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民生调查“+”出脱贫路①能人领着跑 山珍卖得俏

2017年11月30日 15:44   来源:人民日报   庞革平

  开栏的话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条条大路通罗马,脱贫致富的途径,绝非自古华山一条路。在实践中,不少地方通过“能人+”“生态+”“知识+”“劳务+”“健康+”……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脱贫渠道。即日起,本版推出系列报道“‘+’出脱贫路”,介绍各地脱贫攻坚的好经验、好做法,首先聚焦广西发挥返乡能人积极性,实现脱贫致富的故事。

  精准扶贫实施以来,广西众多深度贫困地区,干群合力扶穷志,放弃“等靠要”依赖思想,积极换穷业、治穷窝。这个过程中,一批优秀返乡青年积极作为,带领群众去除意识贫困、方法贫困,通过互联网销售土特产、发展特色种养等方法,有力推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

  返乡青年,上网念起致富经

  空灵的大山郁郁葱葱,满山的宝物等待人们发现。大山里的产品再好,也得有好的销售渠道才行。目前,由返乡青年作为主力的广西农村电商队伍,逐渐成为深度贫困地区土特产行销全国的主推手。野生灵芝、林下竹荪、高山百合、有机红薯……这些土特产,经过融水县28岁的石秋香在网上推广之后,成了城里人喜爱的健康食品。

  “我是学中医药的,知道有中药代茶饮和中药茶剂。”石秋香想到了将野生灵芝做成茶饮。她在朋友圈进行众筹,两个多月筹到了100多万元,还找到了7个合作人,开始了采购野生灵芝和深加工野生灵芝的创业之路,并创立了“秋野家”山珍品牌。

  “有次我下地考察,看到一户人家,屋子很破败,一个80多岁的老奶奶独自坐在家门口,呆呆望着前方。一打听,才知道她家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石秋香说,看到这一幕她觉得很心酸,于是想着要帮村里人做一些实事。

  从留守人员开始,石秋香慢慢将她的计划在村子里铺开:她将种子赊销给村里群众,广泛发动他们种植红薯、花心薯等作物,再通过电商销售。在石秋香的带动下,今年“秋野家”已在融水县7个乡镇12个村种植1500亩红薯,参与农户811户,其中贫困户634户。项目实施后,预计可使当地贫困户每户每年增收5000元以上。

  “以前我家是种稻谷的,闲时出去打点工,赚不到什么钱。今年公司发了种子和肥料,引导我们种植,我对这个有信心。”38岁的贫困户廖昌林说,他家今年种了10亩红薯,预计能赚2万至3万元。

  金桔也是山中一宝。年轻的赖园园,从小就在心里种下一个“金桔梦”。

  “小时候,我看着村里人将金桔挑到山外面去卖,特别辛苦。家乡人赖以生存的好东西,却一直没有好的销路。”从泰国留学归来之后,她毅然辞掉了省城的工作,在一片议论声中回到了融安县大将镇富乐村,投身金桔产业发展。

  依托母亲韦声荣此前在村子成立的金色桔韵金桔专业合作社,赖园园开始探索一条金桔销售新路子。她以高出市场2元左右的价格收购金桔,再通过互联网销售。她建立了自己的电子商务基地,线上下单,线下交易,为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致富不忘穷乡亲,在赖园园母女俩的带领下,果农们逐渐转变了思想,抱团发展。如今,合作社拥有260亩无公害金桔生产基地,年产金桔约52万公斤。在2016年全县金桔果品检测中,合作社的金桔无一例农药残留超标,成为各大电商的抢手货。

  金桔专业种植户中有两成是贫困户,在金桔销售旺季,赖园园主动聘请贫困户到自己的基地务工,每天为贫困户提供100多个工作岗位,不仅解决了贫困户金桔销售难的问题,还让贫困户通过在电子商务基地务工,实现双重增收。

  去年赖园园的“桔乡里”电商品牌带动全镇桔农实现网络销售50万公斤,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帮助50多户贫困户销售15万公斤金桔,支付工人工资100余万元,使每户贫困户增收2万元以上。

  特色种养,打通销路脱贫快

  2017年,融安县计划脱贫1.2万人,16个贫困村将脱贫摘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融安县提出“大坡飞鸡”养殖、“融安特色河边鱼”养殖等扶贫模式。

  自从2016年5月份成立“融安巾帼大坡飞鸡养殖合作社”后,融安县大坡乡岗伟村副主任何群英变得更忙碌了,她不仅要教群众养殖大坡飞鸡的技术,还要为大坡飞鸡寻找销路。

  该合作社主要以养殖大户出资金和技术、贫困户以土地和劳力等作为合作资源入股的方式共同发展林下养殖。大坡飞鸡存栏达1.5万只,预计年存栏达5万只,平均月出栏4000只以上。目前,合作社已经带动了25户群众参与养殖,其中贫困户有23户。何群英说:“贫困户一年每只鸡成本要40元,其中政府补助贫困户15元。一只鸡可以赚到8到10元,贫困户每年可以养两批鸡,赚5万元。”

  “融安特色河边鱼”养殖扶贫模式也是当地的特色扶贫模式。位于长安镇泗潍河水库的融安县富源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政府贴息贷款政策,将每户贫困户5万元的借款委托给合作社用于扩大规模。合作社通过与区外的水产公司签订购销协议,以“公司+合作社”的形式运作,不仅打通了销售渠道,还在2016年带动43户贫困户172人脱贫。

  合作社理事长刘文宽说:“鱼养一年就可以卖了,每户贫困户投入一万尾鱼苗,养到一斤半之后销售,一年的收入可达4万元左右。”截至目前,融安县已经成立有“融安特色河边鱼”养殖合作社5个,2017年发展网箱养殖面积4.5万平方米,预计带动400人脱贫。

  村办公司,集体经济强起来

  全县130个村(社区),只有3个村集体年收入2万元以上。今年年初以来,广西那坡县积极探索创建“村办便民服务公司”,破解“空壳村”无资源、无资产、无人才的难题。

  蚕农陆福金以前要自己请车把蚕茧拉到百合乡去卖,要花一大笔运费。自从今年村里成立便民服务有限公司后,卖蚕茧再也不用这么麻烦了。陆福金说:“16亩的桑树,每一批蚕茧200斤到240斤,一年大概养16到18批左右,年收入6万多元,现在直接在村里的便民公司卖,方便多了。”

  他所说的便民公司,是由清华村村支书黄天青兼任经理的清华村便民服务公司。公司成立后,第一件大事就是跟一家丝绸厂签订协议,约定由村便民服务公司代收蚕茧,丝绸厂支付给村便民服务公司每斤0.3元的手续费。

  村民可以直接把蚕茧送到设在村中的村办便民服务公司,同时还可以顺道带回需要的农药、化肥等,要是家里种了芒果、香蕉,村办便民服务公司也能代销。黄天青算了一笔账,今年收购蚕茧、承包乡保洁工作、农贸市场租赁等收益,能让村集体收入达到15万元左右。

  那坡县县委副书记黄卓远介绍,村办便民服务公司增强了村级集体经济的自身“造血”功能。截至目前,那坡县130个村(社区)都成立了便民服务公司,今年预计创收能够超过2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有30个村左右,超过10万元的大概有5个村。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