跃峰)
(责任编辑: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