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兰考脱贫“隐形功臣”:普惠金融试验

2017年12月29日 10:3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本报记者尹平平

  实习生年欣

  十二月的兰考,天寒地冻。本应趁农闲安心待产的代辉,却挺着8个月的大肚子,在地里热火朝天地干活。她在跟乡亲学盖葡萄大棚。这大棚和她肚子里的孩子一样,都是代辉一家人来年的希望。

  代辉早两年就知道盖葡萄大棚能挣钱。有农业专家到村里来指导,说他们仪封乡代庄村的水土适合种葡萄。按专家说的办,确实有人挣钱了。代辉的邻居张安去年盖了两个葡萄大棚,净挣五六万。“人家拿着挣的钱,又准备盖温室大棚哩!”代辉眼馋,可手里本钱不够,啥大棚都盖不起来。

  盖葡萄大棚,利大本也大。代辉家不算贫困户,可“俺就二亩地,只够口粮,光靠他爸在外面打工,就那一个月几千块钱,俺一家人花花,上哪儿弄恁些钱盖这个棚啊?”

  今年夏天开始,村里有人上门跟代辉他们讲“普惠金融”。“那普惠什么融俺不懂,可这普惠能贷款俺知道。”代辉听他们讲完,又到村委会去看宣传单,把男人从外面叫回来一起商量、办手续。

  9月,代辉家顺利从兰考农商银行贷到了3万元。代辉的爱人不再出去打工了,夫妇俩用这3万元和家里攒的钱,一口气盖了3个葡萄大棚。

  代辉贷到的这3万元叫“普惠授信贷款”。它不是那种针对贫困户的国家贴息扶贫贷款,也不是条件苛刻、利息高到让农民望而生畏的商业贷款,而是兰考县推出的面向全县农户,无门槛、无抵押,年化利率只要6.75%的普惠金融产品。

  “普惠授信贷款”只是兰考县的普惠金融产品之一。自2016年12月,全国首个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落地兰考以来,经过人民银行、县政府等各方努力,金融机构不再“嫌贫爱富”,相关的普惠金融产品层出不穷,不仅助力兰考于今年3月成为全国首批、河南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还给许多像代辉这样的家庭,注入了“奔小康”的启动资本。

  普惠金融助力兰考扶贫

  普惠金融,保障的是所有群体的金融权益。尤其是农民、老年人、贫困人口等群体

  2015年9月,调至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任行长的徐诺金,刚到河南的首次调研就选择兰考。了解当地情况并参观焦裕禄精神纪念馆后,徐诺金深受感动,同时也遗憾:50多年过去了,兰考依旧是贫困县,当年焦裕禄所牵挂的兰考百姓的吃饭穿衣问题,似乎仍未彻底解决。他当即决定要通过金融的手段,为兰考做点什么。

  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贫困县,金融能做什么呢?徐诺金毫不犹豫地想到了普惠金融。“现在提到普惠金融,很多人单纯地把它理解成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但实际上普惠金融的含义很广。普是普及金融,惠是惠及民生。普惠金融,就是帮老百姓解决生产生活过程中最基本的金融服务问题。”

  兰考百姓,尤其是当地农民,此前距离金融服务确实有点远。离家最近的银行,也要到几里、十几里以外的镇上才有,连基本的存取款都不方便。

  “支农、惠农补贴,以前打到存折上,最近改成银行卡了,村里好多人不愿意。”代庄村的村民周金环告诉记者,“他们不会用卡,觉得卡上没数字不实在。”至于贷款,兰考的农民更是想都不敢想。

  仪封乡东岗头村的李麦囤,曾在浙江一家小服装厂打工很久,服装生产流程都摸熟了,早想回来单干,可手里本钱不够。在外打拼多年,李麦囤说话都夹杂南方口音了,他当然听说过贷款。可一打听,银行贷款又要抵押又要担保,还要签一大堆合同,摞起来像本书那么厚。“我只念到小学三年级,只会写自己的名字……”李麦囤断了这念想。

