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农村路“变形记”: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

2018年02月07日 10:21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本报记者孟德才

  汽车穿过长约10公里的巴朗山隧道,就进入了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的境内。“巴朗山隧道开通后,我们比过年还高兴。”同行的小金县双河村藏族村民苏冬梅告诉记者,巴朗山隧道是当前国内最长的高原隧道,是小金县“四好农村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的开通,小金人民去成都足足省去了两个多小时的车程。

  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小金县,深埋于高山峡谷的拥抱之中,这里的海拔从1776米攀升至6250米,全县一半的行政村位于高半山上。“看见屋、走到哭,望着山、走到瘫”曾一度是小金人民出行难的真实写照。由于山高谷深,小金许多优质农特产品难以运出大山,农民脱贫面临重重掣肘。

  近年来,小金县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路的理念,紧紧围绕“畅通小金”目标,加大农村公路的建设力度,率先在四川省民族地区实现通乡油路100%、村道硬化100%和农村公路安保基本全覆盖,在川蜀大地上写下精彩纷呈的小金农村路“变形记”。

  昔日羊肠道,今日变通途

  小金县老营乡下马厂村有个寨子叫“麻足寨”。麻足寨之所以叫麻足寨,是因为这里道路难走到令人脚板发麻。究竟多难走?坐落于山顶的麻足寨,只有几条羊肠小道蜿蜒而上。村民去山上采摘松茸,需路过此寨,一遇到雨雪天气,稍有不慎,就可能跌落山谷。

  春节前夕,记者来到麻足寨,却发现令人脚底发麻的羊肠小道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宽敞平坦的水泥马路。据当地村民介绍,以前没有个把小时难以通过此寨,现在骑着摩托车十几分钟就可以兜上一圈。

  麻足寨不再“麻足”,折射出的是当地农村公路的变迁。2015年,老营乡按照“政府主导、上下联动、群众参与”的原则,推行“群众自主决策、群众监督、群众自主管理”的农村公路建设模式,把“修不修路、怎么修路、修什么路”交由村民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干。截至2017年底,老营乡共完成通村道路硬化28.5公里,通组道路硬化20.7公里,产业道路硬化8公里。一张连通全乡各村各组的农村公路网就这样诞生了。

  “以前村子大多都是土路,晴天灰、雨天泥,如今全是硬化路,出门坐小车,皮鞋亮锃锃,村里人越来越像城里人了。”路修好前后的情形在脑海中一对比,下马厂村村民马君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

  在小金县沃日镇,记者同样见到了农村公路的可喜之变。沃日镇党委书记杨敏告诉记者,2007-2017年10年间,沃日镇先后实施了农村公路“通达工程”“通畅工程”“安保工程”“四好农村路建设”,沃日镇农村公路实现了从“羊肠小道”到“四五米宽的土路”、从土路到水泥硬化路、从光秃秃的公路到设有波形护栏的安全路、从只强调“建好管好”到更加注重“护好运营好”4个阶段的重要演变。

  小金农村公路之变只是“蜀道难”向“蜀道通”“蜀道畅”转变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四川省农村公路总里程28.2万公里,5年来新改建里程12.3万公里,均居全国第一,解决了306个乡镇、14547个建制村通硬化路问题,通畅比例达99%、97%。

  特产出深山,路通产业兴

  路通了,给肖山带来的最大感触是,小金县的葡萄能够卖到大山之外了。

  肖山是九寨沟天然葡萄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从2001年起,该公司便在小金县发展高山酿酒葡萄产业。然而由于农村道路的瓶颈制约,企业规模一直难以壮大。随着小金县“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快速发展,2015年,肖山在小金县的8个葡萄种植基地全部通了硬化路。葡萄种植户从田间管理到产品运输销售,告别了“肩挑人扛”。农忙时节,田畴间不时发出拖拉机、农用车的阵阵轰鸣。

  “以前路不通,葡萄很难运到山外,即使运出去,因为颠簸厉害,到达目的地时也都抖碎了。”肖山告诉记者,如今小金的葡萄不仅能完好运出山外,而且运输时间和成本大大降低。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过去把货运到成都需要8个小时,现在只需4个小时。原来从小金到成都运一吨货物要480元,现在只需260元。

  路通了,带来的是农村产业兴旺。下马厂村以前是一个靠天吃饭、农业生产规模小的传统村庄。九寨沟天然葡萄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在村里兴建葡萄基地,改变了当地村民只种玉米、土豆等作物的传统,葡萄产业开始成为村民致富的支柱产业。2017年,下马厂村葡萄种植面积达1200亩,投产的葡萄亩均产值达5000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320元。

  近年来,小金县将农村路网规划与产业规划相融合,全力构建“道路服务基地、基地支撑产业、产业助推精准脱贫”格局,越来越多的小金农产品开始走出大山。2014年以来,小金建成农村产业路1650公里,带动发展生态蔬菜、特色水果、酿酒葡萄、玫瑰、中药材等五大优质生态农产品基地7600余亩,形成达维玫瑰、老营葡萄、沃日苹果、双柏核桃等“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布局。农村公路建设成为小金县农村经济发展、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护路入村约,人皆养路员

  “只建不养,好路也走不了几天”“管养不好、安全无保、致富无门”这是下马厂村党支部书记黎国林常挂在嘴边的几句话。提起黎国林,大家对他当年带领村民用手刨出一条乡间公路的义举赞叹不已。但黎国林却认为,他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是将农村公路管护制度写进村规民约。

  下马厂村地处高山峡谷,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道路损毁现象时有发生。村子里路修好了,但不能无人管护。“谁来管、谁来护、怎么护”这些问题在黎国林脑海中反复打转。为了充分动员群众,黎国林动了修改村规民约的念头。

  “当时大家对养护公路的概念比较陌生,但都表示支持我。”黎国林告诉记者,管护制度写进村规民约后,爱不爱路就像孝不孝顺一样。每个村民小组推选1-2名专职护路员,轮流值班,定点巡查,发现道路损毁的情况及时上报村委会,村委会再根据情况安排资金定期维修。起初,黎国林还曾担心有人不愿意养路护路,没想到管护制度明确后,一时间形成了“人人争做护路员”的局面。

  “村民爱路,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这句话用在52岁的护路员王兴茹身上再合适不过了。王兴茹是沃日镇木栏村村民。每天早上八点和每天下午四点,她的身影准时出现在木栏村村头的农村公路上。“遇到石头,就捡开,以保持行车通畅。”王兴茹告诉记者,从2008年到现在,一晃十年过去了,她对于养路护路,不仅没有厌倦,反而兴致更浓了。

  “正是因为充分认识到‘路越好,生活越好’的道理,农民才能切身投入到养路护路中来。”据小金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姚奇杰介绍,为了确保农村公路的养护到位,小金县在落实上级公路养护补助的基础上,将县、乡、村道按每年每公里7000元、3500元、1000元日常养护经费纳入县财政年度预算,同时采取自筹资金与政府投入相结合的方式,每村按每年不低于5000元的标准落实农村公路养护基金,充实了农村公路养护工作“钱袋子”。

  “纯净小金、户外天堂”是小金县主打的一张旅游名片,如今小金县农村路的华丽变身成为小金的又一张交通名片。小金农村路的升级换代,为小金贫困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小金人民脱贫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乡村振兴的步伐也更加铿锵有力。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