  外面的小贷公司、网络借贷很多,李麦囤也动过心,但“怕他们骗人。我们在外面打工,听说过好多那种高利贷,或者把你的资料骗走不知道干什么。”李麦囤警惕性很强,最终谁的钱也没敢借。他都快50岁了,孙子都有了,却还只能今天在工厂、明天在工地、后天在公路这么漂着打工。

  “我觉得每个中国公民都应该平等地享受到金融权益。普惠金融,保障的是所有群体的金融权益。尤其是农民、老年人、贫困人口等群体。”徐诺金抱着这样的信念,提出了在兰考建设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想法,力图打通县域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探索出一条通过金融扶贫支持县域发展的道路。

  2016年12月26日,国务院正式作出批复,同意设立河南省兰考县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

  “兰考是贫困县、农业县,在河南有代表性;河南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在全国有代表性。普惠金融如果在兰考走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就能在河南推广,就能在全国推广。”徐诺金率领河南省的人民银行系统,协同兰考县委县政府等机构,开始了一场在兰考的普惠金融实验。

  金融服务不再“嫌弃”农民

  金融机构,此前之所以不敢给农户贷款,主要是没有渠道了解农民的信用情况,无法测算相应风险

  村民们最需要的金融服务并不复杂,无非是查查卡里的补贴到没到账、存取款、交水电费等。把银行开进村子里,难度太大,那就把这些服务功能先行下沉。自去年12月起,承担了这些功能的普惠金融服务站,在兰考的450个行政村的党群服务站里逐渐生根发芽,力图实现“村村全覆盖”。

  周金环是仪封乡代庄村普惠金融服务站的协管员。从去年12月开始,服务站安上了POS机,她便开始帮村里的乡亲取钱、查询、转账、缴费。每代办一笔,她能挣三五毛钱的手续费,再加上基本工资,这项工作能让她每个月挣上千八百块。

  服务站里更主要的角色是今年3月起入驻的“稳定脱贫奔小康工作队”,工作队所承担的普惠金融工作,重中之重是建立“农村信用信息系统”。

  银行等金融机构,此前之所以“嫌弃”农户,不敢给他们贷款,主要是没有渠道了解农民的信用情况,无法测算相应风险。工作队和村干部们,进入每位农户家中,逐一调查家庭成员的收入、健康状况、就业和犯罪记录等基础信息,为每户家庭建立“信用信息档案”。

  兰考建设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最主要的创新,就在于在建立起农村信用信息系统的基础上,为每户农户进行“普惠授信”,发放《普惠金融授信证》。有点像发给每个农户一张信用卡。根据农户的信用情况的不同,分别授信3万元、5万元和8万元。申请贷款时无需抵押,随借随还,并且是银行送贷上门。

  此前,农民如果想要向银行贷款,要先提供各种财产证明自己的信用和风险承担能力,才有可能获得授信。可无论种植养殖,都有风险。金融机构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家有千财万贯,带毛儿的不算”。农民的那点财产,在他们眼里根本不作数。传统的路子,在农村根本行不通。“现在我们做普惠授信,相当于是把贷款这种金融权益还给农民,而不再把他们排斥在金融系统以外。”人民银行兰考县支行副行长葛延青介绍说,他们在争取做到对兰考的16万8千户农户“普惠授信户户全覆盖”。以此让银行对农户的信用状况有底。

  挨家挨户地调查、讲解、办理,效率不高,成本却很高,因此兰考探索通过数字平台的建设,来推广普惠金融。他们推出了“普惠金融一网通”的网络平台,由河南金惠普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来承担这个平台的开发和运营,并派出专员一轮一轮进村入户给兰考的乡亲们讲,怎么用那个名为“普惠通”的APP,查询、转账、办贷款、买保险等,目标是能“人人全覆盖”。

  用农民的语言给农民讲金融

  既然普惠金融是为村里人提供服务,就要用村里人的语言和习惯跟他们接触

  从今年夏天开始,参与普惠金融相关工作的人,一拨一拨到县里、乡里、村里去给大家讲:什么叫普惠金融、怎样获得普惠授信、为什么要守信用。可多数农民并不感兴趣,他们关心的事很简单:我怎么能贷到钱?这钱什么时候给我?

  兰考县的普惠授信,虽“宽授信”,但“严用信”。银行来农户家为他办理贷款时,除了要看他的《普惠金融授信证》,还要核实他是否符合“两无一有”的用信标准:一是人民银行征信系统里,无赖账不还的不良记录;二是社会信用系统里,无吸毒犯罪等恶习;另外,必须要有产业发展意向。

  可是很多人,包括村干部,都不知道申请贷款还必须要发展产业。“刚开始,好多人以为摁了手印,领了证,就能白拿一笔钱,拿这钱干嘛都行。”人民银行开封市中心支行的工作人员位浩告诉记者,他们到堌阳镇的一个村去做普惠授信时,村干部就是这样在大喇叭里跟村里人广播的。听到有钱发,村民们兴冲冲地带着身份证户口本就来了。虽然多数人都拿到了《普惠金融授信证》,但是因为不符合“两无一有”的用信要求,村民申请的贷款一笔都没批下来。

  位浩再次到这个村安排相关工作时,村支书恨不得撵他们走:“我顶烦你们这些人!不是说每个人都能贷款,怎么一笔都没下来?好几户人家都在外面打工,冲这个专门买火车票回来,路费就好几百,你们一分钱没给,不是坑人嘛!”位浩因此反思了很久,该怎么调整工作方法。

  “既然普惠金融是为村里人提供服务,就要用村里人的语言和习惯跟他们接触。”参与普惠金融相关方案制定的人民银行兰考县支行副行长葛延青,此前是做理论研究的,在搞普惠金融之后,才真正学会怎么跟农民打交道。

  “比如,你给他讲这笔贷款的年化利率6.75%是怎么算出来的,多数人根本搞不清。你就直接跟他说:银行借你3万块,不是白给你,一年之后得还。每个月21号之前,你到服务站去,往这个卡上打167块2毛5,这是利息,一年以后把这3万块还上,老乡们听完立刻就明白了。”葛延青向记者举例。

  城里人都知道,如果没按期还款,影响信用记录,以后可能连出门坐飞机都会受影响。但村里人可能一辈子不坐飞机,怎么让他们明白“信用”的重要呢?兰考想的主意是:如果不按时还贷,在村里张榜通告批评;5年内,全家人都不能申请贷款;你家里有人结婚时,会把你家是老赖的事,告诉结婚对象家;如果你家里孩子或父母在外面打工,那就把你欠银行钱的事,打电话告诉他们的工作单位……

  “村里人最怕没面子。这些惩戒措施,对他们来说相当有约束力。”位浩对记者说。

  普惠金融并不是做慈善

  为普惠金融投入这么大,商业银行并不是在做慈善,他们是企业,首先要算账

  无需抵押,就把贷款放给这些对信用概念尚且懵懵懂懂的农民,风险谁来承担?

  县政府首当其冲,投入资金7千余万元,建立风险补偿金制度。“可是光靠政府,咱们财政压力太大了,不可持续。”兰考县县长李明俊对记者说,“普惠金融不光是咱政府一个部门的事。”

  今年7月,银行、政府、保险、担保四方经历了120多天的谈判后,一个“分段核算、多元化”的普惠金融风险分担机制,终于在兰考诞生:贷款不良率在2%以内的风险由银行全部承担;不良率在2%-10%,银行承担部分;银行不承担不良率超过10%的贷款损失。其他损失则由政府及保险、担保机构分别按一定比例承担。

  机制捋顺了,却苦了在一线授信、放贷的银行信贷员。他们要走街串巷主动去给农民授信、放贷,吃苦受累不说,给那些在银行没登记过的“白板户”放贷,谁也保不准会有逾期;这将直接影响信贷员们的业务考核,大家都不爱干。

  在兰考承担普惠授信贷款业务的主要商业银行,是兰考农商银行。该行副行长邢际峰告诉记者,为了减少信贷员的顾虑,他们提出了“尽职免责”制度:“只要信贷员前期进行入户调查时,所有的基础信息采集,都科学公正,以后农户发生逾期,不会追究信贷员个人的责任。”

  为了尽快实现“普惠授信户户全覆盖”,兰考农商银行在今年初成立了“普惠金融部”,现有60名工作人员,两人一组分成30个组进到450个村里挨家授信、调查。信贷员们每天开着车从天亮跑到天黑,隔两天就得加一次油。

  他们也想了些“土办法”帮自己防风险。12月6日,兰考农商银行仪封乡支行的客户经理付文超到东岗头村,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对申请贷款的农户曹占行家进行贷前调查。

  到曹家了解情况后,得知他们是想贷款再盖一个鸡场。付文超让曹占行夫妇俩和带路的村干部三个人一起,站在他们家的房前拍张照,再站在曹家现在的鸡场前拍张照。

  “这不是无抵押吗?拍张照片表示他们‘有家有业’,贷款确实是要发展生产。让村干部也一起拍,相当于村干部是担保人,万一出问题,他也会感到有责任。”付文超向记者解释说,村干部最熟悉村里各家情况,监督也更有效。

  为普惠金融投入这么大,商业银行并不是在做慈善,他们是企业,首先要算账。兰考农商银行等商业银行发放的“普惠金融授信贷款”等产品,利用的是人民银行兰考县支行向他们发放的10.02亿元扶贫再贷款,年化利率是1.75%。而商业银行利用这笔再贷款放贷给农户,年化利率是6.75%,中间有500个基点的利差空间,能吸引商业银行把这件事坚持下去。

  “更何况,农民都讲感情,今天他靠你家银行的贷款致富了,明天他就把存款放在你家银行,后天还可能在你家银行做理财。”邢际峰对记者说,“毕竟我们是立足于兰考县的农商行,农民和农业是我们发展的根基。”

  一位农妇的愁哭与喜哭

  金融服务站大厅像赶集一样热闹,村民们抢着递材料,信贷员们忙得连口水都顾不上喝

  今年7月13日,兰考县的第一批“普惠授信贷款”发放到农户手上。看到村子里真的有人没费什么劲就拿到贷款,村民们对“普惠金融”的兴趣一下就上来了。代庄村工作队队员肖威告诉记者,第一笔贷款发下之后的第二天,就有二十多人到村里普惠金融服务站咨询贷款事宜。

  12月6日上午,兰考农商银行仪封乡支行的信贷员们,到东岗头村的普惠金融服务站为村民集中授信,服务站大厅像赶集一样热闹,村民们抢着递材料。直到中午一点半,信贷员们忙得连口水都顾不上喝。

  “哥,先给我办了呗。”一个村民央求要锁门去吃饭的信贷员。信贷员苦笑着说:“哥!我管你叫哥!先让我吃口饭,一刻钟就回来!”

  听说村里组织贷款,李麦囤立马辞了在宁波维修公路的工作,赶回兰考。他告诉记者:“申请贷8万元,开服装厂!我在福建的工厂给外国老板打工;在宁波的公路给外地老板打工。在外面挣了钱,也在外面都花了,剩不下。我一直想回兰考,当老板给自己打工。我在兰考挣了钱,就在兰考花,让兰考变好。兰考好了,我们干嘛还出去打工呢?”

  12月7日,“普惠通”的工作人员第二次进入考城镇中刘寨村讲APP的使用方法时,60岁的刘顺海问工作人员怎么用“普惠通”买保险。他的儿子在杭州开货车,他想给儿子买保险。

  中原农险针对农民工的需求,设计了很多保险。比如“无忧出行驾乘险”:不管开的是什么车,都按座位投保,只要86元2毛5,一个座位保障期限是一年,保额最高能达到10万元。

  中原农险兰考县支公司副经理李鑫告诉记者,他们也没想到,农民的保险意识建立得这么快。不久前,村里一个少年溺水身亡,村里人的第一反应是给中原农险的人打电话。“搁以前,他们可能会把尸体抬到村委会门口闹半天。”

  兰考的普惠金融产品当然不只针对农户个人。仪封乡的赵乾荣2014年流转了1000亩土地,创办了荣丰金果园种植专业合作社,前后投资了1078万元,有300多户贫困户到果园打工,是当地知名的带贫企业。

  本来今年葡萄丰产,没想到中秋后连下了26天雨,把葡萄泡了,丰产不丰收。正巧有一笔70万元的贷款11月底要到期,赵乾荣还不上。“我们今年的总收入预计能有400万元,可眼下遭灾了,这笔钱临时让我拿,是真拿不出。果园的用工量很大,大家来打工的工资都是按天结,你一天不开工资人家就不给你干活,损失更大,我可咋办!”她急得在家大哭了3天。

  哭有什么用?她鼓起勇气到县里找领导。分管的副县长告诉她,县里有针对她这种情况设计的普惠金融产品,叫“兰考县还贷周转金”。3天内,赵乾荣就得到了这笔资金,度过了危机。“我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赵乾荣说着就又哭出来。

  可复制的“好金融”

  洛阳栾川县借鉴兰考的普惠金融模式,并结合当地旅游产业,走出了一条自己的普惠金融创新路

  兰考县县长李明俊告诉记者,兰考发展普惠金融的目的,是通过金融的方式,扶持兰考人发展产业,让他们不再只靠输血,也要能造血,这才助力兰考在今年3月成为国家首批脱贫的国家级贫困县。

  在普惠金融的支持下,兰考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产业体系:建起了鸡鸭牛羊驴养殖和瓜菜种植及其农副产品加工系统;当年焦裕禄带兰考人种泡桐,为兰考打下林业基础,现已吸引来索菲亚、TATA等国内6家知名木制品上市企业。

  “兰考这个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不是光依靠国家政策,我们也摸索出了一套可以复制的模式。但这个模式,必须要和当地的产业特色结合,不可能生搬硬套。”李明俊对记者说。

  位于豫西山区的栾川县,就借鉴了兰考的普惠金融模式,并结合当地的旅游产业,走出了一条自己的普惠金融创新路。

  人民银行洛阳市中心支行行长赵德旺对记者说,他们没有照搬兰考全覆盖的模式,而是以建设“信用村”的方式,选择陶湾镇红庙村和协心村作为普惠金融示范村,为村民整村授信。由于发展旅游产业所需成本较高,栾川对普惠金融信用示范村的村民每户授信最高可达20万元。

  栾川县一直是洛阳和郑州等附近市民夏天自驾避暑度假的首选。暑假时进山路上经常堵车,路边卖烤肠的一天都能挣两三千元。红庙村村民王朝阳,家在村口公路旁,因为交通方便,早就盖了房想搞农家乐。可是盖房花光所有积蓄,没钱装修,农家乐的生意一直没做起来。

  今夏,普惠金融示范村的大牌子竖在他家对面,人民银行栾川县支行、栾川农商银行的人一天到晚到村里转悠,给他们讲普惠金融。他试着申请了10万元装修贷款,很快就拿到了。今年“十一”期间,他不光收回了成本,还净挣了两三万元。

  栾川农商银行董事长罗来选告诉记者,令他们没想到的是,通过“普惠金融”的宣传和对几个试点村的整村授信,他们光今年一年就收回了300多万元曾经的不良贷款。“以前借了钱的村民见信贷员来家收款,放狗咬。现在不了,还了钱,争着评信用户。所以我们也不计前嫌,给他们信用修复的机会。”

  “过去我们的金融一直学习西方,强调市场化更多,商业味很浓,越来越高大上,变成了有钱人才能享受的奢侈品。但我们不能完全照搬西方那套金融体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行长徐诺金对记者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各群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都在增长,我们的金融也要结合时代的变化转型。”

  徐诺金反复强调,建设普惠金融,是要让“好金融服务好社会”。“什么叫好金融?是对每个社会阶层的每个人机会均等的金融。普惠金融在推动金融往更好更公平的方向发展,而只有好的金融,才能促进经济的均衡发展、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